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阶递进式”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正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为越来越多“走出去”企业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看,“三阶递进式”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最可行和最稳健的,即第一阶段首先是将国内人才培养成为能够被派驻到国外现场一线的人才,第二阶段是将来华留学生培养成为胜任“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前面两个阶段有所积淀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到国外去,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当地的本土化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阶递进;“一带一路”;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155-0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中资企业面临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1]。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其中包括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号召,侧重培养面向中资企业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研究始于2008年,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集中于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素”展开研究,如思想观念、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生流动等方面,即阐述思想观念应如何更新、师资队伍应如何实现国际化,如何设置与国际市场相对接的专业、课程等等,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应如何分不同的阶段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
玄成贵(2009)提出,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渐进型梯级式的分层系统,又具体从高等职业教育宏观系统的分层、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分层系统[2]两个方面展开阐述,该文已经形成了“渐进式”也就是“分阶段”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思想,但是对如何渐进、分哪几个阶段或梯级、每一阶段如何实施阐述尚不够充分。
苏志刚、王爱萍(2011)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3],该文涉及了分阶段的思想,但是划分阶段的依据、如何分阶段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未能提及。
魏亚平、高雪敏(2011)侧重从会计专业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所处的阶段及如何识别等问题,提出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特征,给出了各阶段的指标,并选取22个院校作为样本对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所处进程进行实证识别,明确了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三个阶段和每一阶段的具体特征与指标[4]。尽管该文研究的是会计专业,同时选取的样本也全部是重点本科高校,但是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据默克斯考证,美国的高等教育共经历了三次国际化浪潮,国际化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发展模式。刘晓亮、赵俊峰(2012)认为,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了移植、本土探索、国际化战略确立与发展、“国际本土化”“本土国际化”四个阶段[5]。刘晓亮、孙小平(2014)认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经了移植、理性探索、调整与确立、国外国际化发展四个阶段[6]。对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甚至国际组织层面(如“博洛尼亚进程”“哥本哈根进程”“伊拉斯谟计划”等等)和研究型大学层面展开,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技术技能人才不可直接套用国外的模式,还需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开展研究。
二、“三阶递进式”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提出
借鉴上述专家、学者有关“分阶段”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观点,现阶段高职院校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实施符合一般规律,同时也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历史较短的实际状况相符。
第一阶段,首先是要培养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能够被中资企业派驻到国外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涉及项目工程、技术、管理、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等领域,应该突出“工作一线”“具体执行”等体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特质。
第二阶段,在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后,将会很快面临“本土化”战略,他们需要在当地招聘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熟悉中国产品,对中国企业、中国文化也不甚了解,高职院校此时应该与处于这一国际化水平的中资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接受由这些中资企业主导招聘并输送到国内高职院校“求技”的留学生。
第三阶段,随着中资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在海外的各项建设或项目已经全面铺开,所需的当地人才也越来越多,这时候高职院校可以应中资企业和当地政府之邀赴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境外办学。
上述的三个阶段是递进关系,第一阶段是“基础培养”,如果尚不能将我国人才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将国外人才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又如何谈起;第二阶段是“定制培养”,就是要能将少量的国外人才培养成为中资企业所急需的中层技术、管理人才;第三阶段是“海外培养”,有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积累,企业已经可以在中国境内将中国人以及留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那也可以尝试进军海外市场在国外将外国人培养成为国际化人才了。
三、“三阶递进式”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产教融合”思想
在1918年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已经提出了与“教学做一体”相关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做”非常关键,而要真正“做”,则必须有载体,“易言之,有生利之设备,方可以教职业;无生利之设备,则不可以教职业。”教育界必须与产业界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办好职业教育。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充分贯彻了“产教融合”的理念,第一阶段是通过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将国内生源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被这些企业派驻到国外的驻外人才。学校从维护自身声誉出发要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企业则会从开展工作的实效性以及人力资源的派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委托培养人才的高质量。基于这样的共同目标,学校与企业则会充分沟通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考核手段、教学实施、评价标准等,从而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全方位的产教融合。“三阶递进式”的第二阶段则是高职院校主要借助已经“走出去”企业在国外的用工需求,从当地招收留学生送到国内培养,第三阶段则是高职院校在国外“走出去”企业、国外政府、国外的高校等的支持下开办国外的分校,不论第二阶段还是第三阶段的人才培养都是建立在第一阶段的良好合作成效的基础上的,都是需要与“走出去”企业通力合作才会真正提高“一带一路”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符合“因材施教”思想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2017年江苏省教育界开展“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大讨论,认为高职教育要真正实现人人成才,高职学生应该有特长、有自信。
在“三阶递进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第一阶段的人才培养对象是国内生源的学生,将来是准备被“走出去”企业派驻国外的,由于会被派驻到“走出去”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机构,这就决定了这些人才培养时与国内生源、国内就业或者国内生源、国外升学的学生其教学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异。而第二阶段的人才培养是针对“走出去”企业委托培养的外国留学生,由于外国留学生其语言、文化等与国内生源的学生截然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套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样的第三阶段是境外办学阶段,由于其办学地点在境外,学生也已经不再是国内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国家、企业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符合循序渐进的国际化办学规律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来看,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办学规律,一般是先在本国国内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的基础上才可以再到国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路径。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也不可能背离这一规律,“三阶递进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正是基于首先是把国内人才培养成合格的国际化人才,然后在此基础上招收留学生,将留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最后在前面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到国外开办分校或培训中心,对外国学生施以职业技术教育,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招收外国留学生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是国内培养的国内生源的人才其教学内容、课程开发、考核标准等被“走出去”企业证明是有效的。而到国外办学,则是建立在高职院校能够对留学生施以合格的国际化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红豆集团在2010年双方就确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三步走”的战略,即驻外职业培训、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和共建柬埔寨海外应用技术大学。2012年西港特区培训中心揭牌,涉及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对外汉语、商务英语等专业,七年来累计培训3.5万人次;2015年来自柬埔寨西哈努克市的首批订单式留学生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学成后进入西港特区工作;2018年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取得办学执照,2019年拟招收首批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三个专业本科学历生。该校与红豆集团从共建西港培训中心到联合培养西港特区订单班留学生再到联合申办西港工商学院并成功获批,真正实现了“三步走”的海外办学战略[7]。
四、高职院校“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一)制定“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走出去”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规格,走访其他国际化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绩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召开“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方案专家咨询会,邀请来自企业、来自高校的单位负责人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征求他们对学校所制定的战略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还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统一思想,使得全校教职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二)出台“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激励制度
“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需要充分调动合作企业和教职工的积极性,而要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企业感受到合作办学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高职院校可以与“走出去”企业共同申报产教融合技术攻关项目、科技技术实训室、科研课题等,致力于为中型“走出去”企业筹措研究经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走出去”企业技术上必要的帮助。高职院校也可以为“走出去”企业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并未引起这些企业的重视,但长期以往可能是个大问题,例如帮助企业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成本节约方案、研究税收筹划方案、制定平衡计分卡实施方案等,能够助力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另外,高职院校要得到“走出去”企业的认可,还必须靠人才培养质量取胜。例如大型机械设备销售的驻外国际售后服务人员,必须首先在技术上有过硬的本领,能够真正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及时修理好,同时还要有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责任心。因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的地方自然条件还是非常恶劣的,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并干出了一番事业,“走出去”的这些企业自然会刮目相看。
“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还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向教师强调再学习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老师,会有不少人以“不知道”“不熟悉”“不习惯”“不擅长”等理由回避新知识或新技术,不愿意主动继续学习,认为仅凭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体系应付日常的教学就已经绰绰有余了,还有不少教师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狭隘的圈子里,不愿意深入企业,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思想大讨论、思想大解放等活动,转变这些教师的思想观念,一定要开放办学,一定要再學习,一定要深入企业学习。在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考试制度。另一方面,要树立“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师典型,加大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面付出心血并取得成绩的教师的奖励,树立如技术研发优秀教师、留学生招生先进个人、双语课程开发优秀课程团队、海外“走出去”企业优秀挂职教师等典型,营造积极投身培养“一带一路”人才的良好氛围,给他们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职称已经下放的高职院校,则可以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进一步的倾斜空间。 (三)构建“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高职院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仅凭单个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做好,高职院校必须借助“走出去”企业、其他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协会、华人华侨等各种社会资源成立合作办学联盟等。对于不具备牵头成立合作办学联盟的学校,则可以积极参与其他已经成立的办学联盟,合理确定先行先试的一个或几个重点专业,切忌全面铺开。在留学生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向联盟中其他的高职院校学习,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要更多地与国外的具备先进职教理念的行业协会或培训机构开展务实合作,与“走出去”企业的合作办学更是要真正融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要让“走出去”企业认识他们也是办学的主体,要让他们把高职院校当作他们自己的“子弟学校”。
(四)建立“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跟踪制度
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一带一路”人才毕业后的跟踪制度,尽管现在学校也委托第三方做毕业生跟踪调查,但是学校对毕业生毕业后两年的调查就似乎兴趣不大了,更不用说毕业后更长时间了,学校更关注在校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学生。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在招生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将来在哪里发展以及发展的质态,可能已经无暇顾及,其实这些已经毕业的校友对国际化人才的招生以及国际化人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能够提供一定程度帮助的。
要建立跟踪制度,首先从成立校友会开始,除了成立学校层面的校友会外,还要成立分地区或者分国家的校友会,开展校庆、慰问、访问等一些大型的有代表性的活动,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分支机构校友会负责人层面,要充分发挥在当地的影响,在国际化招生、国际化人才就业、国际化师资的引进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建立跟踪制度,离不开原先班主任的持续跟进,班主任要与这些留学生、国际化人才保持QQ和微信或者其他途径的联系,第一时间获知他们的日常工作动态,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这样逐步培养他们对学校的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8年全年对外投资合作情况[EB/OL].商务部官网,2019-01-16.
[2] 玄成贵.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 苏志刚,王爱萍.在借鉴与创新中探寻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1,(5):41-42.
[4] 魏亚平,高雪敏.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阶段及识别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5):41-46.
[5] 刘晓亮,赵俊峰.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12):98-105.
[6] 刘晓亮,孙小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运行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7-11.
[7] 江苏省各高职院校2018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8-12-23.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the Belt and Road”in the country to train internationaliz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more and more“going out”enterpris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st vocational colleges,the“three step progressive”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the most feasible and stable,that is,the first stage is to train domestic talents to be stationed abroad.The second stage is to train Chinese students to become internationally skilled and skilled talents who are compet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the Belt and Road”.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 in the previous two stages,the Chinese school should go abroad and cultivate local talents in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n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ree step progression;“the Belt and Road”;internationaliz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責任编辑 史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6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