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艳芳

   摘要:在经济学理论基础研究以及重点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之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则将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有机结合在一起。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机制指导下,生产效率较高,扩大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的差距。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融合是当下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收斂
   (一)经济增长
   被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定义为当用不变的价格来衡量的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在长期时间内的能够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的增长变化水平,同时也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居民收入增长变化水平。 在实践中,很多国家采用“最终产品法”计算人均GDP的变化情况,或采用“收入法”来衡量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二)经济收敛
   经济收敛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经济单位。期初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人均产出低或人均收入低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高于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因此,从长远来看,经济收敛是评价一定区域经济内每个经济单位的一个初始的静态指标。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同区域之间的这种差异将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二、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收敛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特征的巨大差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整体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出绝对趋同的趋势,但是如果对一些影响不同行政区经济稳定的外部因素进行控制,比如各个省份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及市场环境因素,那么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经济增长存在条件差趋同。俱乐部融合更能代表中国经济。通过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俱乐部融合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差距明显增大。
   (一)σ收敛
   σ收敛的概念最接近于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经济趋同的直观理解,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而减少。σ收敛主要使用横截面数据来测量。
   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各省区人均GDP的差异分析表明,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各省区人均 GDP的总体差异先是有所减小,然后不断扩大,各个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分化的态势。虽然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一直在缩小,但是东部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都被进一步的扩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安全带差异明显,表明收入不同的“俱乐部”正在形成(这在东部和西部最为明显)。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指标,中国各省区和三大区域的人均GDP在2004年后趋同,具有双重趋同的特点。
   (二)β收敛
   β收敛指的是具有相同基本经济特征的国家或地区,与人均资本所有权较高的富裕国家或地区相比。人均资本持有量较低的国家和较贫穷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基本经济特征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没有绝对的β收敛,但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存在明显的β收敛趋势。在对那些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的变量进行控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相对显著的β收敛。人力资本的投入量,外来资金的资金投资率,各个省份的人口增长率,每个省份中国有经济占有其经济总量的比例,各个省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都是对我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这些同样也是影响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趋同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融合
   通常人们所说的俱乐部融合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在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不同经济体之间表现出趋于相同的趋势。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经济体和一个经济较发达的经济体组成的一个大的经济集团内部存在着经济互相融合的条件。但是,如果是两个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的大的经济集团之间不会有这种明显的经济趋同的趋势。
   当前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的俱乐部融合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第一,改革开放之初,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影响下,东西部之间的需求水平与需求结构的差异最终促使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第二,根据投入因素,东部地区不仅拥有东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资金总额,而且还拥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才。它拥有比中西部更多的人力资本。第三,从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来看,1978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空间上具有从东北沿海到中西部内陆的逐步发展的特点。因此,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更加灵活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同时,因为东部地区拥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所以为了就爱东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发展的国家优惠政策,使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港澳台以及国外的资本进入,并为东部的进一步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
   三、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机制研究
   经济增长以及收敛论题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最为频繁的论题之一,其主要研究核心点在于分析不同经济体或者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研究中找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从而为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对策指导。我国区域众多,近年来对于地区经济差异的研究内容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研究较少。    (一)经济增长收敛的基本模型分析
   通常来讲,完整的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包含有资本积累、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扩散三个因素,当这三个变量进行变化时,其对整体的经济增长收敛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积累通过其数额变化影响经济增长收敛性,当资本收益不断减少时,资本积累减少,同时整体的资本数额进行收敛,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收敛。技术扩散主要是通过贸易以及投资等进行的,举例来说,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达,技术从发达地区不断输送到落后地区,落后地区的经济会在高新技术的刺激下使得原有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地区,因为高新技术带来的研发风险降低以及生产率增加会在落后地区获得比发达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速率,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收敛。劳动力流动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广义的劳动力流动包括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总体流动,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速度以及数量不断加快,会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差异,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发生收敛。
   (二)经济增长收敛的机制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主要可以总结为:资本收敛机制。其主要收敛机制为:资本收益递减→资本收敛→经济增长收敛;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其主要收敛机制为:技术扩散→技术收敛→经济增长收敛;生产要素流动收敛机制。其主要收敛机制为:要素流动→生产率收敛→经济增长收敛。通常来说,不同地区中因为地区特征不同,三个收敛机制的作用能力也不同,其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过程中是共同发生作用的。除了地区特征所引起的收敛机制作用大小不同以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间段中,主要的经济增长收敛机制也是不同的,据研究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因素影响,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扩散收敛机制以及生产要素收敛机制都对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较大,分别起到了一定的收敛作用,从而在这一阶段中,我国人均GDP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收敛性;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资本收敛机制以及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很大的发散作用,而同时生产要素流动收敛机制则未能发挥较大作用,从而使得在这一阶段中,我国人均GDP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发散性。
   四、结束语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增长规律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分析,我们掌握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或分化的变化规律。探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融合的因素和内部机制。为我国政府实施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必要的经验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马晶梅. 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宋艳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6.
   [3]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
   (作者單位:内蒙古爱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47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