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就我国企业经济发展,金融约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投融资行为发展的重要障碍。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我国除非金融上市公司,有四分之三的企业认为金融约束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有很多文献著作资料表明金融约束的成因及影响。通过分析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并阐述研究方向。
【关键词】金融约束;投融资行为;政策效应
金融约束是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一步。在金融约束政策背景下,通过大量投资和融资活动进行的实证研究证实,中国的金融约束政策具有弹性和波动性。金融约束对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政策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客观地导致公司投资和融资行为的非效率差异以及不公平。这使得企业的约束与企业投融资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不可割的联系。
一、金融约束核心内容与理论
(一)金融约束核心内容
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人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文章《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阐述了构造了金融约束的框架理论,托马斯·赫尔曼等三人的主张,政府通过相关的金融政策向居民制造产生租金机会,减少金融的损失,从而实现银行自主的风险回避。
(二)金融约束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
根据信贷市场的供给—需求模型,其中资金供给方为居民,资金的需求方为企业和相当于金融中介机构的银行。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的利率由资金的供需平衡决定的市场利率水平。
2.存款利率控制
然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即金融约束下,政府会将存款利率控制在完全竞争市场水平的利率之下,由市场决定贷款利率水平。金融约束下居民由于存款利率较低并不会给居民的储蓄带来较大的波动,故而资金供给量会较为紧张。假设供给量一定时,此时由需求决定的贷款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最终银行获得的租金一部分来源于居民,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基于存款利率相关控制下,在租金产生的机会成本情况下,极大程度上刺激银行去主动吸收居民存款,想要吸收居民的存款,银行会竭尽所能增加各种方式来吸收居民存款,从而使得市场的可供给的贷款的资本增加,企业以低于均衡利率获得融资。由此效应产生的租金一部分由银行获取,一部分由企业获取。
3.存贷款利率控制
在实施存贷款利率控制时,银行为产生租金效益会控制存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企业同时也因租金效益会使贷款利率控制低于均衡利率,从而银行和企业都因此获取租金。但如果贷款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则为企业的一部分租金将归于银行,因为高于均衡利率时会吸取到一部分居民租金。由于租金效应,政府会更多地采取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的方式,使企业创造部分租金机会。
二、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金融约束政策中
(一)利率控制
事实上,中国政府并未放弃严格控制存贷款利率。到目前为止,除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同行业贷款利率外,利率决策仍处于传统的“政府决策,直接监管”的集中化指定,这种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正是实施金融约束政策的最重要保证。主要是保持存款利率比实际竞争性市场利率数值低。当存款利率变到很低时,银行可以因为存款利率较低而获取较高的租金。银行需要根据现今实际情况扩大存贷款规模,方便增加相关收入。这将会极大程度上使得银行寻找增加存款基础的方法,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储蓄能力。现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直依靠高投资增长率。银行加大力度在各地建立存款机构,以便吸收大量闲置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储备资金。基于政府通过严格的利率控制,使得银行丰富了租金机会。而且,中国家庭储蓄利率的低弹性为银行业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前几年持续降息也可以理解为从银行转向企业的一种变相补贴。
(二)市场准入限制政策
如果没有市场加入的限制,限制利率不能长期使用,银行的数量的增加会使资金市场的竞争加剧,从而租金减少。为了保持租金口径,一个重要举措的限制准入。维持临时性垄断市场,对现有存款市场少数入侵者进行专属保护,明确必须满足最低资本金等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了法律上的缓冲并保证了银行业的限制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在市场准入限制政策后,使得各金融机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其他金融机构数量上规模上相比均产生极强的优势。
(三)限制替代政策
在金融发展的初始阶段,银行体系正处于成长阶段,抑制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政策,只有金融体系深化,不应单单重视证券市场的作用,证券市场才会凸显其重要性。证券市场受到限制的原因,证券市场将与银行业竞争家庭储蓄,导致垄断银行失去一些最赚钱的业务活动,失去其独特的特有价值,从而影响银行的租金部门并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为了解决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单一资产结构的问题,政府一直支持中国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金融风险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中国对直接投资工具的使用受到严格监管。例如,公司股票的上市需要满足更高的硬标准。在缺乏高信用评级机构和必要的承销机构时,企业在发行债券时会遇到困难,实际困难客观上限制了资本市场。这一发展使资本市场无法成为银行的强大竞争对手,中国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水平仍远离发达国家。
三、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的影响
金融约束主要是指利用利率控制或者存款利率方面或者市场准入限制的控制或者约束的金融政策,主要在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金融约束会使金融市场投融资活动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金融约束对投资行为的政策效应影响
投资活动是有准备的,并非随机活动,也非某个人的主观行为,而是基于企业战略规划,在投资前需要对发展形势、行业环境等因素进行考察与分析,同时还应该考虑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在现实中,在投资行为方面会受到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影響,会导致企业投资产生两个极端现象,要么严重过度,要么严重不足。信息不对等性,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率,投资多少,是否能从外部市场融入资金等等情况成为了企业投资的关键。同时,在大部分企业两权分离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层与企业的所有者在抢夺企业控制权的过程中,所有者与管理层不论谁处于领先优势就属于代理问题,这也会对投资行为产生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二)金融约束对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影响
由于行业所处的位置不同,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融资特点,融资要求也不一样。在融资行为方面会受到来自资本结构安排的合理与否,资本结构安排合理对于企业的股权或者债券等会造成融资成本安排较为妥当。资本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对企业的股权或者债券会造成融资成本安排的混乱;另外,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产生的成本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内部融资来进行筹集,原因是其他方式成本较高,门槛较高。
四、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影响的应对
(一)制定适宜的投资计划和规划
在金融约束下,在进行投資决策之前,应当将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在经济规律指导下,基于自身规模来综合考量投资项目的发展,摒弃短视行为企业,对于投资行为应该遵循提高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重视企业自身的价值提升,正确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体制,切莫一味追求利益,引发资金危机。要根据需求,制定投资计划和规划,应该在实施之前进行相关的分析,确保计划和规划的相关可行性,建立风险控制,确保在金融约束下的投资活动高效、可行。
(二)开拓合理的融资安排和渠道
企业首先要转化融资行为的特有意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规模,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以此来吸引大量的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学习并熟练掌握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合理控制融资规模,大部分企业目前都是抵押担保形式进行贷款,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这种形式会产生恶意套贷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信用体系,诸如采用中央、地方结合的信用体系方式,地方性机构负责对贷款进行担保,而政府担保机构则对地方性机构提供再保险,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完善信贷征信体制,降低融资面临的风险,消除信息闭塞这一问题,为融资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合理运营与平稳发展,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在金融约束下,以供需关系调整经营制度,符合融资额度和资金的需求,在顺利融资的同时,使企业得到更好地信誉。
(三)完善投融资行为相适应的法律政策
对于金融约束下,相对不平衡、不合理的市场环境,要实现平稳发展与和谐共赢发展,必须优化企业的股份融资与债务融资结构,平衡企业的长期债务和短期经营,确保投融资决策得到法律、法规等政策上的引导。关于立法,制定科学的、优化的投融资管理制度,使得投融资活动在法律上得到更好的约束和保护。企业自身也需要来自各方的指导建议,使市场业绩提升的同时,保障企业符合自身目标定位的成长规划和更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来看,金融约束政策作为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安排,对货币传导机制、股票市场发展、资金配置效率、经济增长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改革的实质,是金融约束论提出的政策主张,包括利率的控制、市场准入以及资产替代等方面。希望今后可以进一步对金融约束政策实行定量分析,并把金融约束上升为一门理论研究,使得金融约束政策可以形成一个模型进行定量的研究,构建模型来研究金融约束政策的代理变量,最优金融约束政策制定以及对未来制度设计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蔡宗桂.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J].中国商论,2018(17):41-42.
[2]鲍群.金融危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评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131-132.
作者简介:
李艳楠(1986-),女,山东人,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企业管理与投融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