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白银自出现之时起,就和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上来看,白银从金属矿产到作为等价物交换再到货币化的过程是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白银货币化是从唐代开展。白银这一角色的转变和当时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丝路贸易,目前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唐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文章开展“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主题的分析,尝试探讨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的联系。
   关键词:唐代;白银货币化;丝路贸易
   白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它从普通的器具或首饰原料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代表人类商品交换的货币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缩影。接下来本文以唐代白银货币化,并结合丝路贸易这一时代现象来进行探讨。
   一、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概述
   (一)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是学术界目前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白银是贵金属中的一种,目前被认定的白银出现最早的时代是在公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第三王朝时期。可以说白银人类最早认知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最早的白银多被人类作为首饰原料来使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度,白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艺术领域。客观上来看,白银是一种提取难度大、冶炼技艺复杂的金属,在早期人类社会一直视为稀有资源。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白银的经济价值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开始被作为一种货币来使用。纵观白银货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目前考证的是战国时期。我国的白银货币化被公认的起始时期是唐朝。纵观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唐代始终是繁荣昌盛的代名词。这一个时代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中最为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迎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自信开放、博大包容性强势唐代典型的思想特征,也正是这一特征为货币白银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
   (二)丝路贸易
   絲路贸易是一种重要的贸易现象。广义的丝绸贸易包括陆地丝绸贸易之路和海上丝绸贸易之路两个部分。具体来看,陆上丝绸贸易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汉武帝派张骞所开辟的贯穿甘肃、新疆、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之路。这一贸易通道最早是用来运输中国的丝绸。海上丝绸贸易之路是以南海为中心来开辟的,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域开展文化、经济贸易、科技、政治等交往的重要海上通道。唐朝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达与繁荣与丝路贸易存在密切联系。唐朝阶段不仅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推动和繁荣了海上丝绸之路。借助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与外域国家、地区的贸易沟通开始向东西方、西北方向延伸。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随着当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到了陆上丝绸之路,以此作为唐代与外域国家和地区交往的主要路径。根据唐代相关史料记载,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经延伸到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北非、波斯湾等国家。
   二、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的联系
   (一)丝路贸易是唐代白银货币化的诱因
   学术界公认为唐代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初始阶段。唐朝经济发达、思想开放,包容和博大的氛围能够有效地接纳外来文化、科技。根据相关史册记载,唐代的中国和国外的189个国家和民族存在联系。唐朝的这一开放繁荣的形势为中国接受白银货币化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对于重视接受外来先进事物的唐代来讲,丝绸贸易之路是重要的途径。丝绸之路的开通,揭开了唐朝与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序幕。唐中期,海上贸易交流更加频繁,中国与外域国家的经济贸易来往频次更加密切,同时贸易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东南沿海区域扩展到了印度洋、波斯湾。由此,中国与南亚、中亚等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更加频繁。到唐朝末期,外国商人已经遍布我国交通发达的城市,国外的香料、珠宝、药材等出现在我国的大城市之中,中国的瓷器、丝绸也成为外域国家商人喜欢的商品。在这一频繁发生的贸易过程中,货币的差异越发成为中外贸易的障碍。丝绸之路的各个国家采用的的货币为白银(银币)。而当时中国的流通货币为铜钱。国外的白银货币与唐代中国的铜钱兑换过程十分复杂。同时,当时的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流通的统一货币。随着商品经济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我国货币的流通问题成为障碍。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实现货币的无障碍流通,唐代的中国开始采用“分量计值”的银锭来实现货币的通兑业务。白银开始以商品的身份加入到折价交易之中,并在交易过程中和其他商品产生了价值比较,换言之,白银与其它商品的价值产生相对直接的联系。由此,唐朝的白银实现了货币化的转变,白银开始具备类似货币职能。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交换媒介。这一阶段的白银开始由商品向货币媒介转变,在当时唐朝与外域国家的丝路贸易中发挥类似货币职能。
   总体上来看,借助于丝路贸易,唐代与外域国家开展了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随着贸易的深化和频次的增加,再加之当时的国际并没有统一的货币。所以唐代接受白银货币化是必然的趋势。但依据当前学术界的研究考证来看,唐代的白银并不具备价值尺度的职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二)唐代白银货币化推动丝路贸易发展
   在丝路贸易中,货币的流通性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唐代丝绸贸易展开的初期,由于货币的差异性(外域所用白银货币、我国本土使用青铜货币),缺乏统一对等的货币媒介,导致唐朝国内的特色商品和国外的商品无法实现直接的交换。而随着丝路贸易的发展,唐朝出现了“分量计值”银锭,由此,国内与本土的商品可以实现自由流通。由这一总体的趋势来看,白银货币化是丝路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白银货币化反过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贸易的发展。唐代与外域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各类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货币的兑换流通发生了问题。外域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货币为银币,而唐朝当时的货币为铜币。难以兑换的货币形势阻碍着外域商人在中国的贸易,影响国外香料、珠宝、药材的进口;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在国外的流通。在这一背景形势下,唐代的白银出现了货币化的转变,运用“分量计值”的银锭作为货币,实现和外域国家、地区的货币通兑。这一举措进一步疏通了中外贸易中的货币流通不畅的问题,国外的商品出口和国内商品的进口阻力进一步降低。唐朝的“分量计值”银锭的出现使得与国外商品经济贸易频次更加频繁,经济贸易的区域进一步扩张。唐朝与东罗马、波斯、希腊、大食倭马亚王朝都相继和强省的唐朝开启了经贸联系和沟通。
   三、结论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唐代白银货币化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纵观白银价值功能的转变过程来看,唐代白银货币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商品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商品贸易区域不断扩大的结果,而白银货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经济贸易的发展。上文中以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来展开探讨。在明确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的概念基础上,分析唐代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并深入探讨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的联系,从中窥探货币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卫荣.丝路贸易与白银货币化[J].中国金融,2017(05).
   [2]王承文.论唐代岭南地区的金银生产及其影响[J].中国史研究,2008(03).
   [3]汪汉利.从《苏莱曼东游记》看唐朝与阿拉伯的海上丝路[J].回族研究,2016(03).
   [4]刘文锁.中古时代丝绸之路贸易中的货币问题——“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西域研究,2007(02).
   [5]李丹.中国白银货币源自丝路贸易——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J].中国金融家,2017(05).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