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HOW I DID IT专栏汉译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楚凡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深化,经济文化交流相互交融。选取了《哈佛商业评论》“How I Did It”专栏,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探讨词法和句法层次的汉译过程。整个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该翻译项目的基本内容。其次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再次主要为案例分析,介绍了功能对等指导下的词语和句子两方面的翻译。词语层面讨论了标题,经济术语和抽象词的翻译。句子层面涉及被动句翻译及四字格使用。最后是此次翻译报告的项目总结。
关键词:《哈佛商业评论》;功能对等;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6.091
1 《哈佛商业评论》简介及“How I Did It”专栏概述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以下简称“HBR”)由哈佛商学院院长主持创办。HBR以其独特的创新性,深远的影响力和优秀的期刊内容,获得了“商业圣经”的美誉。《哈佛商业评论》将读者定位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政界和商界专业人士,因此杂志中多出现不加注释的经济类专业术语和抽象名词。此外,受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报纸版面长度的限制,文中多结构紧凑从句复杂的长句。
“How I Did It”是HBR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一个专栏。专栏每篇选取一个遭受重大挫折或变革而又挺过难关焕发生机的知名企业,文章中管理者以自述的方式讲述公司所遭变革和采取的措施,文章偏向口语化,富有趣味性,同时又十分经典,具有启迪作用。
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奈达在1964 年提出并区分了“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奈达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理论,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者不仅应理解源语文本的内容并忠实地传递其本意,也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既译语接收者应能与原语接收者获得最大程度相同的反应。功能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3 案例分析
以下是译者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哈佛商业评论》“How I Did It”专栏文章的翻译事件分析,从词义对等和句子对等两方面总结了翻译中的典型问题和处理方法。
3.1 词法层面的对等
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为了实现功能对等,必须实现词汇方面的对等。经济新闻作为一种特殊文本类型,在词汇层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标题翻译,经济词汇和抽象名词翻译三个方面探讨了HBR词汇层面翻译难点和翻译策略。
3.1.1 标题的翻译
标题往往被比作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浓缩的精华。标题篇幅较小,而且在遣词造句方面别出一阁,有时还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使题目更加新颖。标题翻译首先要注重内容,后注重形式。译者必须通读全文,准确理解其含义,同时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加可读性。
英文原文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比如押韵,仿拟,对比和矛盾。译者可利用相似修辞手法,更好传递原文信息,做到功能对等。
1a.The Happiness Backlash
1b.70%的幸福才最好。
分析:该标题运用了矛盾的技巧,若按照字面意思译为“抵制幸福”,会让中文读者费解迷惑。通读全文得知,文章讲述目前人们对于幸福的盲目追求,和一些作者和商家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出版永远开心幸福方法的书籍。实际上,永远快乐是不可能的,并且文中指出适当悲伤有益健康。为了使译语作者更好理解原语信息,译者借鉴了汉语常用表达“饭吃到七分饱才最好”将标题译为“70%幸福才最好”,更好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
2a.Intui’s CEO on Building a Design-Driven Company
2b.财捷公司总裁:设计为核,驱动商业。
分析:相对于将该句译为“Intui’s CEO,建立设计驱动的公司”。译者补充翻译了相应专业经济术语如“Intui”和“CEO”。在直译的基础上补充相应内容,既能忠实传达原文意义,也能更好向译语读者传递信息。同时在翻译后半部分内容时,译者运用了中文惯用表达方式四字格,准确简洁表达原文意思,使译文读者产生亲切感,仿佛正在读中文原版的新闻,更好的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对等。
3a.Should you sell That Product
3b.卖还是不卖,这是个问题。
分析:原文标题中“That”使用了大写,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商品具有独特性的信息。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是否要发行一本充满争议的漫画书的问题。出版方对于发行这一漫画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带来的利益,进行了权衡,放弃出版。译者为了突出全文中出版商反复思考权衡的过程,借用了英文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的译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该譯文对中文读者来说耳熟能详,最后的翻译采用了仿拟,更好的实现了信息的对等。
3.1.2 抽象词的翻译
在翻译这次的英译汉材料时,译者发现许多日常所熟悉的词语,翻译起来却成了难题。一些词语包含多种意义,译者需要联系上下文找出最适合的一种。有些词语需要进行词义扩展,让其产生新的意义,才能最好的翻译原文信息,达到通顺达意对等的效果。
4a.In fact,at least 46 similar products launched before Quicken,the product Cook created,which is why we sometimes joke about how instead of having the first-mover advantage,Intuit had the “47th mover advantage.” 4b.1983年,当斯科特·库克与人合伙创建Intuit的时候,市面上已有不少公司提供个人财务跟踪软件。事实上,至少有46种类似产品先于库克开发的Quicken面世。我们有时开玩笑说,Intuit没有“先发优势 ”,它拥有的是“第47发优势 ”。
分析:原句中“first-mover advantage”和“47th mover advantage ”按照字面翻译会让中文读者读起来很拗口,意思表达含糊,不能很好的传达原文意思。根据第一个词组“先发优势”的含义,译者将第二个词组译为“第47发优势”。通过和“先发优势”形成对应,使译入语读者能更好理解。
5a.Our motto became “Delight,don’t dilute.”
5b.我们的座右铭变成了“愉悦,永不打折”。
分析:原句中“dilute”一词原是指“稀释、冲淡”,译者最初将原文译为“愉悦,永不减少”。文章中可知,该公司在竞争对手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简化功能的版本时没有推出免费版本而是推出了设计精良的收费产品。“dilute”一词,可以稍作延伸,将稀释削弱理解为有所减少打了折扣的意思。那么“永不打折”既可以指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愉快心理永不打折,也可以将该产品价格不打折扣的意思表达出来。
3.1.3 经济词汇的翻译
经济类词语翻译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查阅背景资料,做出解释和补充。
6a.Today we’re navigating several fundamental technology transitions,including cloud computing,mobility,and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6b.今天,我們正在经历多种基础技术变革,比如云计算、移动技术以及万物互联。
分析:“mobility”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移动性”,只会让读者费解,显然无法达到功能对等。因此,译者需要对其隐含意义做出解释和补充,让中文读者看懂,不会造成误解。
7a.Back in the 1990s internet traffic was routed through fiber-optic cable.
7b.20世纪90年代,光纤电缆成就了互联网流量井喷。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internet traffic”是一个经济类术语,指的是“互联网流量”。若直译该句为“互联网交通从光纤电缆中走出”,则无法忠实表达原文意义,达到忠实对等的目的。
3.2 句法层面的对等
奈达认为如果要实现对等,仅仅关注词汇层面的对等是不够的,还要在句法上实现对等。在翻译句子时,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对长难句进行增减译、使用四字格和主动被动变换等方法确保读者能读到符合汉语行文风格的译文,达到对等效果。
3.2.1 被动主动
英文中句子普遍较长,关联词较多,结构复杂,逻辑紧密。而中文结构更倾向于结构松散的竹节短句。大量被动句使用是英文的特点。英译汉时也往往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
8a.Within each category relevant criteria,including biodegradability and human toxicity,are used to rank the impact of ingredien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8b.每一种类别对应的相关标准,包括生物降解能力和人体毒性,将会对材料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进行分级打分。
分析:根据汉语少用被动句的习惯,译者采用连接词前断句,介词前断句,定语从句前断句的原则将该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更好的实现功能对等。
9a.Early in my tenure I set a long-term goal:By 2020 Intuit will b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design-driven companies in the world.
9b.早在任职初期我就立下长期目标:Intuit将在2020年跻身全球最具“设计驱动力”的公司。
分析:若是直译可译为“Intuit 将在2020年被认为是最具设计驱动力的公司”。这一表达明显不符合汉语表达方式,译者将真正主语前置,采用拟人手法,使句意更加顺畅。
3.2.2 四字格
中国人对四字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汉语中多使用四字格,四字格给人结构齐整、言简意赅、富有韵律的感觉。在汉译时,合理的使用四字格,不仅能去掉译文中的翻译腔,还能使中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一样的读者反映。
10a.When it comes to the safety of our ingredients,we prefer to 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
10b.因此,我们的每一步举措都很慎重,当涉及的是材料安全性问题时,我们宁求稳妥,也不愿涉险。
分析:在上列句子中,“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可以译为“宁愿过于谨慎”,但是译文却少了原文俗语生动的效果。为了实现译文与原文风格上的对等,译者可以考虑使用汉语中的四字词语,使之对应。
11a.Given the size of the prison business in the U.S.,this was not a trivial decision.
11b.考虑到美国监狱的运营规模,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易事。
分析:原句可以翻译为“这可不是一个小决定”。为了做出强调,译者在翻译时使用汉语四字格。用简练优美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汉语特有魅力。
4 总结
本文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语和句子层面分析了《哈佛商业评论》“How I Did It”专栏的翻译难点和技巧。词语方面讨论了标题,经济术语和抽象名词得翻译。句子层面探讨了被动句得翻译和四字格的使用。翻译抽象词汇时要求译者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最确切合适的意思,进行联想,选取隐藏含义。在实现词汇对等的同时,译者也不能忘了句子层面的对等。翻译长难句时,使用方法理顺句法结构,找出主次,适当使用增减译,转换,四字格等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有着像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崔力.纸媒寒冬时代《哈佛商业评论》的破局之道[J].科技与出版,2018.
[2]郭林.《哈佛商业评论》为什么被奉为商业圣经?[J].经理人,2002.
[3]杨睿智.《翻译研究入门:理论与应用》翻译报告[M].海口:海南大学,2015.
[4]秦小红.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简介[J].海外英语,2014.
[5]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文学教育,2011.
[6]宋博.试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报道翻译中的应用[D].兰州:兰州大学,2013.
[7]孟庆宜.从功能对等角度看新闻翻译—以《经济学人》双语新闻为例[J].大学英语,2016.
[8]雒丹.对等理论视域下《经济学人》新闻汉译研究[J].新丝路,2016.
[9]张凯伦.《经济学人》中长句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10]饶媛.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财经文本的翻译—《经济学人》关于中国经济报道的汉译实践报告[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