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校校友资源促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教育日渐多元化。校友资源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开发日益深化。校友资源是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使校友资源更好地得到开发并服务于母校, 就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前关键就是以情感为基础, 通过优秀案例探寻校友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作用, 以整合校友资源与实践教学对校友资源与实践教学对接的创新视角, 探究实践教学中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有效利用校友资源, 为学生毕业就业安置服务方面获得综合性支持。与校友企业联合开办大学生就业培训班、指导毕业生有效获取和利用校友资源。以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互利共赢为最终目的, 从而创造性开展各种交流合作项目。
【关键词】校友资源 合作共赢 高校教育 可持续发展 校友会建设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校友资源是学校珍贵的人才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通过“加大教学投入”“创立联合培养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校友, 作为母校的宝贵资源, 校友群体向高校提供资源分类:人才资源、关系资源、形象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思想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资本资源等, 因而有“是校友改变了大学的历史”的说法;就当前情况而言,从政治法律的角度看,政府对于每个时代大学生颁布的就业政策也带来了应届毕业生择业态度的更迭。从经济的角度看,我国当前时代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所以会导致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从社会的角度看,不同于以往的社会风气,当今时代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视度有所提高,从技术的角度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日趋发达,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必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校友向在校的授课老师提供案例和相关专业前沿的咨询,让在校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有了梗深的认识;校友用亲身经历给校大学生言传身教,令在校当代大学生以校友为榜样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1.2发展校友资源建设的需求分析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校友既是高校公共关系的客体,也是高校公共关系的重要资源。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公关活动,在学校和社会公众中,形成便利于完成和实现学校工作奋斗目标的影响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社会公关。高校校友是高校公共关系中的重要外部公众,他们既是学校的“人才产品”,也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学校公共关系的宝贵资源。校友作为参加过本大学学习熏陶的学子,了解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与学校以及当前在校的大学生有相对较多的联系。校友可以给学校提供多方面渠道和各项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由此可见如果将校友这一珍贵的资源进行开发,树立大学品牌,无论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或是老师教学方式、学生未来发展都是有益的。
校友资源与其他办学资源相比,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它包活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包括在海外的校友,组成了母校在海内外的庞大的信息网。
(2)智力资源。广大校友活跃在科技、企业、教育和文化界,很多校友在一定领域中卓有成就。这些校友以真知灼见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是母校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宝贵的智力资源。
(3)育人资源。广大校友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母校增添光彩,他们的业迹、思想品格和人生经历构成育人资源。
(4)物质资源。是指潜藏在广大校友中的财力和物力资源。校友资源在上述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学校重视、关心、支持鼓励校友成长,校友能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本身就是为学校争光,为学校添彩。校友支持母校建设发展事业,母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和科研成果,也就是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事业发展互相支持和帮助,所产生的效益是多元的,是互利共赢的局面。
2 校友资源现状
2.1我校还未形成系统性的校友资源发展体系
我校现处于初步进行校友回访的实施阶段,只通过对校友的实地采访调研了解其发展经历并在之后进行校内宣传,并和部分校友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目前没有设置校友工作的机构和部门, 也欠缺专职从事校友工作的专职队伍与人员, 同时, 学院的网站建设力量比较薄弱, 没有专门的校友网站、论坛。
2.2学校没有固定的校友活动在校生与校友之间联系较少
学校应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开展定期并具有特色的校友毕业活动,做好校友回校相关服务工作,打造校友信息服务平台,聘任校友为在校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导师。校友活动也应邀请在校学生和任课老师,做好新老学生的交流沟通,并且通过和老任课师的交流将校友专业思维带进课堂。
3 我校在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充分探究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问题,我们抽取部分在各行业有代表性的校友,对其进行一对一专访,并采取问卷调查对毕业生心理。进行研究,综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3.1我校建校晚校史短人才没有充分成长的时间
学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校友基数相比校史长的学校有劣势,也正因为时间的局限,校友都很年轻,取得一定社会成就的人相对较少,也缺少各个年龄段的校友,年轻校友人生阅历大多没到一定高度,在一些经验传授上并不全面。
3.2我校在校未曾參加学生活动的毕业生对母校活动不积极
回访校友表明,对回访活动热情的大多是在校参与学生工作比较积极的学生,而一些在学校不太积极的校友,对母校回访活动并不是那么积极,加深这部分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将会是急迫任务,毕竟大部分校友随时间退移,对母校感情都会变淡。
3.3我校没有与毕业生建立一个稳定的联系方式 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较弱,目前主要依靠辅导员和校友之间的单线联系,校友信息更新速度也相对较慢,如果发生一些辅导员的离职,部分校友信息将会因此缺失。校友回校次数较少,且分散,主题活动较少。
4 建设起成熟的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校友是母校生动的“品牌”形象,是学校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校友的个人发展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充分利用好校友这一特殊资源,使校友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高校在新的办学体制下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管理与开发校友资源,挖掘校友潜力,可为母校提供智力、技术和经济支持,促进母校的高速发展。
4.1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建设方向
校友是每所大学所拥有的巨大的、无形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校友的品牌资源、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和财力资源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论是处于自主创业类、应聘国企私企类、继承家业类等不同类型的校友,在他们所在行业取得一定建树后,能给大学在校生提供精神思想的指导和物质帮助。同时这些优秀的校友可以通过学校搭建的桥梁在校友内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行业资讯,合作伙伴。在校友中有各行业的人才,他们拥有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优势互补,能够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目前按我校实际发展情况,建设方向如下:
(1)建设校友会,校友会以校友为主要成员的以联谊为目标。共同的成长环境让校友间、校友与母校间形成了天然的亲近感,同时校友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校友会在开展促进学生成长与就业的活动方面存在优势。
(2)邀请相关专业取得一定建树的校友回校交流,以开展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学校、在校大学生以及校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让同学们对所学的专业有更多的认识、找到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3)邀请校友回校录制视频,放在学校宣传视频上。以优秀校友事迹吸引准大学生报考就读,增加并近一步提高生员质量。
4.2校友资源建设措施
建设校友资源体系,在借鉴我国各大高校的方法和取得成果的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当前情况和发展方针制定相关计划。在校友,学校,在校生三方合作共赢为前提下。
4.2.1培养提高对母校对校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从两方面考虑:(1)促进在校学生对母校、对校友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增强育人的实效性,有利于强化未来校友对学校的忠诚度及认同感;(2)重视已毕业后的校友对于母校的认同度的维系,营造一种类似于家族的归属感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入学和毕业之时,举行隆重的入学和毕业仪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学校神圣、庄严形象的感知。学生在长期的强化母校形象的活动中,可不断加强和巩固母校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4.2.2多方面开展建设校友交流活动平台
(1)建设校友总会,组织有效团队。母校总会是常设的校友会建设机构,校友对母校有天然的归依感。所以,地方校友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是来自母校校友总会。现实也是,很多高校的地方校友会是在总会的安排、推动下建立的。地方校友会建设的关键人物就是领导者会长,组织者寻找很关键,将会决定今后校友会的运营。
(2)创新发展地方校友会,在感恩中运营校友会。地方校友会,不同于企业、政府组织,也不同于校友总会,它将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在发展地方校友会时,突破一些旧有观念、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企业是在契约模式中运行,政府是在官僚模式中运行,而校友會应该在“感恩模式”中运行。感恩模式的特点是:付出不求回报,报恩不需通告。当感恩成为校友会中的主流气氛,一个蓬勃发展的校友会就可以期待了。
(3)使用互联网多开展活动,互相学习激励。不仅找人要用互联网,做校友会最强有力的工具就是互联网,校友会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活动。打通信息,开放信息,让各个地方校友会互相学习,很有意义。一个地方校友会的好活动,很快在其他校友会中出现,大家你追我赶,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婷、毛薇.校友资源的管理与开发[A].教育教学论坛,2017(10)
[2]梁楚、唐继平、王斌等.基于人才培养的校友育人路径设计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09)
[3]产学研视域下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徐丹露 陈莎 郑涛
[4]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信息2014,(09),19—20
[5]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作者:李肖楠商业故事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