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人店的无人喝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虽然第一代无人零售已经成为过去,但这并不会是无人零售的终局,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它还会有更美好的故事向我们讲述。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无人货架、无人超市、 无人便利店……我国零售业正迎来无人化的浪潮,一时间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创企如小麦铺、缤果盒子,传统零售商如苏宁、高鑫零售都纷纷参与其中,都怕成为这一波浪潮中被遗弃的那一个。
  不过与之前的一个投资风口共享单车一样,无人零售迅速涌到岸边,又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去。
  来去匆匆,入局者众,出局者更众。
  行业迎来洗牌期
  2017年,新零售火遍大江南北,搭载着新零售的风口,无人概念快速升温,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其中,无人货架作为抢占办公室写字楼等商务办公消费场景的项目更是受到众人广泛的关注。持续发酵的市场引得资本疯狂加注,各路玩家不断入场。2017年到2018年年初,无人货架这个火得发热的赛道就已经席卷了30亿真金白银,入局其中的玩家更是达到50多个。
  并不是每一个入局者都能笑到最后,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自2018年年初起,被一直吹到风口的创业项目仿佛重蹈了共享单车的覆辙,无人货架品牌像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很多创业者体验到了梦碎的感觉。
  2018年1月,传猩便利将裁去约60%的BD人员;5月,七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6月,哈米倒闭;7月,果小美上线“宝贝仓”转战线上;10月,小闪科技申请破产清算;12月19日,京东到家Go宣布停止运营开放式无人货架……融资受阻、大裁员、公司跑路、无人补货等成为常态。创业失败者则形容为“一场游戏一场梦,梦醒全是伤心事。”
  2017年的7月8日-12日期间,在阿里巴巴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而与其说淘咖啡是一家咖啡厅,倒不如说这是一款迷你的商超,无论是零食、速食还是餐饮吃喝,淘咖啡中都应有尽有。技术上,淘咖啡采用的模式与京东X大同小异。不过整体来说,落地杭州的“淘咖啡”无人超市,仅仅是个在淘宝造物节上存在了4天的快闪店,此后便在线下彻底消失。
  无论是无人超市还是无人货架,这些无人零售项目正遭遇着阵痛。如果把2017年试水的无人零售项目定义为“第一代无人零售”的话,到了2018年年底,这个风潮顯然已经过去。第一代无人零售仿佛偃旗息鼓,众多巨头的无人零售平台,以及一些名噪一时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当前“无人”创造的效益低
  没有售货员,无人监督,用户挑选商品、手机扫码付费全程自助的全新消费体验,一度让无人零售成为热词。而无人货架成本低廉、陈列灵活、安装快捷、流量裹挟、资本助力等要素,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快速涌入。
  不过,无人零售虽然表面上看来光鲜,但是实际盈利很困难。
  因为在这些看似无人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工在背后默默予以支撑。目前来说,真正能取代“人”的只有收银和保安这些简单的工序,就连补货和清洁都未能做到。
  以开设于办公室的北京“小e微店”为例,如果进驻100人以上的公司,需要每天派人补货,即使开在小型公司内,亦须每周补货两次,而每间商店的月均营业额只有5000元,毛利率约25%,扣除保养和维修设备的支出和人工成本后,几乎没有盈利。
  再者,即使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却要安装和保养智能设备,例如多个摄录镜头、自动识别装置等等;最贵的无疑是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一套完整的营运系统,但中小型企业未必有经济能力做到,他们必须跟科网企业合作,短期或会免费,但长远而言也难免要支付服务费。国内目前人工成本的支出相对较低,两个收银员的工资相较几十个高清摄像头以及大量云端部署的前期投入,无人店这一笔生意显然在当前阶段的中国并不是那么划算。
  无人货架行业惨淡,主要还源于供应链管理不足,物流和供应链端的建设都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仓储、物流、配送这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自建的周期太长,成本太高,大部分的无人货架玩家都不会花精力和时间去打造。绝大多数的无人货架企业并没有自营的供应链体系,在企业规模尚小之际,还可通过O2O方式解决供应链问题,可一旦企业开始扩大规模,企业的供应链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在点位扩张愈演愈烈时,供应链问题就会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例如日常补货和损耗将会造成企业运营问题频繁出现,以及货品的品质出现抖动、铺设效率慢等问题。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无人货架看似入局难度低,但实质上其对物流、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极高。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无人货架快速扩张,忽视已有点位的后续经营巩固,导致供大于求、管理困难、盈利受阻等问题乱象丛生,这些现状使得无人货架风波不断。
  在无人店出现之前,传统的便利店、连锁超市等传统零售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尽管近几年,传统零售受到“互联网+”新零售的冲击,不过它们大多数还是有其生存的本领和存在的价值。传统零售店大多数都开在以居住为主的社区附近,依靠品类多、便利、低价等优势而深得社区人民的喜爱。目前无人店对大众来说只是概念店,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
  许多消费者表示,无人经济作为新型消费方式,开始还能图个新鲜,但久了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购物还是需要一些有人文场景的消费方式。眼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到传统便利店进行消费,无人商店仅仅作为替代品,因为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在网购的便利之下,实体店开始变得无人问津,哪怕是一间无人店,也未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实体店的存在意义在于购物体验,当中也必然包括人与人的互动,如果消费者进店后只购物而没有体验,那么无人商店与网购的差异就不明显,到最后只会沦为一件科技试验品。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目前社会仍然处在通过实体店来链接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中。在信任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既能看到消费品实物,也能看到商店的人,能够使消费者心里更踏实。   王先庆认为,消费者到有店员的实体店选购商品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而无人商店冰冷的氛围会让消费者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被关怀,在新鲜感褪去之后自然会觉得没意思。当前,无人经济还在探索阶段,社会消费水平、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条件都决定了无人经济还不能成为主流业态。
  无人零售潜力犹在
  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无人零售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用户规模方面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无人商店”将会成为人们日常重要的购物渠道。
  如此诱人的大蛋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垂涎,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无人零售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在资本寒冬持续之际,下一阶段,市场清洗的重点将先从运营商层面淘汰一批玩家,一些在财力、供应链搭建上力不从心的小企业将首先被淘汰。其次,在技术推动下,一些剩余的玩家将主动进行升级,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一些大企业无人店1.0模式終将走向更智能化运营模式。
  作为引爆无人零售概念的源头,阿里系的淘宝造物节2018年将风向转向了MR虚拟技术。不过,淘宝市场总监寇仲强调,概念的更迭并不意味着淘宝放弃了“无人模式”,目前淘宝体系内部仍在对“无人零售”进行探索和衍生购物模式的尝试。
  另一大平台型玩家苏宁,2018年 7 月,首家无人苏宁小店在南京试营业,主要围绕 Biu 小二的服务机器人模式做解决方案,实现 24 小时开业无人化。除此之外,西安生活广场、北京南站店将率先引入Biu小二。Biu 小二可以通过机械臂提供咖啡、果汁、冰激凌、盒饭、沙拉、小吃等商品,同时支持多人排队点单和批量协同制作。而在常规贩卖饮料、零食、清洁用品的区域,每一个商品上都用一道 RFID 条形码作为标签,用户无需每件商品逐一扫码,可以一次性将所有商品放入自助结账区的扫码区,机器将自动识别 RFID 码,给出商品总价,从而实现 24 小时的无人购物。
  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人们对于消费即时性的要求也终将成为无人店发展的引擎。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加上国内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态势,新零售的变革从需求端终将逐步延伸到供给端,数字化、标准化能力强的企业有望依托供应链等优势取得先机,最终带动这一商业模式从萌芽走向普及。
  虽然第一代无人零售已经成为过去,但这并不会是无人零售的终局,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它还会有更美好的故事向我们讲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5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