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是产学研发展的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开放式教学的一种尝试。当下的传媒环境日新月异,将第三方参与“协同教育”纳入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在对第三方参与“协同教育”理论前提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和探索出这一教学模式如何作用与新闻传播专业以及具体实施路径,为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价;协同教学;新闻传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04
  1 新闻传播课程引入第三方的相关阐释
  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引入第三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对于新闻传播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学科而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才是当下学科建设的重点。一般来说,新闻传播课程中引入的第三方一般包括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媒体部门,这些第三方成员都应该不同程度的参与到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与课程建设中。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引入第三方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这跟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封闭的办学方式和文化习性相关,但学界和行业都一直关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并试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1.1 必要性阐述
  无论对国家、社会、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引入第三方进入教育教学环节都有其必要性:
  首先,第三方是一种社会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资本,校内的学者老师不断探讨和思考教学改革的问题无异于闭门造车,因为教育的原点在于被教育的人和他的立身之地,或者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实用性教育表述成:“培养在一定行业范围内具有立身能力的人”,教育早已由供给导向走向需求导向,而第三方往往是我们认为的需求方,他们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人才培养产业链“终端”的角色,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细化和分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其次,新闻传播行业内已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理论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而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场景和环境中是否依然适用,需要真实的实践经验作支撑。新闻传播领域的教学工作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已经日渐明显,当专职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第三方人员参与的教学内容发生一定程度的出入时,对学生来说是一次主动思索解决观点争端的过程,这更有利于学生培养思辨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
  再次,将第三方引入教学,是开放式办学的一种有益尝试。从专业层面来说,开放式办学主要表现在开放式教学项目的开展,无论是借助多媒体还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显现出其弊端。传媒功能早已由单一诉求向多层次、垂直化功能演进,单一的理论教学和流水线的输送方式使得专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学生个性化和专业化培养的初衷。目前学校对教学方式、手段,甚至内容和形式过度的管制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过于繁琐的管理制度是开放式办学的一大阻碍,如若不尝试开放式教学,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本质上已经趋同了。
  1.2 基础条件阐述
  参与新闻传播课程的第三方与其他专业类别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媒体机构在整个“协同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的角色和身份是多样且丰富的,不仅仅是产学研的结合,就行为性质来看,这本身也是一次传播过程。对于一般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来说,结合国家标准和各学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选择性地开设一些二级学科,其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是主流的门类,而其他类似与编辑出版、网络新媒体等也陆续在各专业方向上有所涉及。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的设计上也偏向于操作性强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开设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一般会配备媒体融合实验室,实现采写编评一体化的实训课程,同时高配置的摄像机、摄影机、VR设备、无人机等也成为必要的硬件配置。
  从学校层面来看,开展第三方参与的“协调教学”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业界专家的讲述内容一般以实践案例为主,需要借助很多设备来辅助教学,甚至对教学场地都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针对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的制度设置要有一定的弹性,门槛过高,第三方参与的意愿会大幅度降低;再次,在教学班的组成上可以适度向学生自主选择倾斜,根据个性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安排教学班级。
  从第三方机构层面来看,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再按照标准选择的同时兼顾一些特殊情况,这样有利于双方开展长期的“协同教学”项目;其次,能够参与到除了教学以外的其他相关活动,避免一次性的合作交流,将“协调教学”往纵深的方向发展;再次,能够提供层次性的课程建设,从宏观行业到微观企业,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成员纳入“协同教学”的活动中,保证课程建设的全局性。
  1.3 障礙阐述
  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的开展,对高校和第三方机构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具体到实施的过程,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3.1 制度障碍
  社会机构跟高校的属性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这也就为双方开展长效合作造成了阻碍。高校有自己遵守的规章制度,不在特定条件下不能违反,灵活性处理的可能性较小,像课程名、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时间等都有其规范,这对于不从事专业教育的第三方机构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举例来说,第三方企业在讲授《新闻采访》课程时通常采取小组式户外教学,但一些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限制户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制度的门槛,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的意愿大大降低,而目前为单个机构修改甚至打破制度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因人设岗”的成本和风险对于高校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就目前来看,制度上的妥协是必然。
  1.3.2 经费障碍
  高校是事业单位,其经营是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第三方机构在进入课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市场交易方式和商业化来运作,经济上的激励往往是不到位的。特别对于新闻传播这样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经费预算相当有限,一方面对第三方机构参与“协同教学”的酬劳只能够按照校内教师的标准做适度的倾斜;另一方面,教学所需的特殊设备往往价格不菲,即使一些高校花高价购入了新的设备,如果这些设备仅仅是用于第三方的教学活动,设备购置就存在着低性价比的问题。   1.3.3 管理障碍
  前文中提到,第三方机构属于一种社会资源,它毕竟不是校内资源,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员管理、流程管理、效果管理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管理本身是为了保障课程改革高效开展,但却在实施的过程中无形中成了阻碍因素。新闻传播课程现在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行业高速变迁和教育缓慢更近之间的矛盾,行业边界的日益模糊,要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引入“跨界”的概念,传统对于学科门类的解释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课程体系,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跨学科的课程建设开展就存在着固有的阻碍。
  2 新闻传播课程引入第三方的路径选择
  新闻传播学是一个传统学科,但却是当下变动幅度与频率最明显的学科,将第三方纳入新闻传播的教学改革是行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内在诉求,综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新闻传播课程建设在引入第三方协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推动第三方的全流程参与,双轨推进
  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始尝试“双师”教学,“多师同堂”等方式,这类教学方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双师”教学强调在校老师在专业单位挂职锻炼;“多师同堂”也是校内不同专业背景教师进行教学,都没有真正涉及第三方机构人员如何进入到教学活动中。主流的做法是第三方机构人员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工作,不涉及其他教学活动,人员对教学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表现出明显的临时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各高校将校外人员纳入课堂教学作为考核指标,无论是校内负责对接的教师还是第三方机构人员都有完成任务的心态,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普遍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这完全背离了“协同教学”的宗旨。
  从可操作层面来说,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比校内教师内部协同更易开展;首先,校内老师本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可协调空间较小,而第三方机构人员可以在机构和学校达成工作量互换的协议,将校内的工作也纳入机构日常工作考核中;这种工作量互换的可能性在于媒体单位跟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它是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媒体单位天然地扮演者服务者的角色;其次,全流程参与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上课到社会实践到论文指导到就业,第三方机构可以参与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全过程,而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机构的具体情况做适度的调整,防止一次性参与式的单向传播活动。
  2.2 建立第三方教师数据库,完善人员结构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获取第三方机构人员基本情况,根据需要来选择第三方教师储备。目前的新闻传播学发展日新月异,不断面临着传统理论被推翻,新理论层出不穷,而相关的学者专家也面临着更替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针对第三方教师的专门数据库,随时更新成员。因为在以往与第三方单位联系是,通常是单线联系,一旦当时对接的机构人员调动,与机构的联系基本就中断了,新的联系需要重新建立。因此通过数据库管理的方式对人员结构与配比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足够的人员储备,将短期的、临时性的人员维护向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新闻传播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很大程度上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而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能够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十分缺乏,特别是对业界使用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即使学校配备完善,使用率也不高,这就需要有专家手把手进行指导,将这类人员建立一个数据库,人工和机器共同维护,不仅可以实现人员与课程的精准匹配,还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监管。第三方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查询和记录,校内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终端对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2.3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建立实习基地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校企合作方式,这事实上为教学活动开辟了另一个空间。实习基地对于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真实的工作环境没有办法通过校内资源来搭建,一般新闻传播院校都会在本科教育中安排整块的专业实习时间,而这个时间对于学生来说,进入到实际的媒体单位进行高强度,密集的学习,对之前在校内的理论学习是一次有效的反馈;其次,实习基地中一般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前辈的带领下快速进入工作环境,是与校内学习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更加考验个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实习基地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这有利于之后学生求职就业和稳定关系的培养。人才的对口输送,精准培养在实习基地长效合作中能够不断完善。
  新闻传播学院在建立实习基地时,要脱离传统的对口关联,实习基地不一定是媒体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负责媒體宣传的部门或职能机构,网络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发挥作用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行业边界,传媒已经跟各行各业融为一体,因此,在实习基地的选择时,除了常规的媒体单位以外,有传媒业务的非媒体单位也应该纳入考虑的对象,通过这种双向输送的方式,实现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发展的双赢。
  3 结语
  “协同”是对多方参与项目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某种程度上甚至带有博弈的成分。将外部社会资本纳入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虽然在开展第三方参与“协同教学”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但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将第三方纳入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学共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高等教育的先进化进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在第三方参与过程中将最大程度地凸显学科的应用型特色。
  参考文献
  [1]白非,万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路径与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85-90.
  [2]尹明华.新闻传播教学的“变”与“不变”[J].新闻与写作,2015,(11):68-70.
  [3]张俊,汤俊雅.创新高教第三方评价体系的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教学督导联盟组织转型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8,(3):38-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