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环境政策工具是促进实施环境行为的重要措施,研究国外的环境政策工具对我国制定和实施有关举措有着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基于个体环境行为的政策工具总体包括命令型工具、经济型工具、服务型工具、沟通型工具和扩散型工具五大类别,各种工具的有效性各有不同,法律法规、金钱奖励和惩罚、提供便利服务、社会压力等这些外部因素的综合运用更能影响个人的环境行为。所以只有综合利用好各种工具才能实现政策工具的效果。
  [关键词] 环境行为;政策工具;个体行为
  [中图分类号] X-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4-0099-03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ying foreign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measure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foreign policy tools based on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generally include five categories: command-based tools, economic tools, service-based tools,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diffusion-based tools.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tools varie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laws and regulations, monetary incentives and penalties, provision of convenience services, social pressure and so on can more influenc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Therefore, only by making good use of all kinds of tools can the effect of policy tools be achieved.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policy tools, individual behavior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重视和提倡企业与组织的环保行为,居民的环境行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居民的个体行为对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政策工具是促使实施环境行为的举措。研究促进实施环境行为的环境政策工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梳理清楚国外的促进居民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的类型和作用,对于我国制定环境政策工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的概念
  环境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部门运用他们的权力试图影响社会(包括价值观、信念、行动和组织)的一整套技术,以此来促进环境改善或防止环境质量的恶化。环境行为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行为,一般是指对环境有正向影响的行为。环境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斯特恩(Stern)将环境行为分为四类:激进的环境行为、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个体环境行为、其他具有环保意义的行为。所以,环境行为既包括组织的环境行为,也包括个体环境行为。为研究方便,本文聚焦对个体行为有影响的政策工具。促使个人实施环境行为,离不开政策工具的积极作用。
  二、个体环境行为政策工具
  (一)命令型工具
  命令型工具是通过强制命令的方式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行动),属于直接和强制管制手段。该类型工具会指定行为的选择范围,行动者的行为必须根据有关指令或指示来实施,以免违反规定后受到处罚。因此,这种强制执行机制是命令型工具实施和有效性的基础。命令型工具可以用来影响法律规定的任何群体的环境行为。
  1.环境质量标准
  该类型工具在环境政策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大气管制政策中。比如对空气中的氮、二氧化硫、臭氧或其他污染物实施最大浓度限制值。环境质量标准存在弊端,假如污染物数值表明该地区污染物浓度超标,除非准确找出污染者,否则大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立即采取制裁行动的。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和公共性特性,参与者在此过程中都贡献了污染物,如家庭烧煤取暖做饭过程中排放了硫、氮类气体,开车出行排放汽车尾气,难以准确界定排放者和排放量,那么超标的污染物就难以确定谁具体应该对此负责。当然,如果能确定污染当事人,它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2.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一般与技术密切相关,也经常被称为技术标准。实际上,该标准不会规定某一特定技术,而是使用更灵活的技术标准变型,称为“最佳可用技术”或“最佳可行方法”。这有助于促进企业或个人在刚性监管制度下运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比如通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使用高排放量的汽车。
  3.产品标准和规定
  产品标准定义为某些含污染物的材料质量必须满足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允许浓度。在许多OECD国家,产品标准很多是用来管理如无铅汽油等类别的燃料质量。   (二)经济型工具
  经济型工具是基于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假设而制定的工具,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成本通常不是由行为者自己支付的,而是由一般公众所买单,民众在环境破坏、健康风险或气候风险等方面会为污染者买单。这种类型的工具主要是基于成本核算原则,按照生产、购买和投资决策,通过税收和收费方式来提高对环境有害行为的成本,或者通过补贴降低对环境有益行为的成本。该工具对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并未产生直接影响,只是通过价格或成本来引导消费者选择对环境无害的行为。
  1.排污税或产品税
  排污税是通过污染物的排放量,如测量废水排放量等形式对排污者进行收税。产品税是对生产、消费或处理环节中导致环境恶化的产品征收的税。实际中,当直接征收排污税比较困难或技术原因不容易实施的时候,经常会以征收产品税的形式代替排污税。管理部门会对某些具有明确排放污染的产品进行征收,所以产品税和排污税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机动车消费税、不可回收的饮料容器税、建筑节能税等。
  2.激励税
  激励税的目标是为有效保护环境,通过提供财政奖励使人们摒弃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引导人们更环保的做法。比如能源税和资源税,对资源征税是由于市场价格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的短缺性,因为当前的市场价格并不能反映后代人的需要。能源税主要是由于使用这些能源,特别是化石类能源会污染环境。
  3.收费
  收费是公共部门对个人使用某些服务后所收取的报酬,这是一个基于补偿物的概念,即通过私人收费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回报。例如,接受电力、燃气等服务的人应该对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来进行付费。
  4.补贴
  这种政策工具不是通过提高环境不良行为的成本,而是对环境有益行为给予回报。通过补贴的形式来降低环境行为的价格,从而使这样的行为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可行性。补贴是政府对家庭(或个人)有益的环境行为进行的财政支持。财政补贴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可以由政府确定和支持。例如,通过补贴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污水处理设施和建筑物节能改造等来体现对环境行为的支持。
  5.奖励
  奖励是人们以期望的方式行动或实现特定目标行为后所获得的报酬。奖励可以是财务奖励或非财务奖励,如现金、免费服务、停车许可等方式,国外使用较多的还有优惠券,这些工具通常不包括在政府政策工具中。但从目标群体的行为结果看,奖励和补贴是同一个机制。他们通过降低对环境有益商品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6.税收减免
  税收减免是通过一般所得税或特别税减免来实现对有益环境的那些行为。比如,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家庭进行税收减免,提高建筑物能效的进行税收减免或降低太阳能设备的税率等。
  7.污染权交易
  在国外,环境污染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污染者可以从环境商品所有者(政府)手中购买排污许可证。一般来说,污染者想排污必须获得必要的证书,证书与排放标准通常是结合来实施。如果污染者没有达到规定的排放限额,他们可以累积这些额度,也可以将污染限额在排污权市场上出售给他人或企业。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或水污染、空气污染许可证书都属于这种工具类型。
  (三)服务型工具
  服务型工具是指为促进环境行为而提供的特定服务或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提供实物产品、提供信息或指导、提供特殊技能等。环境行为领域中有基于吸引式和基于排斥式两类服务型工具。
  1.吸引式服务型工具
  吸引式服务型工具是提供环境无害产品或服务、改善促进环境无害行动的基础设施或环保产品。在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的常见障碍是产品的不可得性、便利条件较差、缺乏可靠的环境质量信息。因此,改善这些产品的质量,提高他们的可获得性,减少对环境质量的不确定性将增加人们对这些产品的购买行为。比如,在便利店提供有保障的有机食品利于人们购买生态产品。还可以通过提供或改善促进生态行为的服务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比如,选择公共交通一般比自驾车出行对环境的损害小,提供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可以增加人们选择公交工具,同样在社区提供更多的垃圾回收点会增加人们回收垃圾行为。
  2.排斥式服务型工具
  排斥式服务型工具是指撤回不环保产品、减少不环保的服务或减少不利环境的基础设施。比如,市场停止供给某些不环保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购买不到这类产品。采用禁行或者划定公交专用道路等方式能相对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减少人们自驾车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沟通型工具
  沟通型工具的目的是影响行动者的内心结构,特别是人们的态度、知识以及意图。研究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需要动机、认知和社会条件的变化,通过刺激个人的思想、塑造社会目标及行为选择可以实现这些行为的变化。沟通型工具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从而影响其行为,或者通过影响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交际过程而影响其行为。
  1.直接沟通型工具
  直接沟通型工具包括说服、呼吁、提醒、承诺等。
  说服是试图对他人进行事实真相、现实和行动选择,以及评价和规范等相关信念的影响。说服的目的要明确,要么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期望行为,要么说服目标群体我们需要承担不良后果的风险。比如,即使人们已经知道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也要说服人们全球变暖后地球的危险性,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外,沟通者也可以尝试说服人们对某事的评价,说服人们用特定的方式来评价某些东西。对人们进行成功说服取决于人们对说服者的信任度。说服理论告诉我们,说服者不一定是個名人,邻居或其他熟悉的人也可以成为说服者。
  提示和提醒是告诉目标人群被期望的环境行为是什么样的。提示或提醒信息的媒介物可以是标识、海报、传单、小册子等。这些提示信息通常是放在行为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因为这些工具可以激活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规范。   呼吁是指以某種大众所要求的方式来行事。与提示不同,呼吁的信息通常不出现在行动的地方。呼吁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运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呼吁人们不做损害环境的请求实际上与说服某人是相同的。
  承诺意味着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求自己以一定方式来行事,它能使个人具有环境目标意识和指导人们的行为。承诺是一个促使人们实施期望行为的有效工具。承诺可以公开或私下进行,公开承诺包括通过广告或海报等方式向公众作出某类环保承诺等。
  2.间接沟通型工具
  间接沟通型工具包括呈现事实、发表评价、树立榜样、行为反馈等。
  事实是指不做评价地陈述真实情况或通过视觉、听觉呈现影像证据。呈现事实不仅能为目标人群提供间接的新知识,而且还能纠正错误的旧知识。知识为目标群体提供新的行为选择,也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呈现如何做的事实能实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比如为目标人群演示如何减少家庭垃圾或者家庭如何节能等来促进环境行为的发生。这也是影响他人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陈述事实会伴随着人们的评价。发表评价是表明自己某种期望的精神内容,所以评价总是与目标相关。除了提供知识外,明确目标是沟通型工具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如同知识影响行为一样,目标对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因为目标带有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目标会影响人们如何理解激励,以及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是如何行动的。如果该目标是普遍和稳定的,则该目标可以称之为价值观。
  每当自我被他人所感知或人们在描述他人行为时,榜样就可能会发生。当个人看到、听到或读到某人行为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某人的情况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这些可以知道如何使用该方法及使用的后果。树立榜样可以专门作为一种社会影响手段在环境行为中使用。
  反馈目标人群、团体或组织的行为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反馈越有针对性,反馈速度越快,反馈就会越有效。这种工具只对那些已经内化环保为规范的目标群体才会有效。比如一个家庭成员知道他们某段时间内电力或水的消费量,并了解其花费的成本,他们的消费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同样,汽车油耗显示、能源账单的消费额、行车里程、CO2排放计算器等反馈能使人们对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异迅速做出反应。该工具的成功取决于快速、具体、可信的反馈。
  (五)扩散型工具
  由于实施环境政策工具的目的不只是改变单个个体行为,而是要达到改变大众行为的效果,所以必须通过扩散型工具来帮助传播这些干预措施。如果不结合扩散型工具,沟通型工具是没有意义的。
  扩散通常需要传播者,负责干预的行动方不一定总是传播者,因为负责方可以利用传播者来帮忙扩散,传播者利用他们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地位来支持环境干预计划。传播者接受专业培训或拥有一定量的信息可以提高他们的作用。如果有必要接触大量陌生人群,传播者一般需要接受培训。传播者可以通过直接与熟人、同事以及他人交谈,或者在当地报纸上进行采访等方式,利用沟通型工具提供期望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采取低门槛建议的形式,通过咨询积极推动如使用新能源、堆肥垃圾等环境行为扩散的发生。
  扩散可以使用人到人的模式,通过个人与个人联系形成人际网络。人际网络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社交软件或者其他视听媒体沟通方式产生协同效应。对这些工具来说,他们常采用个人与他人直接接触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媒体接触的方式形成虚拟集体。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和书籍是传播沟通工具的传统媒介。如今,互联网为形成虚拟集体提供了无限可能。沟通型工具通过网络实现扩散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在此虚拟人际网络中,非政府组织、环境机构、大学、研究团体和个体等都提出了大量的环境行为事实、评价、榜样,以及各种形式的说服和呼吁。当然,通过亲自接触或直接人到人的扩散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但它能保证有针对性的扩散到目标群体。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则容易造成扩散损失问题。
  三、个体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从政策工具的使用效果看,命令型工具的强制性对个人行为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理性选择模型来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理性思考后的预期结果,行为的决定是基于自我利益的综合评价。所以,激励工具在环境行为领域应用比较广泛。该类工具可用在电力的高峰负荷阶段来促进居民的节能行为,还可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居民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等。通过增加媒体报道和政府报告,宣传政策等工具能使消费者更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这种通过价格和宣传信息的方式来鼓励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是重要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提供可回收物品的收集服务以及提供公共交通或供应绿色电力的措施对个人环境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沟通扩散工具对个人节能行为影响是有限的,情境干预比针对个人的直接口头呼吁、提供信息来改变行为更有效。个人利益方面的政策(如折扣、补贴、税收等)比强调社会收益对节能行为会有更大影响。因此,改变行为最好的方法取决于行为本身和外部情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通过激励型工具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提供了动机,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意识到经济激励措施的存在。所以,研究者认为更好的措施是经济激励和提供方便相结合的混合政策。基于欧洲城市的调查研究同样认为,组合措施(例如,在城市中心限制汽车使用,完善自行车和行人设施,提供更便捷的公交系统)比单一政策工具对居民低碳出行会更有效。这就意味着法律法规、金钱奖励和惩罚、提供便利服务、社会压力等这些外部因素的综合运用更能影响个人的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Per Mickwitz.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J]. Evaluation.2003,9(4): 415-436.
  [2]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Policy overview[R]. Paris. 1989.   [3]Hopper, J.R.& Nielsen, J.M. Recycling as altruistic behavior: Normative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to expand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recycling program[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1,23: 195-220.
  [4]OECD .Greening Household Behaviour: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M]. 2011.
  [5]Hale, S. The new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why we are failing and how we will succeed[J]. Environmental Politics , 2010,19 (2): 255-275.
  [6]Paul C. Stern.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s'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J]. Environmental Law Reporter, 2005,11:10785-10790.
  [7]Zaccai, E. Assessing the role of consumers in sustainable product policies.Environment[J].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8,10(1):51-67.
  [8]Adrienne M. Ohler, Sherrilyn M. Billger. Do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change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Factors affecting energy saving behaviors and electricity usage[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4 ,(107): 1-12.
  [9]Ozaki, R., Sevastyanova, K., Going hybrid: an analysis of consumer purchase motivations[J]. Energy Policy, 2011,(39): 2217-2227.
  [10]Mills, B., J. Schleich. Residential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y Adop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 2012,(49): 616-628.
  [責任编辑:王凤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