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转变,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就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小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得到传承,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传统文化
  
  一、将传统文化传承作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课中的重点,指的是课堂教学最终要求达到了目的,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保障,在课程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目标写入到教案中[1]。例如,在学习《悯农》时,我们之前通常的教学目标是记忆并背诵课文达到书写正确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情况最终只能是让学生记忆了文章内容并不了解其中的文化精神,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写为;“在讲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其中含义时让学生理解透彻,并让学生了解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2]。教师可以将诗句中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归纳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不仅知道了诗句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理解其中的含义,进行自主的思考并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节俭”的中华美德来检视自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指导学生们在生活中进行改正。
  二、创新课堂体验帮助理解传统文化
  在传承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课堂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从而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并不高,而且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關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情感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来进行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播放王菲的同名歌曲,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不仅贴近生活而且生动有趣。教师利用这种歌曲引入的课堂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与此同时,在听歌曲时让学生进行情境的想象,并且还可以通过歌曲的播放能够有助于学生更能理解诗人当时写作的心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3]。通过这种播放歌曲的教学方式,缓解了课堂沉闷的氛围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传统文化深妙。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词解读中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的古诗词的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是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古诗词的力量,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还能够很好的接受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独坐敬亭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诗句,再进行独立的思考之后,将其中的含义大部分进行理解,同时再为学生解析一些新的词句,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上寻找与之相关诗词的图片并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们想象作者写作时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到诗词的深意。例如:文中的“高”,与“孤云”的释义在对词句进行讲解其中体现了作者感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而且作者将敬亭山进行拟人化,写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会寄情于山水,之后教师可以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时代背景讲述给学生听,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写作当时的情怀,让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通过诵读经典来理解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经过千年沉淀,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统经典书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源泉,如果想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传承,是离不开这些经典书籍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力是很好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诵读,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多人认为学习诵读经典是没有用处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让小学生进行经典的诵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还能陪养学生对于文章背后深意的理解,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在中国现阶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让学生们诵读经典显得有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一些简单的同时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论语》唐诗等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学生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能理解文章意思,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关键阶段,此时是学生的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民族精神让学生学习,并且深刻理解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为教学目标写入到教案中,促使优良传统文化能够准确传授给学生。其次,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最后,要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利用优美的古诗词来带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高中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6):136-136.
  [2]欧建卿.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探析[J]. 新校园(中旬), 2017(6):5-5.
  [3]高中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6):136-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3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