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拟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探寻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入途径,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性、科学性、系统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研究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上升为一种思维范式,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已经逐步呈现。高校肩负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使命,青年学生中网民的覆盖率极高。因此,充分学习、理解、分析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与内涵,以互联网思维完善、改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完成“思维升级”,赢得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的主动权,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1、教育主体的互联网思维不强
互联网思维虽然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渗透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主体的互联网思维并不强,不能从互联网思维“用户中心思想”的特征出发,使得互联网思维在思政教育上的作用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发挥,即使各班级都组建了 QQ 群、微信群等,但大多主要起到发通知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掘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的功能。
2、新媒体载体的建设和运用不足
有些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版块设计没有以学生视角进行构建,出现“不接地气”的情况。有些网站的信息编排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信息也不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性,学生既不喜欢也不关注。高校应加大对于新媒体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加快建设多样新媒体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维护,丰富运用的形式,增强新媒体教育的辐射力,充分发挥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载体功能。
3、思想融入性不足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线上线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但是高校在进行资源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不能及时的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造成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使得信息之间存在不对称的情况,互联网思维模式的传播不充分,影响整体的教育发展与进步。
二、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树立“用户中心思想”的育人理念
互联网的平等性思维冲击了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单纯的“教与学”的直线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拓宽了育人主体的类别。树立“用户中心思想”的育人理念,就是科学把握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改“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变“单向传输”为“多方互动”,以主体理念的更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高校除了传统的教师个体对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对学生群体的育人模式外,应注重发挥个体之间的互动教育作用。注重推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教途径,挖掘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作用。注重推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渠道,做好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持续性建设。
2、发挥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话语权作用
在互联网的今天,高校应思考如何才能“占领”互联网思想、政治、文化等空间的主导地位,构建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对在互联网空间中教育的话语结构进行重新规划,高校教育者要熟练应用自媒体工具,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着力研究大学生的互联网语言习惯,创新话语策略,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形式上要和大学生日常表达方式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内容要能够迎合大学生的需要,以更加乐观、活泼、接地气的话语风格来展开教育,研判大学生的审美习惯,创造接近生活的话题,使大學生能够主动融入参与,增强教育者的说服力,同时也要针对个体差异性进行指导,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话语权威。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载体功能作用
高校教育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工作重新布局,合理分配职责,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以及各部门各自为主。学校应多部门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建立科学严谨的网站评估制度,也就是运营评价指标和大学生价值评分制,要对网站的结构功能、内容网站、页面设计、安全技术规范和浏览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对综合价值和用户价值进行改造。高校还要想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的影响力,要“以大学生的服务需求”为切入点,以高质量的内容为第一要义,依照互联网思维的自有、平等、快捷、开放等特点,开展网站的服务功能。
4、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在线下进行的,如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平台都依据传统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推送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产品,使线上的教育产品能够满足大学生在线下个性社交的需求。高校应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服务体系:包括数据库、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指建立大学生信息数据库,包含一个大学生基础信息库、一张大学生服务电子地图和多种服务应用。通过数据库的定义、存取、统计、分类等管理功能,在横向上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分布,了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研判他们的性格发展轨迹;在纵向上可以长期跟踪管理大学生的心路发展历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为研判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及成人成材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平台指大学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社群的服务矩阵。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课程培训系统、创业孵化系统、家庭管理系统、社交活动系统、政治思想系统、社会资源整合系统等七个系统。以靶向式服务为抓手,在内容、运营上实施全方位的精准覆盖,逐步形成以大学生信息数据为依托的自有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互联网服务供给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周 星 .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学园,2016,(3).
[2]凌福林,杨汉华.运用微传媒开展思政工作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5,(7).
[3]陈华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