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完善财政金融监管体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从贫穷时期渐渐过渡到小康社会,正逐步向富裕型转变。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财政管理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财政方面的监管制度也不断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也逐步开始放缓,财政收支矛盾不断的增加。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相关人员意识薄弱,内部管理不够严格等等问题。本篇文章就新时代财政金融监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  金融监管  简述  必要性  问题  建议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会议明确了财政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对财政的定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加强财务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在新的经济状况下,金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在新时代下,不断对财政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财政金融监管的简述
   财政金融监管即是指财政部门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金融行业实行金融监管的职能,财政部门享有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参与重大决策以及投资收益的权益。同时也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保证出资人的权益。另外财政部门作为公共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履行金融管理的其他职责,比如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金融机构跨级信息质量的监督权。
  二、完善财政金融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完善财政金融监管体系有一定重要理论依据,国有资本其所有权是属于人民的,其实每个公民对其都存在监督权。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不能由全体人民去行驶,因此必须政府代理任命去行驶监督的权利,各级行政部门即是政府的代理人,进行财政金融监管。因其所有权属于任命,所以,其管理的成效间接影响到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财政部门必须对财政金融监管系统进行完善。
  三、新时代财政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金融资本的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国有金融发展迅速,其业务包含多个方面,如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中对于国有银行业的资本就已经超过250万亿元,总占比已经达到了百分之80,这种资本配置的比例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如何对这种战略布局进行优化,成为当下的重点,必须进行统筹的规划,将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行业的比重进行调整,同时,也要保证金融资本管理拥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布局,在具有战略性的金融领域,国有金融资本保持足够的控制力,而对于具有竞争力的金融领域就相对减少国有金融资本的参与。而从国有金融資本的效益性来看,减少对国有资本的过度占用。总之,国有金融的配置比例一定要以国家金融安全为基本准则,同时按照市场的基本形式,对国有金融进行管理,从而对国有金融资本战略进行有效的布局。
   (二)产融结合,导致金融危机增加
   在我国,资本银行业相对于产业资本而言发展比较落后,效率也比较低,并且,我国有制度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体,从而导致产融结合的方式主要是由产业集团对金融项目的发展以及投资。而最初的产业投资金融的形式主要是以某些管理规范的中央企业为模范,因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资金雄厚,内部管理机制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强,所以,其向金融业的投资,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而随着今年来社会形式的变化,互联网技术迅速的发展,实体经济遭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以及国有非金融的企业,也都纷纷向金融业靠拢,但这些企业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最终可能会使企业出现一定危机。
   因此,在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之间建立一道阻碍风险的屏障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相对应的国有资本更应该分开管理和监督。实施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金融造成的风险影响到实体企业,从而造成两者的危机。但是,就目前很多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来说,并没有建立独立运行,分开管理的情况,都是有某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对于所造成的风险不能有效的隔离,使资金存在大量的风险。另外,很多企业对于金融行业的危险性认识还不足,在市场上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加深企业的危机,对此财政金融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于金融企业的统一化管理,对金融风气进行规划,为制造良好的金融市场而努力。
   (三)管理职责的不明确
   相关意见指出,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就是以管资本为主,同时,国有金融的资本也是从原来的行政化转向市场化,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和资本的分开。首先,从管理的基本问题开始解决,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对国有金融的股权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相关情况。其次,一定要本着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有效的实施国有金融的资本投资,公司管理等,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内部的激励机制,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的提高国有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对此,财政部门更应该对出资人的职责以及金融监管的职责进行明确,做到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最终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
   (四)各个部门之间金融监管的协调问题
   国有金融的资本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管理的主体,而这些部门都从不同的程度对国有金融进行着监管,新财政内容提出之后,对我国国有金融在资本监管过程中存在多个主体的问题进行了突破,从根本上对国有资本的金融的监管体制进行了规范。
   对于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工程,因此,需要各个部门进行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做到有效的衔接,避免出现一定的管理真空。当然在此基础上,各个有关部门之间可以加强政策性的沟通,明确各个只能的边界,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有效对国有金融进行监管,保障国有金融更好的发展。
  四、新时代完善财政金融监管体系相关建议
   (一)建立财政制度,完善财政金融监管体制
   对财务监管体制的不断的完善,是解决财政监管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明显不如现代的财政制度,因此,其在很多的程度上制约了财政监管只能的发挥。而要想提高财政金融监管体系,就必须制定一套适用于全国的实体性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类法规。财政是国家的基础,因此财政监督对财政而言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就我国现有的财政法律法规来看,依旧有待提升。同时,根据市场现有的情况对原有的财政法规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从根本上去杜绝违法行为的产生。    (二)加强财务金融内部管理
   财务金融监管内部的管理的加强,有利于对财政金融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监督的效率。在新的形式下,监督人员明确对单位负责人的主体责任,财务主观的直接责任,财务人员的具体责任,来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监管体系。首先对于内部财务机构进行完善。针对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要求单位尽量配置与公司机制相符合的财务人员,对管理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促进财务的有效运转。其次,对财务制度进行完善,针对存在的制度漏缺,执行不利的情况进行规范,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对财务管理的能力进行加强。最后可以建立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财务过程中,有违法乱纪等现象,一定进行严肃的处理,从内部进行处理,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从源头将违规行为进行遏制。当然在此过程中财务的合理设置,岗位的职责明确也非常的重要。严格贯彻资金和账本分开的原则。
   (三)严格对行政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有效的防范风险
   当下,为了让相关财政部门更好的履行财政财务监管的职能,就必须提高各级财务部门和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资产的风险性,从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想要提高财政管理的水平,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可以借鉴外界的一些经验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的防止内部风险的发生,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其次对业务的相关流程进行梳理,预防在流程的疏漏所造成的风险。对此,相关人员更应该定期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探究,建立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将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扼杀在摇篮。最后对于相关问责机制的完善。设立内部控制部门,主要对财务各个方面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对于事件可以按照等级进行划分,轻重程度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从而确保内部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人才的建设
   财政金融监管是一项专业性以及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对与相关财务监管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一定要通过专业能力的测试,综合素质的评比选拔出适合财政金融监管的人才,通过对人才的培训,绩效的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提高财政财务人员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员工与相关能力相匹配。首先,对人员队伍进行扩充,监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机构不全面以及人员不齐整的问题,对此升级财政财务监督机构,增加财务人员,完善机构配置。其次不断提高财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用人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财政监管人员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够自觉的遵守记录,维护财务的制度。最后要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可以定期的开展党风教育,法制教育,鼓励财政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权力观。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究,明确不同岗位的要求,加强各个部门培训的力度。当然对于财政人员个人而言,也要存在一定的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断的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新形势下的财政环境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面。
   新时代下,要想完善财政金融监管的体系,就必须发现财政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合理的规范。可以从制度、人員、市场相关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改善,从而促进财政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婉琦,周春应.新型金融监管体系、监管问题及监管协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1).
  [2]曾康华,徐莹,陈婉冰.加强财政金融监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8,(10).
  作者简介:周薇,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