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外语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此课程专门研究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现实中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保守,难以培养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13-01
1.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在外语教学中,很多年以来都是以词汇量作为英语学习的突破口,似乎学英语就是背单词,不背单词根本不可能学好英语。在现实中,有的学生已经词汇突破一万,依然在单词输出方面存在障碍,这说明一味的背单词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并非完全正确。而有的学生为了学好英语,背诵了大量的句子,可是最后在开口说话的时候,一旦涉及东西方文化词汇,依然难以克服思维的误区,笑料百出。比如学生已经知道了whtie day 的含义,可是当遇到white letter day,white market 时依然会出现翻译错误,这说明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远远不够。
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路
在世界各个民族中,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延伸,如果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学好语言是十分困难的。在国际交往中,要想正确的运用英语,就必须掌握谈话对象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风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知识,这就提醒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综合知识培养为基础,在课程中可以融入西方历史、旅游、电影、教育等文化课程,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3.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索
3.1 加强教师个人能力的培训
教师是整个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指路人,跨文化交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反思,加强自身成长,及时的和外教或者归国人员沟通,直接或间接的学习国外文化,借助网络资源养成跨文化思维习惯,如果学校有国外培训机会,跨文化交际教师应及时争取,亲身体会文化差异,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海外文化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3.2 加强对学生教法的引导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只学习一年是远远不够的,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好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尤其是树立终生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查询资料,如何通过互联网接触英美的口语和风俗习惯,如何利用网络聊天工具ICQ、MYSPACCE、LINKIN直接接触外国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习惯等。为了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我国英语好的前辈们的方法,比如辜鸿铭背诵英文劇本,季羡林查阅英文单词,李阳勤学苦练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不同的学习风格,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一年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学习英语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背单词,学句子。
3.3 以用促学,再现生活场景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一旦考了四六级,从此英语不再提,这几乎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常态,这种阶段性的学习显然无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专业英语,构建专业交际场景,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实用性,感受到英语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改编专业英语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自己学会用英语来应对复杂的情况,将枯燥的英语学习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结论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好外语也并非易事,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积累,长久的积淀和吸收英语文化圈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对于专业从事英语的人来说,英语学习更是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只有如此,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乔.高校国际双学位项目国际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7):114-115.
[2]马瑞贤,侯贺英,田秀峰,刘小杏,孙笑倩.基于CBI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8(16):127-129.
[3]孙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8(02):117-119+124.
[4]何婷婷.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9):114-115.
作者简介:
孙文高,1980年1月生,男,汉族,甘肃庆阳人,现在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工作,讲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