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与投资的拉动_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依赖性,但随着全球经济疲软现象的加剧,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开始呈乏力趋势,加之国内投资比重过大的影响,经济增长逐渐开始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发展方式积极进行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方向转变,是重要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现状 扩大内需 经济增长 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3(a)-005-02
  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与投资的拉动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依赖性,但随着全球经济疲软现象的加剧,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开始呈乏力趋势,加之国内投资比重过大的影响,经济增长逐渐开始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发展方式积极进行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的方向转变,是重要解决方法。而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构成了市场经济中重要的劳动力因素,正在为城市做出越来越大贡献,对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影响。
  1 农民工市民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影响
  根据我国产业工人统计,农民工已经成为新生代主力军。全国加工制造业从业人数中68%左右为农民工,建筑业从业人数中80%左右为农民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中52%左右为农民工,迄今为止农民工仍然是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打工阶层。长期居于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群体,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继城市与农村居民后的第三大消费群体。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城镇需求与农村需求均具有显著影响。
  1.1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城镇内需的影响
  1.1.1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消费能力
  对于消费能力来说,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经济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制度、消费环境等也会给消费能力带来较大影响。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我国城乡居民从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不过从城乡差异来看,则城市一直比农村高,受经济收入这一决定性因素影响,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也比农村地区高。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务农农民将会进一步减少,而工作非农化,则会有利于其工资报酬的提高。在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市民化的农民工在消费能力上也会有所提高[1]。另外,城镇商品市场比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程度更高,基础设施也比农村更加健全,这些都能激发市民化后农民工的消费能力。
  1.1.2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转变农民工群体消费习惯
  在农村地区,子女教育、父母养老是农民收入支出的主要部分,也是农民工典型的消费习惯。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后,农民工可以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如生育、失业以及医疗等保险,其生活保障将大幅度提升,储蓄资金比重将随之降低,而用于储蓄方面资金的减少,进而可以促进农民工日常开支的增加。
  1.1.3 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矛盾的解开
  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是两种联系非常紧密的结构,对于消费结构来说生产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生产结构又会受制于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根据这一原理,必须对消费结構与生产结构进行协调,促进居民消费不断扩大,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在生产力日渐提高的今天,国内产品更加多样化,消费结构也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但从国内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情况来看,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受其影响一些产品表现出结构性过剩;另一些产品则表现出结构性短缺。而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后,农民工收入的增加与消费思想的转变,会不断扩大农民工消费需求,使城市地区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在消费结构改善下得到改善。
  1.2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农村内需的影响
  1.2.1 农民工市民化能够促进农村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促使农村消费需求扩大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其不再仅仅在城镇中工作,同时会居住在城镇,农村地区总人口与务农人口会伴随这一趋势有所减少。而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整体人均资源占有量会随之增多,不仅以往“人多地少”的问题将得到较大改善,而且还使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农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转变,推动其向集约型生产发展。基于此,在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后,能够给农村地区其他居民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更多空间,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推动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使农村劳动生产率由此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
  1.2.2农民工市民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消费能力
  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相比,农村地区居民在消费能力方面还较低,其关键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显著低于城镇居民。而经济收入与购买力密切相关,因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在购买力方面农村居民始终比城镇居民偏低。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仍留在农村的其他居民人均资源会有所增多,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与环境下,农村地区居民收入也会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的加快而不断增加,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会增强农民消费能力,最终带动农村内需[2]。
  2 农民工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刺激居民消费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直接的消费增长是其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个机制。随着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所负担的其他农村家庭成员也会随之市民化,伴随这种趋势而来的是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而在边际消费倾向上,即便处于中低收入层的城市居民当前也高于农村高收入居民,从这点来说,农民工的市民化也会带动总消费的增加。
  2.2 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增加就业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较而言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要求更高,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有较大需求,比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更高。但因城市用地紧张,与农村地区分散居住环境不同,城市居民多居住在小区中,城镇居民的集中会给城市带来较大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各种服务性需要,如餐饮服务等。随着农民工市民化会促进城市人口的增加,这种需求也会不断增加,从而创造更多城市就业岗位,进而促进非农就业人员的增加。农民工市民化每增加1000万人,即可增加城市就业岗位15万个左右,而就业的增加则会促进GDP的增加。   2.3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国民经济的增长与人力资本息息相关;人力资本理论也将人力资本的积累作为社会经济增长重要源泉。不过,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情况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价值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农民工技能与素质较低的现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具有严重制约。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仍然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大,而农民工所从事的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第三产业。当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后,其教育培训力度会有所增加,随着其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提高,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也会随之提高,能够提供有力的条件给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奔向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4 增加城市住房支出,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
  农民工市民化在经济方面所体现出的另一种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农民工市民化后对城镇住房需求会发生显著增长。随着市民化的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增加,他们对廉租房以及普通住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市民化的农民工在住房需求方面的逐渐提高,可增加农民工对城市住房的支出,能够显著地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带动城镇经济增长。
  2.5 综合因素的影响,会带动比直接影响更大的贡献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农民工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包括直接影响,同时还包括各种间接影响。如农民工市民化后,可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投资,在房价上涨的阶段会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在消费与投资增加的影响下政府收入也会随之增长。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文化活动、政治等其他形式也会给内需的经济增长带来相应影响,且这些综合因素所产生的间接影响通常会带来比直接影响更大的贡献。
  3 结语
  從当前经济建设来看,农民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促进其市民化不仅对扩大城镇内需与农村内需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刺激居民消费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增加城市住房支出等,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使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相关部门应对城市户籍制度进行改善,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完善,对农民工市民化后的社保体系进行健全,使农民工市民化后能够享有与其他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通过无差异市民身份,来刺激农民工强大的内需增长潜力,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平稳的增长。
  参考文献
  [l]张乃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述评:内涵、约束与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
  [2]程云蕾.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时代特征[J].农业经济,2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7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