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对我国经济与就业问题影响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2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中提出:我国应坚持绿色发展之路,重视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协调,秉承着以人为本理念主动投入到绿色建设中。绿色发展强调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健康,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战略目标。此外,对于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来说,绿色发展与工业绿色经济转型不仅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就业率提高,成为国民产业经济政策与管理创新主要内容。
关键词:绿色发展;经济;就业问题;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9-0005-02
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生产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现如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形势严峻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频频预警,工业污染、大气雾霾、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现阶段当务之急是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
1 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代绿色发展是基于传统理念下的创新,是创建生态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条件下将环境保护列入可持续战略目标重要内容。首先,将环境资源看作社会经济发展要素。其次,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用于绿色发展目标[1]。最后,将经济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内容与途径。绿色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趋势,在国外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发展强调节能降耗、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将其作为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1.1 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是发展,核心为人本理念,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有效方法为统筹兼顾。绿色发展秉承着人本理念提高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绿色发展强调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绿色发展把经济、社会、生态结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统一,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2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为目标,重视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核心,以激励经济发展为目标,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绿色发展理念是以环境资源为目标,将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作为目标,将经济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根本内容与方法[2]。
1.3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么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融,重视人的自觉和自律,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靠、共处。创建生态文明就要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 绿色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就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优区”,将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持续优化发展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把“绿色+”具体化、项目化、产业化,逐步在铜梁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中,标注出了一个醒目的绿色坐标[3]。
2.1 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而言,各地区政府学习先进方法提倡绿色发展与工业绿色经济转型,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实现产业快速转型,提高产业技术装备与企业管理水平。
2.2 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促成良性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职业健康,诠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重视人才资源节约,企业遵循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目标主动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与市场竞爭,提高社会形象与社会满意度[4]。
2.3 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容量分析,工业经济绿色转型与绿色发展使经济发展形式与产业转型发生了变化,经济资源与能源结构实现了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孕育了很多新的产业、企业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空间,满足了市场需求。
2.4 人力资本重组
基于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分析,绿色发展有助于企业结构重组、人力资源管理、减少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与此同时,对职工专业水平也有了严格要求,要求企业统筹协调、重视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提高,满足绿色发展要求。
3 绿色发展就业的影响
绿色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同时一些新型产业涌现出来,对冗余产能与技术落后的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市场就业。
3.1 加强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职责,例如:对政策行政执法的回应,满足环保要求,增加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经济投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存在产能过剩、技术滞后问题,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创建和谐劳动法律环境、倾向民生政策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缩小经济效益,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
3.2 营造和谐经营环境
现如今,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政府管理决策能力低、市场环境差,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全部归结于中小企业。因此,现当务之急是政府加强经济整治。企业面临融资难、生命周期短、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企业受到污染,先期投入的资源能源因为管理决策失误使得社会财富浪费,甚至成本投入都难以收回。
3.3 推动职工共享改革深化
取缔过剩产能、整治环境过程中要做好劳动控制。资本与知识密集型的比例关系,传统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将影响职工基本生活,尤其是低劳动能力的群体,就业门槛不断提高。为此,相关单位还要主动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优化国民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重视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保障,确保职工转岗科学分配。 4 绿色发展战略目标路径分析
4.1 达成绿色发展社会目标
坚持人本理念,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群众生活、维护职业健康权益的目标,客观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形式与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生产形式、生活理念,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4.2 绿色发展规划要符合国情
现代化发展中,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绿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作为社会舆论环境的积极先导,重视产业经济政策的供给,维护市场环境,生成以科学技术为推动力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促进发展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与劳动保护立法,增强群众凝聚力[5]。
4.3 优化市场环境,提高企业专业水平
做好市场机制协调与社会法制规范落实,突出各类企业主体地位,重视社会法制建设与行业道德自律制度,全面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提高思想意识,引导企业生成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下,重视基层政府环保行政管理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格监督工会在参与社会法治与劳动法律监督状态,防止职工权益受到损失,创建良好的发劳动法治环境。这也是实现绿色发展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
4.4 构建绿色财政
实行绿色税收政策以促进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从财政收入端而言,对那些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和产业,可以采取税收减征和免征的优惠政策,而对于资源耗费高,环境破坏大的企业可以采取较高的税率等措施限制其发展。从财政支出端而言,可以通过编制绿色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环保性企业和产业的技术研发、设备改造等财政支出,污染少的企业和产业发展。
5 绿色发展前景分析
发展绿色就业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研究内容,据调查显示,世界和环境产品及服务相关的市场规模将现在每年1.3万亿元提高至2020年的2.74万亿元,在清洁能源、可持续交通、水供应、环境卫生方面增加就业机会。由纯绿的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泛绿的新能源产业,在至绿化的三高产业升级,尤其是近几年环保设施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市场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绿色就业的发展,在面对庞大的就业人口时,绿色就业比重仍然较少,绿色就业发展亟待增加[6]。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将“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量将提高至15%,2035年-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据全国一次能源总量25%。因此,目前主要任务是培育与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以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再生资源为主的产业,发展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重視人员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资源,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绿色就业持续发展了。以美国为例,美国计划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大举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将能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是新能源发展推动绿色就业发展的典型例证。
6 结语
实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加强监管和相应的财税政策改革,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健全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以及各项政策激励机制。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就业要求各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要求消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遗留与现实存在的各种制度障碍。
参考文献
[1] 王曙光,邓亚仁.经济增长与农村就业问题分析——以陕西农村就业现状为例[J].经济界,2019(01):79-83.
[2] 肖伊,王万辰,陈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探究——以河南省长葛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2):93-94.
[3] 王蕾.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10):121.
[4] 杨俊青,陈虹,许艳红.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中的就业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8(05):2-16+126.
[5] 张璐.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455.
[6] 李云,李银娟.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就业战略转变历程与广东实践[J].岭南学刊,2018(05):14-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6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