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分析两种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两种工作对国企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论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管理方法在国有企业如何实际操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此来应对时代对国有企业提出的严峻考验。
  一、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国企强化自身的两大法宝,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同时又具有极强差异性。内部控制是从国有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是极强的自律管控,是国有企业对内部环节流程进行动态监控的手段,通过明确企业制度,加强活动管理才实现宏观调控。风险管理是对企业运营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及时测评与监管,监管预估业务经营、资金成本、运营预算、投资管理、资金回笼等企业行为可能为企业造成的风险,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合理运转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前期手段,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而企业依靠风险管理的监控数据进行内部调控,二者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相互支持,互为动力,同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创收的强大助力,是国有企业改革路上的核心元素,是实现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在科技高速发展,信息迅速更替的今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双管齐下来增强国有企业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保证企业前进动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能使国有企业在运行中层级分明、责任分明,合理化的流程制定有助于简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加强审核强度、严控监督环节有助于保证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平稳前进,最大程度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与最初制定计划背道而驰的可能性,有效降低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国有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可能性,使国有企业面对不可控的危机时,也能快速调整错误,即时弥补失误,保证国有企业能够按照最初设定成长轨迹一路前行,实现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降低企业经济成本
   国有企业对运营情况及时进行风险预判有助于企业准确的掌控前行方向,及时改正不良因素,通过对风险预估使管理层有效掌握企业运行情况与行业动态信息,保证管理层下达决策的准确性,进而有效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转,防止资金外流,为财务监管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空依据。风险管理能够完善审计工作的流程化、系统化,防止国有企业资源的不明流失与浪费,降低企业运行的经济成本,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三、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
  (一)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快步前行,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核心元素有助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内部控制为根,风险管理为魂,着眼于全局,宏观调控,精细梳理国有企业现行制度中的流程、审核、监督、规范等环节。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完善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度、真正落实国有企业内部防控与风险防控并存的管理模式,进而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企业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所有流程相互监督,互相支持的目标。现如今,部分国有企业也设有内控制度和风险测评制度,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处于脱节状态,不能相辅相成,没有形成相互协同的监管制度。当整体管理体系不能良好衔接运转,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不能站在同一战线达成互助共识,就会丧失创立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的真正意义,使整个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融合成一个网状的制度体系,切实将国有企业运营情况全面纳入监管体系,才能使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真正价值得以体现。完善的制度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从根本上认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内控工作与风险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来落实执行,管理制度方能真正落地。
  (二)增设内控评价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增设内控评价制度,通过第三方的监督评价,准确的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数据分析库,根据评价报告及时宏观调控,从根本上纠正国有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将内控管理变为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的警示标,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实现国有企业的有序经营,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将内控评价部门脱离于国有企业运营部门,有助于内评控制部门更全面的落实监管职责,把过去以纠错为主的部门目标更新为预防监控,监督范畴由单一的审计财务部门到全方位监控国有企业的全部运营流程,也能够加强内控评价部门对决策层的约束,有效避免决策失误情况的出现,保证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国有企业在增设内控评价制度时有可能会遭受员工的抵触心理,因此需要先行提高企业员工的意识,帮助员工明确内控评价部门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企业及早纠正企业的隐藏问题,提升国有企业员工对内控评价制度的认知,要将内控评价部门独立出来,促使各部门员工要积极配内控评价部门的工作,员工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内控评价部门的检视。内控评价部门的存在有助于为国有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氛围,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积极发展。
  (三)强化监督能力
   在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行中,风险把控要体现在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把控,通过风险管理,最终实现全面监督企业内部运营模式与企业外部合作情况的目标,在风险管理中实时更新企业内控情况,增加国有企业内部对风险管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加大对大额资金的流动的监管,对国有企业的现存状况进行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估,确保内控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有效预判国有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系数。风险管理不是单一部门的责任,是整个国有企业都需要落实参与的重要工作,能够影响国有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完成,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组织专项风险控评小组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系统的预估评定,及时纠正现行制度的错误,研究切实有效的风险应对手段,在工作开展之前提高对运营评估报告的重视,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已知风险会带来的影响,通过风险管理做好事前预判,提升国有企业的自我免疫能力,尊重事后监督工作,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繁杂的信息干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决定,也干扰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通过科学分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信息数据,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国有企业集团通常下设多层企业,管理链庞杂、产业地域广、落后的信息系统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及时,给企业中的蛀虫营造了生存空间,导致总部对下设基层管理力度逐层减弱,下达指令不能有效执行。将国有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完成业务财务部分的整合并存,这些工作是一项繁杂而艰难的,但是信息整合过后的便利也是国有企业快速前进的助力,所以加快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势不可挡。通过完成国有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加强国有企业信息的传递速率;完善信息的储存技术,能有效解决人为因素对企业造成的信息干扰,保证信息传递后的真实性,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沟通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有效加强总部对企业下属机构的控制强度,加强企业财务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有效加快国有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使国有企业员工及早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建议。
  四、结论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国有企业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现状,国有企业需要化压力为动力,抓住时代造就的机遇,注重严抓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与加强风险管理的强化工作,迎难而上,促进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国有企业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林琴.国有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4).
  [2]唐晓南.国企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
  [3]郁涛.基于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的构建[J].納税,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