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优势、应用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博

   摘 要: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模式,具有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化、安全性高和隐私性强等特征,在跨境支付交易中具有省时、省交易费用以及安全性强等优势。当前,国外由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支付机构、虚拟货币平台、企业等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运用,大大拓宽了跨境支付的边界。但是由于各国监管条件的差异,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约束。我国在建设区块链跨境支付体系中,应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国际合作以及重视其风险防控。
   关键词:区块链;跨境支付;优势;应用;风险
   随着跨境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境支付的作用日渐凸显。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5年来,全球跨境支付的规模每年以6.5%的速度在递增。传统的跨境支付是以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作为中介支撑体系,存在着支付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对跨境支付方式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特别是近些年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化货币发展极快,其背后隐藏的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步颠覆和瓦解传统的跨境支付手段。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创新技术,具有典型的非中心化、信息稳定、开放性强、门槛低等特征,可以弥补传统跨境支付手段的不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一、传统跨境支付模式及其缺陷
  
  (一)传统跨境支付的主要手段
   第一,银行电汇。这是跨境支付最常见方式,指的是汇出银行按照汇款人的要求,以电传、电报或电讯等方式将资金委托给目的地的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指示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向收款人支付的一种交易结算方式。当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银行电汇均是采取“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支付形式,使用SWIFT的系统进行跨境结算,汇款行或代理行(汇入行)均是采用SWIFT Code作为电汇代号,我国银行电汇也是如此。银行电汇一般需要2-3个工作日到账,需要收取手续费、电报费等费用,该模式较为适合大额跨境交易业务。
   第二,专业汇款机构的跨境支付。专业汇款机构其实也是金融机构,通常与银行、邮政等机构合作,借助于它们的网点优势来设立服务代理点,进而扩大自身的跨境支付业务覆盖面。当前,我国跨境支付市场上的专业汇款机构主要有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银星速汇(Sigue)、BTS汇款公司等。比如西联汇款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专业汇款公司,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理点,能够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此种模式与银行电汇相比较,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到账,同时手续费也相对较低,单笔费用一般不会超过50美元。此外,操作过程也较为简便,汇款人无需开立专门账户,凭合法身份证明就可以获得汇款密码,收款人用这个密码,到代理点凭借身份证明就可以取款。
   第三,国际信用卡公司的跨境支付。国际信用卡公司发行的国际信用卡一般具有跨境支付和结算功能。常见的有VISA、JCB、MASTER等。國际信用卡跨境支付通常会受到很多限制,如单笔数额不能过高、同一IP不能重复使用等,这对大额跨境支付不太方便。在我国,由于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使用国际信用卡的人比较少。此外,像VISA、MASTER等信用卡为了防止恶意欺诈或盗刷行为的发生,在亚洲地区还设置了3D密码,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降低了其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率。据世界银行统计,亚洲地区支付成功率还不到30%,因为3D密码需要付款方和收款方同时开通,支付受到较大限制。
   第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主要是为跨境电商的交易双方提供互联网支付及结算等方面的业务。在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商支付业务,必须要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还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准许其开展跨境支付的金融牌照。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向支付宝、财付通等13家公司颁发了跨境支付金融许可牌照。截至到2019年初,已经有31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取得了跨境支付业务资格。
   (二)传统跨境支付存在的主要缺陷
   第一,支付完成时间较长。当前全球90%的跨境支付采取B2B的形式,而B2B支付模式90%又集中在银行系统。然而银行系统网点众多,组织复杂,电汇过程会涉及到汇款行、代理行、央行等多家机构。因每个银行均有自己的独立记账系统,汇款行不仅要在本行进行记录,还需要与其他行进行对账和结算,因此加大了跨境支付的时间成本。
   第二,交易费用较高。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跨境支付中汇款人支付的费用是汇款金额的7.2-8.5%不等,仅仅代理银行在完成一笔跨境支付款项,就需要收取20-45美元不等,是一般国内支付成本的10余倍。以银行电汇为例,中国建设银行跨境支付需要按照汇款金额的1/1000来收取手续费,单笔最低费用是50元人民币,此外汇款人还得支付150元电报费。如果使用外币汇款,还需要收取外币现汇与现钞之间的差价。
   第三,资金占用度比较高。跨境支付的终端还是需要通过银行来完成,由于汇款周期比较长,在途的资金占用量大。此外,汇款人还需在银行开立账户,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保证金本身也是对客户资金的一种占用。对于银行而言,为了保持资金流动性,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往来账户来持有多种外币,这本身也是一种资金占用,加大了资金的对冲成本。
   第四,支付的安全性不高。传统跨境支付是一种集中支付,汇款人需要将自身的身份、账户等多种信息提交给银行或支付机构。它们留存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特别是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中,交易过程会涉及到商家、消费者、银行等多个机构,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问题,客户留存的信息均有被泄露的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其在跨境支付中的运用
  (一)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第一,去中心化。传统网络数据通常有中心数据库,区块链技术的最大创新就是将数据库去中心化,无需任何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只要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共识,就可以产生信用体系,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信任。正是因为这个特质,所有的交易均可以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瞬间完成,而交易双方的账本信息同样也可以实现即时更新,达到了清算的目的。从根本上而言,区块链下的交易,并没有清算这一步,支付与清算是同时完成的。
   第二,信息的透明化。区块链数据库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向所有用户开放。任何人均可以通过相关节点来查询或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依照这些信息开发新的应用程序。换言之,区块链系统是由用户来操纵的,透明度是比较高的。为了防止交易数据泄漏,交易各方的信息会被加密。按照加密权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类型。公有链是无门槛向所有用户开放;私有链是针对某个用户或某类群体开放;联盟链是对加盟用户开放的。
   第三,隐私度高。区块链的各个节点之间不需要获取信任,各个节点也不需要公开身份,每个节点都是匿名的。在跨境支付过程中,不但能够节省交易时间,还能够保证交易双方的信息不被泄露。
   第四,安全性强。在区块链技术下,任何一个节点就可以获取全平台的交易信息,攻击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就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篡改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数据均是无效的,除非人为的能够控制全网51%的节点,但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同时,在区块链网络节点是点对点相连,没有中心服务器,也不存在中心接口,对任何单一接口攻击是无效的,安全系数比较高。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跨境支付的优势
   第一,提升支付效率。区块链技术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实现点对点、端对端的支付,在支付过程中无需涉及到任何的中介机构。这不仅可以缩短支付、清算的时间,还可以缩短交易周期,进一步提升交易的效率。加拿大ATB银行在2016年通过区块链将资金转移到一家德国银行,耗时仅20秒。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推动的跨境支付中无需中介机构参与,结算、支付成本均可以省去。同时,因为区块链是一种全网记账方式,交易时间等无法篡改,且所有交易均可以实现回溯,无需交易成本来就可建立信用体系。加拿大ATB银行宣称,区块链下跨境支付的交易成本可以降低75%。
   第三,加速资金流转。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是点对点的直接交易,几乎所有的交易均可以在瞬间完成,能够大大减少在途资金数量,能够更好地提升资金的流动速度。同时,区块链技术下的跨境支付,金融机构只需要使用被交易双方认可的数字化货币即可,不需要储存额外的法定货币,减少了银行往来账户的对冲风险。
   第四,重构社会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可以自动记录每一条交易信息,并进行储存,系统可以自动跟踪交易信息,在整个过程中交易各方均无法修改。这些真实信息可以更好地用于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还能够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
   (三)国外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应用现状
   第一,由监管机构推动的應用。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创新技术,各国监管机构对其态度不一,有很多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明确支持推动该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运用。在2017年,英国中央银行就对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支付双方之间的国家央行结算时间只需数秒,大大减少了支付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度,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印度中央银行也正在积极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
   第二,由传统的跨境支付机构推动的应用。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传统跨境支付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进行探索。比如VISA在2016年已经实现了比特币的区块链跨境支付,并推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VISA B2B平台,为全球跨境贸易企业提供服务。SWIFT也在不断拓展区块链支付技术,并结合自身的支付特色在大力推进私有链的跨境支付试点业务。
   第三,虚拟货币平台推动的应用。虚拟货币平台推动的跨境支付应用主要是建立联盟链,使得结算数字化货币能够绕过传统跨境支付机构复杂的交易流程,实现货币的及时到账以及与真实货币之间的快速兑换。比如瑞博(Ripple)提供的数字化货币跨境支付服务就是属于这类业务,瑞博推出的跨境支付平台,核心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瑞博协议购买虚拟货币(XPP),XPP可以在瑞博网络体系中自有流通;二是引入网关系统,客户通过网关系统将XPP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与存取。
   第四,金融机构推动的应用。银行并不排斥区块链技术,它们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推动者。这些金融机构有的是借助于已有的区块链平台在推进跨境支付试验,有的正在开发自身的区块链跨境支付平台。比如英国渣打银行借用瑞博公司的网络,可以实现在10秒内实现银行之间的跨境支付并实时到账。在金融机构尝试区块链技术应用中,R3组织构建的区块链支付联盟是个重要的机构,已经有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高盛、美国银行等22家金融机构加入,通过其开发的Corda区块链平台,可以在数秒之内实现资金在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
   第五,企业推动的应用。随着数字化货币、虚拟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渗透力,一些科技型企业也在开发区块链的应用。2017年,IBM公司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网络,通过该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支付和清算服务。当前IBM公司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其跨境支付平台,为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各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企业和银行提供了跨境支付服务。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面临的约束条件
   第一,各国金融监管政策及条件的差异导致其短期内难以在全球推广。区块链作为一种互联网创新技术,目前应用范围还不是十分广泛,监管部门对其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很多国家的监管机构还在探索监管方式。加上区块链技术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是完全开放式的平台,导致很难被监管部门所认可或接受。特别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开发出来的数字化货币,尽管其可以作为一种支付媒介,但作为结算的标的,对各国的货币制度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第二,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不完善会影响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运用。一方面,尽管区块链技术下的跨境支付,给支付带来了较大的安全性,但其毕竟是互联网技术,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无背书的支付体系,中间缺少信用担保,如果出现安全漏洞,支付系统的信用危机就会出现。另一方面,区块链设定的“挖矿”技术,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使用范围的拓展,对节点的存储空间要求较高,但当前区块链节点所承载的交易空间是有限的,难以满足社会的跨境支付交易量。
  
  三、区块链技術跨境支付应用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一)监管机构要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范围
   过去几年,我国对于网络金融虚拟货币的交易市场进行了清理与整顿,但这并不代表我国要限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整顿这些交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金融秩序。如今很多国家已经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应该积极应对这一变化,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规范,鼓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制定区块链技术运用的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在跨境支付中打造相关平台,完善区块链支付技术。毕竟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放任发展是不负责的态度,政策引导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风险和发展前景做好平衡。在鼓励应用的同时,要对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各类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二)加强区块链技术运用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区块链应用技术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必然会对传统的金融模式、支付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政府部门、银行、支付机构等要认真应对,并积极认清其对跨境支付带来的影响。如前所述,世界上多国的金融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均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国的金融机构、科研部门也需要不断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开发,积极融入到国际区块链支付市场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减少跨境支付中的技术和制度障碍。比如R3联盟,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主导的区块链跨境支付体系,我国尚没有金融机构加入,政府应该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加入该组织,推进跨境支付信息共享,完善跨境支付条件,减少支付的市场风险。
  (三)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不断提升跨境支付的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模式,但互联网领域的潜在风险是较多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当前,世界各国对区块链技术主导的跨境支付体系的运用还处于调试、探索或试验阶段,潜在风险尚未暴露出来。随着应用范围的拓展,潜在的风险和未知的挑战总会不断呈现。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平台必须要在风险控制上做好前瞻性预测,针对各类潜在的风险制定好应急预案,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好风险预防和宣传,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预防意识,最大限度保护好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1] 卢志强,葛新锋. 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研究[J]. 西南金融,2018(2):23-28.
  [2] 李海波. 区块链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问题解决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2018(11):43-50.
  [3] 邓柯. 区块链技术的实质、落地条件和应用前景[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4):53-61.
  [4] 王晓东,孙泽元. 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国际结算的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2017(7):63-65.
  [5] 李佳.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支付变革及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2018(10):18-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0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