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结构服务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皓

  摘 要:通过划分区域,分别对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提出东部地区依然有“结构红利”,而在中西部地区由于服务业生产率低,面临“结构性减速”的风险。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0-0033-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各种隐藏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如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难题,势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据研究,“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造成的,更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1]。因此,弄清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明晰我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为中国经济走出经济下行通道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一、文献回顾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其升级的快慢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表面上是三次产业占比的改变,而实质上是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要素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这种要素的优化再配置促进了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提出,没有经济各部门间份额的转换,人均产出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认为,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来源。这种“结构红利”说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尤其可以解释我国的经济奇迹。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逐步结束,产业结构服务化和经济放缓日趋明显,学界提出“结构性减速”论,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下降来解释中国经济的下行,将中国自2011年左右开始的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归咎于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依据鲍莫尔的成本病理论,结构向上(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升级)与总量向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因果关系,发展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冲突[2]。
  然而,“結构性减速”理论的基础假设是服务业生产率低,这与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并不相符。尤其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服务业生产率与第二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逐渐收敛[3],产业结构服务化是否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减速尚值得商榷。
  二、影响路径分析和结论
  1.产业升级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转移和重新配置,从而引起产业间产出的变动和差异。在达到经济均衡增长之前,不同产业存在产出生产率的差异,当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行业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行业,这种再配置会促进经济的增长,钱纳里称之为“总配置效应”。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其实就是要素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带来经济增长的变化。
  2.服务业生产率的现状与区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在研究要素重置效应时,必须考虑到区域差异。总体上,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更为发达,生产率远高于中西部,而且并不低于该地区第二产业[4]。
  3.产业结构服务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异质性的,东部地区由于较高的服务业生产率,产业结构服务化带来了“结构性红利”,而中西部地区则体现出一种传统的“结构性减速”状态。
  三、政策建议
  依据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过程中的区域差异,我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中需要辩证分析,对于东部地区,依然要坚持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升级方向,鼓励支持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则要转变盲目升级的观念,限制低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增加对科研创新方向的投入,通过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褕.“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1.
  [2]  张蕊,李安林,李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地区和时间异质性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J].经济问题,2019,(5):19-27.
  [3]  涂正革,陈立.技术进步的方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9.
  [4]  夏杰长,肖宇,李诗林.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月刊,2019,(2):34-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7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