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郝丽娟 孙皓
摘要:随着新时期经济的发展,玉米栽培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有效的应用其技术过程中,要重视结合区域性实际,以提高技术水平以及病虫害防治能力,希望通过本文实践研究,能有效地提出更加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08
现阶段,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栽培技术的运用上,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地工作,积极做好选种与种植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1玉米栽培技术
1.1精细翻整种植土地
在进行具体种植工作前,必须在土地上做好充分的翻耕工作,确保土壤完全疏松后,再经由机械进行播种。采用农机耕翻能够为玉米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翻耕的同时农户需要将土壤中的植物残留物、秸秆等清除,为玉米种子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避免种子腐烂、发霉等。
1.2因地制宜挑选种子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生产出诸多不同的品种。在具体种植工作前,农户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玉米种子,充分了解自身的种植条件,例如,年降水量、土壤肥沃程度、当地的高发病虫害等,从而选择符合当地种植的种子,为玉米的高质量、高产量奠定良好基础。播种前,还需要对玉米进行筛选处理,将病种、坏种去除,以此保证种植的产量与效率。同时,还需要将玉米预先做好浸水、晒种的处理,并将农药均匀混合至玉米种子中,确保其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最大程度上確保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3合理选择种植方式
良好的播种方式,能够促进玉米吸收充分的养分、水分,保证玉米颗粒饱满与营养充足。农户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密植工作。针对土质相对较为疏松且扎根难度大的土壤区域,应当尽量提高其密度,避免玉米发生倒伏的现象。
1.4科学管理
田间管理是玉米进一步生长发育且保证其产量与成活率的关键。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病虫害最为关键的管理阶段为幼苗时期与快速生长时期。前者是玉米根茎组织与叶片组织分离的时刻,玉米的根须是其生长发育与吸收养分、水分的关键。农户要把控玉米的生长情况,并且加强田间巡逻的工作,一旦出现缺苗的情况,需要及时补苗。同时,在整个田间管理的工作中要及时清除杂草。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追肥的措施,确保玉米的产量。
2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是一类相对较为容易遭病虫害侵袭的农作物,农户为了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就必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目前,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包括叶斑病、玉米螟、玉米锈病等,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1叶斑病
首先,叶斑病是最为常见的玉米疾病之一,其病症相对较为明显,可分为小斑病与大斑病两类。在其爆发的时候玉米叶上会出现诸多不规则形状的病斑,其颜色呈褐色。如果种植密度相对较小,且气候条件相对适宜,叶斑病会迅速传播,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玉米抽穗后环境过于湿润,也会造成叶斑病的爆发。
通常情况下,农户需要采用农业防治、施肥治疗以及化学防治等多元化防治措施。针对农业防治而言,农户需要加强巡逻工作,及时清除患病的叶子,同时也要保证整个田间相对较为干燥。而在玉米生长的快速时期,农户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追肥处理,保证玉米的抵抗力增强。而化学防治则是在出现大规模的叶斑病后,农户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处理。
2.2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虫之一,其主要侵害玉米的位置为玉米秆、心叶等。常爆发于玉米抽穗后阶段,集中聚集在茎秆、玉米穗等位置,啃食玉米穗期的玉米嫩粒、花丝,甚至蛀入玉米穗轴造成一定的侵害。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玉米的大面积死亡,最终出现低产或者种植效果相对较差的情况,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农业防治手段以外,还可以采用化学与生物的综合性防治手段,杜绝玉米螟的爆发。所谓农业防治,即为加强田间管理的相关作业,针对玉米螟虫卵所在的杂草等进行清理。而化学防治手段,也是依托于农药喷洒完成的。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对培育一定玉米螟的天敌展开防治,而其又不会对玉米产生副作用,是最为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之一。
3 结语
通过实践分析,本文积极探索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相关技术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更加完善的技术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05):72+76.
[2]支运英.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2.
[3]赵大鹏.浅谈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36.
作者简介:郝丽娟,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9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