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主题的研究意义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以及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它们的传播机制。将风险成因分为与传统金融相同的风险因素和互联网金融新的风险因素,根据这些不同的风险成因分析了风险的传导机制,从这些风险的传导机制的现实情况及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做出了总结,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要以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努力提升人员素质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监督互联网金融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监管
   一、研究意义
   本文分析了现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成因,风险传导和现有监管方式,期望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水平,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督和覆盖力度,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分析了金融互联网风险的性质和内容,着力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并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基础进行了分析,力求提出科学有效的监管方法,争取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小风险暴露时,在处置风险过程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结论将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
   对于金融而言,风险是客观现实。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成因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是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础。在分析风险成因时,笔者将从如下两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传统金融固有风险成因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
   (一)互联网金融的传统风险成因
   1. 金融的脆弱性
   尽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刚出现不久并且高速发展的新的金融模式,但是它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的脆弱性,在金融市场中高负债经营是常态,因此高风险就一直伴随着行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在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金融带来的脆弱性只会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而愈演愈烈。这种脆弱性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本质形成原因。
   2. 金融的周期性波动
   在市场经济中周期性波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实体经济下行时,由于经营者的利益也将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而降低,因此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的收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作用导致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剧,这种相互作用机制也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形成的第二大原因。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自身成因
   1. 技术上存在缺陷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行的的实际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业务办理过程中完全通过网络来传输交易信息,由于技术的缺陷,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密码被盗取、篡改,资金被截取或被盗走等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钓鱼网站、支付安全性限隐患、黑客入侵等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隐患,而且这类安全隐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可以说这种技术上的风险也是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一大成因。
   2. 误操作
   在终端的实际运行中,互联网金融普遍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每一笔交易都伴随着客户操作风险,银行系统运营风险和新型互联网公司运营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并行的。这种由误操作导致的风险也是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1. 风险的突发性激增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跨界经营导致其系统性风险更为复杂,使得单一行业的风险边界变得极为模糊,风险不确定性、风险突发性激增。
   2. 风险影响更为广泛
   风险发生后影响更为广泛,由于服务的人群更为广泛,一旦发生风险,受到影响的客户数量也会比传统金融业多出许多。而且互联网金融中业务隔离较弱,客户与机构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导致了一旦某一风险发生,会因为这种客户与互联网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导致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受到风险的影响。
   3. 风险的可控性弱
   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没有完善的风险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风险,没有办法能即时阻止风险的扩散,导致抑制风险消除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控制难度大大增加,风险发生后的可控性非常弱。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
   可以将互联网上的金融金融风险分为三类,分别是运营风险、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这三类风险一旦发生将会在互联网金融同业之间以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传导,引发实体经济的危机,影响到社会稳定性。
   (一)运营风险
   由于目前行业尚在起步阶段,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十分缺乏高水平的互联网和金融复合背景人才,整个互联网金融机构中人员水平可能还需要提高,在互联网金融的实际交易过程中可能由于专业度不够,导致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传导路径为: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运营过程中发生損失—运营风险产生—传导至同业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传统金融机构—对社会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
   (二)信用风险
   上文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具有长尾效应,其服务的人群是二八定律中的八,在传统金融机构中服务的人群往往是二八定律中的“二”,这导致了目前对“八”这部分群体的信用审查机制仍不健全,出现违约的话很可能是大范围出现违约,这种情况将使信用风险发生。信用风险的传导路径为: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群体的信用审查机制不健全—一部分人的信用不合格—发生债务人还款逾期或债权人取款提前—信用风险产生—传导至同业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传统金融机构—对社会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
   (三)信息技术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导致客户或机构发生损失可能。具体包括客户的操作账户被黑客破解并盗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客户的信息泄露后被利用、在互联网传输交易信息的过程中信息被截取后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系统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瘫痪等。信息技术风险的传导路径为:信息泄露、技术存在缺陷—机构或客户产生经济损失—信息技术风险产生—传导至同业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传统金融机构—传导至实体经济—对社会稳定性产生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树立忧患意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发生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从理论上讲笔者认为风险的防范应该以内部风险防范为主,外部风险防范为辅。
   (一)行业内部的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是现当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是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
   1. 構建合理的企业部门结构
   任何企业的部门结构都与其经营的业务、管理模式等密切相关,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构建合理的部门组织结构,只有构建了合理的组织结构才能将风险防范具体落实到个体,明确分工,使得风险防范变得规范化。
   2.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将从业人员的技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保证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主观上可以影响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意识,在客观上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能力,从而做到有效的风险防范。
   3. 加强对信息系统建设
   这里提到的信息系统指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风险相关信息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将收集到的风险相关信息进行预处理,将无效的信息筛查出去,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提取的信息系统。建设一个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全面性的信息系统需要互联网金融公司持续更新完善系统,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综合分析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个用于风险防范的信息系统可以将风险进行量分析、预测、量化等。实时的监测风险,以求能够达到对风险及时全面的防范。
   (二)行业间的风险防范
   行业自律指的是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根据行业的真实情况制定出行业的运行规则或标准,能够达到敦促行业内企业履行责任、自主发挥自律作用。同业企业之前的行业自律将会强化该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行业自律协会也可以及时与政府的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建立科学有效的的沟通协商机制,使得监管机构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动态,实现风险监管与企业的风险防范相匹配,降低双方风险防范和风险监管的成本。
   五、结论
   想要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实施防范和监管就需要行业内外部的积极协作,对于内部来说各个运行模式积极自律,外部修订法律法规约束,自律组织保持与监管机构的及时高效沟通,监管机构能够了解到真正的风险动态,制定有效的监管策略,是监管中最有效也是最理想的情况。但风险不但需要监管更需要居安思危,因此不断完善技术,努力提高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人员和投资人、债务人金融素质的对于实现风险防范来说更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是一个长期繁琐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变,顺应发展趋势。争取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参考文献:
   云佳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92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