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应立足课本,以阅读突破,活动辅助,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开花。
关键词 教学;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41,A,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27-01
语文学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古诗文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品读理解历史文化,又可以系统地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创设课堂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诵读、积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名篇,不仅语言优美、文质兼备,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教师教授古诗文时,可以富有感情地示范性诵读诗文,也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创构诗境,或选用符合意境的背景音乐营造气氛,从而诱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例如我教授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文时,就用古琴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在这样一种优美的古典氛围中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领会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豪迈的气概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感悟、熏陶。入选初中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出自名家之手,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感悟与认识,更是把中华民族的某种文化或精神以浓缩的形式延续下来,在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充分进行情感熏陶,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有帮助。例如我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让学生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情操,进而培养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讨论、质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教授古诗文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出师表》后,我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大多数同学都说他事无巨细、对蜀国如何忠心,但有一个学生却说,诸葛亮的这种忠心在他看来其实是愚忠。
二、丰富课外阅读,积淀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一)合理地推荐阅读作品,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凡知识都有其科学而严密的系统性,课外阅读作为知识的一种接受途径,必须遵循这种系统性。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的目的性较弱,阅读对象的选择较随意,阅读的心态较放松,这些因素决定了课外阅读的开放性特点。如果只重视其开放性,则必然导致阅读的散漫和盲目,其结果必定是费力费时而无效。因此,做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帮他们选择有意的读物。学了《木兰辞》,我推荐学生阅读《孔雀东南飞》,这样不但使学生对“乐府双璧”的内容都有所了解,丰富了他们对古代女性的认识,还提高了他们对乐府诗歌中修辞、语言、艺术技巧等方面的感悟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还要交给他们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圈点勾画法、批注法、摘抄法、写随感法等等。学了《杨修之死》,我推荐学生阅读原著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个片段,这个片段有“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来历,也有曹操对龙的精彩的阐释,许多同学在阅读时都把其中一些精彩的句子勾画了出来,但还有几个同学因特别喜欢而把一些句子摘抄在了积累本上。还有,我教授古诗词时注重对诗歌语言、写作手法的品析,学生在读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看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话,就想到了北宋诗人王安石《钟山即事》中的“一鸟不鸣山更幽”,并注明“两句同是写静,但写法却不一样”。
(三)检查阅读效果,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但学生在课外閱读中普遍存在着囫囵吞枣、贪多求快的问题,他们读了但马上就又忘了,或者读了却还说不清、写不明。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加深他们对作品的印象,我每次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篇目,都要进行检查落实。我可以个别抽查,也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流,也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他们抢答。这样,我每次布置的阅读任务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三、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一)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端午节举办“纪念屈原”的主题活动;中秋节有“中秋花月”的知识讲座。
(二)每学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和“我和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以及对联征集等活动。
(三)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听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听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等,使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心向往之。
(四)每月一次主题班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学习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有计划确定感恩心、责任感、立志等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可依据主题内容,让学生走进道德讲堂,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报告。
(五)每周固定一次与学生同步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读同悟。
总之,想要通过古诗文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本,再以阅读为突破口,以实践活动为辅助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开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