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经济总体开始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增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经济引擎的国有企业需要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转型为集约式生产,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其转型的重要手段。从国有企业的性质入手,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发展、生产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转型路径予以梳理和总结,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10-02
  作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撑,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早期的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实行“五年计划”等方式逐渐建设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国内工业发展和民生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以往国有企业的固定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反倒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桎梏。传统方式的资本高投入与生产要素的高消耗虽然有效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在资源禀赋的限制下不可持续,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特征。在新时期追求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国有企业仍有众多可以改进之处,在新时期的发展改革路口,只有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积极应对“新常态”这一新机遇,才能打破体制障碍,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与长期繁荣。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分析
  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行为,如提高企业自主权的放权让利改革、在价格管理上的改革等,但首次提出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这对国有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机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一个适合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生态体系,让国有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竞争优势,做到真正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增长发挥动力引擎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到达了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发展的瓶颈处,需要转变发展思维,将以往“大水漫灌”的旧发展思维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新发展思维。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需要把增长重心转移到高质量领域,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思维,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分析
  1.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国有企业虽然通过自身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大量优质资源的投入与其产出的不对等。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也基本由行政命令委派,不仅需要承担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完成部分行政目标,为行政长官分忧,如维持地方稳定等,这就对国有企业造成了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给国有企业的资源通常是当地优质资源,这就会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而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投入,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还能够避免资源的额外损失,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时会增加企业资金链的流转速率,即没有地方财政的兜底,企业对资金的敏感度会提升,因此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对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2.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优化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从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要下放权力开始,国有企业大多数都完成了现代企业管理所规范的权力分制体系,理论上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分权制衡。但从实际角度来看,这“三权制衡”并没有达到最初设立这三个权力机构的目标,没有真正发挥事实上的监督制约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都由行政长官说了算。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财产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其经理人由政府直接任命,而不是竞聘上岗,而董事会职能也大多是由相关的政府单位代表国家行使的,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在行政上的约束,而不能基于市场实际情况做决定;而本来作为监督角色的监事会,其本身不具有任命权力,也不能做决策,还大多由相关政府官员兼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充当一个隐形人的角色,几乎无法对国有资产形成有效监督。在对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原来的“一家独大”情况会大大改善,各个投资主体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利,政府能够转换自己的角色,专职做一个“裁判员”,避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从宏观上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构建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体系,充分实现企业价值,使国有企业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3.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优化产业布局。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都趋于在竞争领域过分扩张,再加上社会性负担,就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各种社会功能,重复的低效投资导致国有企业臃肿不堪,导致“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突出。对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让国有资产从缺乏竞争优势的行业中退出,转而投资向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有资产投资效率,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产业的前向、后向关联效应,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并映射到战略性产业布局。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其中强调了要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其重点在于吸引战略投资者。下面,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予以阐述。
  1.确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对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能“为了混改而混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源禀赋、人才利用上的优势,应当让国有企业在混改之后比之前拥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力,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简明化,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有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更加注重市场规律的诉求,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让参与其中的民营资本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劳动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环境下,政府部门应当转换对企业管理的思路。一方面,简政放权,给企业的充分的混合空间,摒弃过多行政干预企业管理的行为,让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能够“自由恋爱”,不要人为设置进入、退出壁垒,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能够公平竞争,对生产要素等资源能够平等使用,要秉承公开公平的原则执行政府职能,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让市场发挥其内在能动性。
  3.制订全面、合理的改革计划。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但具体操作起来依然存在较大难度,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改革伊始就需要有一个大局观,搞清楚对国企混改都有哪些阶段性目标,要把各方的利益冲突统筹到一个合理的框架内,对部分难点、重点改革的企业要做试点研究,打好基础,稳定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做出切合实际的分步实行改革计划,依据对行业开发的重点程度,将改革计划分步实施。可以优先选择当前的支柱性产业、前后项关联效应高的产业做小规模试验,吸纳经验,为将来战略性产业的建设打好基础。争取完成2020年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让市场在资源调节中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四、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变缓,但正是我国经济体向高经济质量转变的机遇,也是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契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实现过多次的经济奇迹,这都是以往抓住历史机遇的结果。在新常态环境下,国有企业应当再次抓住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守住混改底线,从实际出发,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实现企业效率提升的革新,做出对经济发展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爱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4,(10):37-39.
  [2]  綦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8-19.
  [3]  冯朝军.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12):42-46.
  [4]  祁怀锦,刘艳霞,王文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应评估及其实现路径[J].改革,2018,(9):66-80.
  [5]  姜凌,许君如.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探究——基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26-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