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风的艺术手法,结合跨文化的设计理念,秉承“古为今用”的研究思路,在剖析“中国风”的概念及其跨文化发展、中国风玻璃制品艺术形态和特征、中国风玻璃制品的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基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的设计创新理念和途径,以期为玻璃生产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一定的理念和方法参考。
  关键词:中国风;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8-0135-02
  1“中国风”的概念及其跨文化发展
  1.1“中国风”的概念
  “中国风”这一概念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是指欧洲艺术在模仿中国艺术过程中将中国艺术元素运用于装饰艺术等艺术门类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以民族文化本身价值及内涵作为中国风的创作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是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1.2“中国风”的跨文化发展
  公元前一世纪,“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精美丝绸将“中国风”带到了罗马帝国,开启了中国风的跨文化设计传播的新纪元。而对于中国风艺术的跨文化起源,不得不提的就是法国。法国著名画家、设计家让-彼勒蒙,在出版装饰设计的《太太们的娱乐》的画册插图中,将中国风的纹饰、纹样图案对称等理念,同“芥子园画谱”内的构图与技法诀窍相结合,为后人装饰设计创作开拓了跨文化设计的素材。他同时将这些中国风素材图案的奇花异草、飞鸟鱼虫、奇禽异兽、奇山异石等与洛可可装饰艺术完美融合,摒弃传统束缚来提升法国贵族审美取向与品位。继而形成了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中国风装饰设计理念。由此可见,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装饰风格设计是法国和欧洲艺术家对“中国风”文化艺术吸收借鉴的成果。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中国风影响了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化。涉及中国的瓷器、建筑、家具、服装、刺绣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国风艺术风格深受欧洲人的关注与喜爱,并付之于他们的创作实践与应用。
  2中國风玻璃制品艺术形态和特征
  2.1中国风玻璃制品的艺术形态
  纵观中国玻璃制品工艺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玻璃制品在美学学术领域是一种艺术嫁接的设计形式。
  中国是玻璃制品的起源,介于“西周和东周早期(即春秋时期)。原始瓷因为烧纸炉温的升高所形成的釉滴是一种玻璃态物质,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古玻璃”。从早期玻璃制品的艺术形态设计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璧、环、璜、剑首、礼器、印章和器皿等玻璃制品,其形制、纹饰、色泽和透明度可与玉媲美,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形态。中国玻璃制品经过两千多余年的文化与历史的孕育,直至清代的康熙年间宫廷“琉璃厂”设立以后,才真正推动了中国风玻璃制品在题材类型与造型、色彩、装饰纹样等方面的总结归纳。
  审视中国玻璃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其艺术形态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还发展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审美取向。这对充实当代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2.2中国风玻璃制品的艺术特征
  其艺术特征主要介于造型与装饰层面的表现。首先,是中国风的造型艺术特征。无论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玻璃玉璧的“璧圆象天”造型,还是剑柄顶端的“护手”与剑格的“蝙蝠”造型,亦或是玻璃环、耳珰等造型,无不凸显了中国传统“以器造物”的美学文化理念。特别是在宋辽时期玻璃走向民间开始,实用性特别强的玻璃瓶以及玻璃碗和仿动植物造型的玻璃制品进一步确立了中国风造型艺术特征。其次,是中国风的装饰艺术特征。其装饰艺术形态在先秦早期玉器的抽象装饰艺术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逐步在创新并丰富着中国风玻璃制品的具象装饰艺术形态特征。直至清代,将其归纳为抽象纹与具象纹两大类。
  3中国风玻璃制品的跨文化现状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中国风的品牌文化已经在国外市场中树立了民族文化形象。但是玻璃制品企业却未形成中国风的跨文化品牌特色。我国玻璃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但是真正可以形成“中国风”品牌文化的企业则屈指可数,更何况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的品牌特色。当下,技术西化已经成为企业增加产品高附加值的管理战略。所以,在跨文化玻璃制品的设计中常会发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技术西化的设计方法与思路,这可以短暂地提升企业的繁荣。但长此以往便会丢失民族“情节”,成为西化玻璃产品的附庸品,进而加重玻璃产能过剩与多元文化环境恶性循环的负担。在同质化市场竞争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好的设计作品很容易被快速地复制或翻版,严重影响了整体行业的风气与创新能力,严重阻碍了玻璃制品的跨文化发展。很难做到跨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也失去了中国风跨文化玻璃制品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发展。
  4基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创新
  4.1创新的设计理念
  玻璃制品设计理念的创新是玻璃制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孔子学院分布于全球一百四十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之林,为世界刮起“中国风”夯实了跨文化传播的基础。首先,从文化认知角度,审视文化传播主体对中国文化特质价值观的审美需求与文化需求的设计表现,这是有效提升玻璃文化产品高附加值的艺术手段。当下,玻璃制品的技术与艺术形态多是对文化的技术“翻版”,致使我国玻璃缺失了文化植入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所以,中国文化价值的艺术审美需求表现形式与文化需求的情感精神的注入,这才是中国风在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上的重中之重。其次,从审美需求着手。注重跨文化玻璃设计的消费诉求,以实用性作为基础建构中国风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植入创新文化内容与审美取向在产品造型与装饰艺术形态上的现实审美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最后,植入文化需求。在文化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受众对文化情感和文化审美的消费需求,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中国风文化元素的植入可以提升玻璃制品商业化运作的价值和生命力,所以审美需求与文化需求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功能性与审美性作为商业产品的文化价值基础,映射出了文化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风作为器物形而上的滥觞于“天象地形”的空间框架,自先秦至今影响着中国风的伦理范式的文化审美的发展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美学精神与审美取向,凸显了华夏民族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历史个性的审美特征。
  所以,不同单纯地以复制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在玻璃制品设计中,而是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并结合西方的文化元素,设计出符合中国风的跨文化的玻璃制品。
  4.2创新的外观造型
  对于玻璃制品的外观造型来说,可以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与西方现代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创新玻璃制品的造型艺术,既可以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符合西方大眾的审美。不同民族民族地域会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又会影响地域产品造型的审美特征。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孤立的设计玻璃制品,而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现代的文化与技术,设计出基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
  4.3设计创新的途径
  1)借助造型艺术的社会创造基础。“器以载道”的思想理念在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下,隐藏着对于“道”的哲学思考,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视民族文化基础部分阐述的传统造物历史文献,重构“器”与“道”的造物设计理念,“器”作为“道”的外在表现,造型设计需要遵循“器以载道”的哲学观念,才可提升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存在的价值。
  2)依托装饰艺术的社会积累基础。伴随历史的进步与民族的发展,“立象尽意”作为中国传统造物的又一设计理念,已从“立象”发展到“尽意”的装饰艺术形态设计的维度层面。在新石器时期的装饰艺术形态特征中产生了“制器尚象”的思维方式与动物纹饰的抽象设计理念,突显了“道”的形而上哲学文化高度。可见,“立象尽意”的传统造物理念源于社会文化的需求,是民族文化与社会审美取向的高度统一。
  5结论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与价值在于对以往中国风制品设计归纳总结的研究。借鉴中国传统造物理念,提出中国的审美特征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关系。打破中国玻璃企业在设计领域存在的西化、高仿及仿古的关系要素。从而提升文化价值导向与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因此,基于跨文化发展战略下,未来可以重点从跨文化冲突的视角研究中国风的审美取向问题,即从中国风的跨文化玻璃制品设计研究中得到更多发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93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