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交互媒体的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播方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以泉州提线木偶戏为例,对当下体验式经济发展下的交互媒体设计模式运用于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探究。泉州提线木偶戏在传承与传播上面临着危机与创新的问题。交互媒体设计方法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方式上体现三方面,从用户导向设计、体验式设计、用户模型与设计方法探究给用户带来非遗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通过交互媒体设计的方式去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形式,使受众得到更好的体验方式。
  关键词:交互媒体设计;泉州提线木偶戏;非遗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122-02
  當下经济形式和信息科技的革新与发展带动着受众的社会意识形态变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逐渐转型,体验式经济是当下经济转型的模式方向。受众在社会文化和体验经济模式观念的转变下,在设计形式的多样化、设计思维的创新性、设计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备受影响。由于国人文化自信意识的不断崛起,新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创新传播的新课题。
  1 新时代下的交互媒体设计
  1.1 交互媒体设计定义
  广义的“交互”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交互媒体是指用户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的媒体形式,也被定义为协同媒体。交互媒体设计具有融合交叉的特性,多学科的交叉配合共同呈现。较之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交互媒体与技术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当下新的交互媒体设计以信息化数字技术为基础,在传统的媒体艺术上寻求可延伸空间。
  1.2 交互媒体设计方式与技术形式
  1)交互形式。交互媒体设计将传统的多媒体进行科技化结合应用,基于信息化,以视觉展示、体验行为为重点的新兴媒体交互形式。交互媒体设计的互动方式主要有人机交互与社群交互形式。人与媒体之间是互动传播,数字化交互传达着人与媒体之间的信息反馈过程,通过智能设备接收人的操作方式、身体语言甚至心理感受,强化整个交互过程的合理性,容易被受众接受。交互媒体的信息内容和受众用户之间双向和多向传播,形成多方式的社群传递方式。就线上网络的传播方式激发网络群体的交互方式,受众面丰富,体验媒体互动带来可持续的创新活动。
  2)技术形式。交互媒体设计要倚靠技术支撑去实现方法和手段。交互媒体设计的技术支撑主要三大类: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与计算机媒体设计。视觉语言如网站、界面布局、印刷排版等,二维动画、动态图形设计、以及三维模型空间表达等是交互媒体视觉表达形式。结合用户体验设计与信息架构设计,关注用户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保证人机交互之间的协调工作。交互媒体设计技术实现需要计算机媒体设计中跨平台技术、GUI技术、体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媒体技术辅助学科知识即认知心理学、人因工程等学科的共同支撑,使平台互动程序能够运行,以此产生人机互动行为,当下软件与硬件发展也给交互媒体设计带来新的创新与挑战。
  2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播
  2.1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播价值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福建闽南方言称它为“嘉礼”,源于秦汉,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受泉州本土民间习俗和宗教紧密相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006年福建省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登上北京“鸟巢”“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展中国傀儡戏的风采,赢得国际美誉。木偶的外在造型艺术和内在表演形态,具有语言艺术、舞台艺术、音乐艺术等美学价值,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2.2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播
  1)民族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播。首先,在非遗民族传承与保护上,传承是前提和基础。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来保护非遗文化:一是培养传承人才。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剧团与福建艺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专职剧团艺术工作等;二是抢救传统遗产。剧团集中名师带领木偶班学员复排大型传统剧目,努力抢救传统剧目,让其“活化”在大众视野的舞台上;三是开展学术研究。泉州木偶剧团的演职人员整理木偶艺术的源起与流变,并撰写造型艺术以及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论文,所作论文专著发表于国内外刊物并引起一定关注。其次,在非遗文化传播与交流上,传播是生命意义的体现延展。泉州提线木偶戏蕴含着闽南民间艺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一直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东方港口之一史料记载泉州提线木偶戏在十六世纪,为迎接西班牙公使团在宴会上大放光彩。清朝中期后,木偶戏向海外地区传播,形成广泛而长期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泉州木偶剧团对外交流逐渐频繁,为发展传播传统艺术构建了中外交流的桥梁,提高了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知名度。
  2)传统的危机与创新的发展。首先,传统危机。在社会政治环境、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发生着天翻地覆地改变,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生存环境逐渐被吞噬。民间傀儡戏班相继倒闭,由于难以摆脱拮据的经济状况,从业人员生活压力大,事业心与艺术创造力逐渐下降。同时大量外来文化侵入,使得木偶戏本真性在逐渐削弱,从业人员与人民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传统文化面临传承与传播的危机。其次,创新发展。创新需打破一些传统,但是传统文化不可完全摒弃。对于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文化传播来说,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五大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和反馈,是影响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播影响力的五个方面。想要提升泉州提线木偶文化影响力,需要从传播者角度出发,进行文化品牌建设,尊重木偶艺人的社会地位,完善传承人体系。在受众者角度,传播需要受到大众的重视,让传统文化能够进入大众视野,提升青少年和儿童的关注度。讯息角度,提线木偶戏的艺术表演结合时代特征去吸引受众的审美趣味。在媒介角度,当下新媒体时代,提线木偶戏的传播不仅仅停留在影视和剧院文化传播平台,逐渐出现与互联网结合的新的媒体艺术传播方式。当受众通过媒介接收到传播者的讯息即满意度反馈,是传播活动持续进行文化保护的有力印证。   3 基于交互媒体的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播方式设计
  3.1 传播方式的设计特色
  交互媒体设计介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播让木偶戏不仅仅停留在电视传媒以及剧场演出的单一传播途径,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形式的创新性,人与媒体的互动式。在技术的进步和研究下,2003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人使用动作捕捉数据控制提线木偶①,对数据进行适应性调试控制木偶。在木偶戏的控制技术研究上,机电传感技术和动态捕捉技术最先被运用。Chen I M等人通过由新手控制的数据手套②,设计出利用人手的三个手指去捕捉动态数据生成程序动画,进而简单操控布袋木偶。在现实中的傀儡戏,物理的手部动作可以激活设计的程序动画,通过动作识别或调整参数构建新木偶的程序动画,允许用户直接控制动画。
  3.2 传播方式的设计方法
  交互媒体设计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方式上来源多种,如用户定位的人群划分、市场需求的设计导向和技术支撑的发展驱动。交互媒体设计在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上强调设计过程中以受众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模式,主张受众参与和反馈产品的使用过程。交互媒体设计的方法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方式上体现以下三方面:
  1)用户导向设计。在设计初需要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动机和使用情境。设计的目标主要围绕用户展开,设计的方向是满足用户需求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等(如要设计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交互界面,需考虑针对用户的喜好与期望设计视觉语言,研究使用者访谈过程及观察结果,以用户界面使用情景下的用户模型去定义情景具体的功能,最终达到设计的支持。
  2)体验式设计。交互媒体设计的产品与普通的工业产品有所不同,其注重设计的行为方式和体验感受。体验的情感划分主要有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在设计流程中,首先,被人脑认知的信息是产品的造型、色彩、触觉等感性体验;其次,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设计流程中的功能、操作等层次的体验是用户与产品理性交流后的体验;最终,提升到产品的品牌理念是否与用户心理情感产生共鸣。体验式设计模式也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心理状态标准。
  3)用户模型与设计。在体验式思维导向下,设计表现的模型越接近心理模型就越能让用户理解和接受产品。设计的产品需要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表现模型,尽可能地接近用户运行软件或交互行为过程,以至用户完成操作流程去反馈使用者的想象。
  3.3 传播方式的文化价值
  交互媒体设计在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方式应用价值体现在文化审美方面。木偶戏的造型艺术、舞台艺术、语言特色以及环境渲染下给用户带来的感知、联想、情感等心理要素,反馈到用户的心理感知,进而对泉州提线木偶戏产生的审美体验。泉州提线木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进行传承,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需重視传承人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在传播途径上让受众者了解、体验与传播文化。
  4 结语
  当下,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互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科技与艺术文化关系密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有一定限制,泉州提线木偶戏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存在着危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受到大众的重视,而交互媒体技术为其提供科技与艺术的支撑,拓宽艺术的表达形式,创新艺术的传播空间,让大众了解传统本土文化,参与文化传承,提高全民文化保护意识,传播非遗文化。
  本文系“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ubsidized Projectfor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Fun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HuaqiaoUniversity)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景贤.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传播与发展[J].福建艺术,2011(06):60-62.
  [2]林堃,黄江毅.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播影响力研究[J].东南传播,2015(11):43-46.
  [3]吴振东,艾小群.交互煤体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李勇.交互媒体设计中的兰亭旅游文化体验与传播[J].包装工程,2015,36(24):148-152.
  [5]潘灿霖,基于李势交互技术的虚拟泉州提线木偶戏表演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陈伟.论交互煤体设计中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交流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 (07):4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4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