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投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类型与现状作为切入点,从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加强公私合作、扩展投资类型等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做详细阐释。
  【关键词】交通  基础设施  投融资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在具体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丰富投融资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职能。与此同时,保持建设方案与城市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类型与现状
  与传统的投融资模式相比,现阶段的投融资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期,国家财政支出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政府会根据财政预算情况,对交通项目展开适当的投入。当投融资以股权形式进行,且主体为政府时,其余资金主体仍具备股东权益。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融资模式,其融资规模与数量主要依靠于政府信誉度与财政收支情况。这一模式结构简单,资金储备充足,能够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但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政府的融资压力随之提高,如收支能力与信誉度得不到高效发展,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的全面展开。
  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民营企业参与投融资的机会随之增多,开创了新型的投融资类型。这一模式以企業规模、信誉、资金占比情况作为融资依据,并将贷款等方式作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这一融资类型工作结构繁琐,操作难度大,项目建设进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在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原材料市场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其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不仅如此,建设项目规模逐渐增大,人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随之升高,一定程度提升了投融资工作的难度与压力。建设项目过程中,资金储备量遭到削弱,融资工作无法满足后期工程建设,加之政府收支能力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当前投融资工作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在投融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规范制度,项目资金的掌控力度遭到削弱,对建设工程期限、质量、收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阻碍相关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法
  (一)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
  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规范投融资市场的有效方法之一。为降低政府收支工作压力,提升其整体信誉度,相关部门可根据现阶段融资工作的发展现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融资机制。例如,将融资工作以国家财政支出为核心,民营资产或政府预算等资金作为辅助部分,强化国家建设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建设工程后期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融资机制建立过程中,政府要根据财政情况对其职能进行准确的校定,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及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交通建设的特殊性,对政府公共职能具有较大影响的同时,在社会服务中具有较强占比。为发挥交通建设与投融资工作的优势,在相关服务领域可适当引导市场进行购买,即将政府服务向提供购买转化。这一转化可推动交通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扩大交通运输的服务队伍及质量,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为提升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可扩展预算等相关工作的范畴,将固有存款、公积金等项目划入资金储备范围内,同时加强对社会资金的使用力度,从而壮大政府的财政实力。新型的投融资机制促使建设资金呈扩大化发展,有效解决了后期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
  但是资金储备扩大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具体支出工作的合理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对资金的掌控力度逐渐被削弱,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为此在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过程中,要制定与之匹配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方法,防止滥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储备资金及支配过程的透明度。为实现交通设施的全面发展,国家财政部门可促进各级政府之间拨款资金的融合,加强建设工程资金的流动,优化闲置资金的运营方式。通过以上工作方法,投融资机制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完善,投资方法与程序逐渐趋于规范化,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供依据保障的同时,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推动模式、方向多元化
  加强公私合作可通过PPP、BT、ABS、入股施工一体化四种模式进行。PPP即公私合营的融资模式,是现阶段投融资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式之一。这一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难度,同时为建筑工程后期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公私合营融资模式中,“公”指政府,“私”指市场环境中的民营经济,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提供公共服务的队伍。通过这一模式,社会闲置资本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适当引入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民营企业可通过管理等工作增加投融资的额外收入,政府也可根据股份占比获取更多利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此可见,PPP模式强化了政府在投融资过程中的领导地位,缓解了投融资过程中政府财政工作的压力,促进了政府与民营企业间的交流,全面推动了资金管理结构的科学发展。
  BT即建设-移交,是政府独立进行管理的投融资模式之一,在借助国家财政拨款后,打造独立运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束,政府可利用项目回购等途径展开管理、运营等手段,削弱投资方的经营权,只保留其对工程的建设权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借助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完成项目的整体回购。通过建设-移交这一模式,社会资本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同时有效了降低政府的投融资风险,避免了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矛盾的发生。不仅如此,这一模式强化了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权,其职能与形象得到优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信誉度。
  ABS即资产证券化,是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工作风险程度进行详细分析后,将风险项目重新组合,以证券的形式出现在金融市场中,在流通售卖后获取资金,从而展开资产证券化的投融资工作。这一投融资模式需要借助信托机构的辅助,将其作为证券转化载体,继而获取融资的资金。如采用这一模式的投资方为政府,则可签署协议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作为证券的本金与利息,并由信托机构行使项目收益的使用权,从而协助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入股施工一体化是在投融资过程中,吸引规模大、资金占有率高、形象信誉好的建设企业进行投资,帮助其成为项目工程的股东,将投资与施工连成一个整体,为建设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与传统投融资模式相比,入股施工一体化解决了建设工程资金、修建、护养等问题,从源头转变了投融资的发展方向,突破了传统模式的禁锢,建设工程的难题得到彻底解除。由此可见,一体化的融资模式降低了融资方的压力,并将利益与质量进行捆绑,缓解了工程质量等问题的干扰,为具体建设过程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维护了项目收入的均衡统一。在健全的投融资机制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投融资模式的开发,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利用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扩大建设项目的经济收益,优化整体工程的社会价值,将“多元化”作为投融资目标与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投融资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加强对投融资的引导力度,开发社会资本的优势,拓展融资合作方式,为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基础的同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交通运输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兰萍,孟奕,宋茜.《政府投资条例》对公共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深刻影响[J].建筑,2019,(11).
  [2]张瑞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融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9,(03).
  [3]张道武,杨涛.新政下一种创新的地铁建设投融资模式——“政产金”合作产业基金模式[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1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