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分别从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安全体系、风险监控与市场规范化程度、专业人才的培养、互联网金融创新技术、互联网金融消费需求变化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模式、金融产品创新模式、融资创新模式、资金理财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金融模式创新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2-0125-03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金融市场原有的消费行为模式,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给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互联网金融业务产生的数据巨大,这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要求很高,否则很难保证金融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增加互联网金融运营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与大数据技术密切结合,对有效推动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数据技术成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尤其在金融风险控制、精准定位目标消费人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导向。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变革。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资金融通、支付方式和金融信息输送方面都不断创新,形成了以网络借贷、在线支付、众筹、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这一阶段是互联网金融萌芽阶段。1997年招商银行网站开通,金融电子业务正式启动。2003年淘宝网和支付宝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开始起步,网上转账、网上支付、网上证券开户等金融业务不断涌现。第二阶段,2005—2012年为互联网金融初步发展,第三方支付、网贷渠道、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相继出现。2007年P2P交易诞生,2011年央行向27家第三方付出公司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里程碑。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为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由于互联网金融门槛低于传统金融组织,2013—2015年一大批企业涌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6月,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12306网站正式支持支付宝购票,全国很多家便利店支持支付宝条形码。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消费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纷纷涌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第四阶段,2015—2016年,互联网金融危机频发。由于相应的监管缺乏,一些不法分子投机行为严重引发了多起轰动全国资金链断裂跑路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政府开始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控,颁布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相关管理规定。第五阶段,2016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推出各种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等便捷的金融服务内容,优化各行各业资金的融通渠道。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大,力图稳定互联网金融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第六阶段,2018年至今,互联网金融平台频频出现爆雷,不良贷款激增,各种违法信贷业务涌现,如“校园贷”“现金贷”等非法集资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加上宏观形势持续不利,互联网金融走入“寒冬”阶段,网贷的成交量和在贷余额数据逐渐创新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在逐步调整,寻求新的转型。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
互联网金融融合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云计算、区块链等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物。互联网金融根据所掌握的大数据信息,形成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一系列全新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直接金融发展的特色。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以及金融融资存在的不足。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属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向多元化的新业态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安全体系
维护和确保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安全,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根本。政府在鼓勵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需要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体系,积极开发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强金融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标准体系,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维护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体系。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获得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越来越便利,在缺少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安全体系保障下,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数据成为买卖的商品,一些企业或个人非法获得用户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给非法诈骗团体、黑客,使个人或组织的财产受到威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与市场规范化程度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为载体,形成的一种全新金融运作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变革,也是未来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伴随者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一些不法投机分子利用金融风险监控的漏洞,给个人和组织带来损失,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在本质是一致的,传统金融所面临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同样要面对,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行业风险将会加剧,影响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受相关法律条文的约束,互联网金融市场运作规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扩张,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方面展开对金融市场的激烈争夺,另一方面就是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争夺。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在国家日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控的形势下,金融风险监控的人才需求缺口最大。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成为关系到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起步比较晚,2018年有25所本科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速发展,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大部分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正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培养出既掌握金融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成为未来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创新技术
金融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需要金融科技来实现。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平台操作模式和流量思维。这种模式提升了金融行业的生产效率,转变了消费者参与金融活动消费模式,但是这只是表层的状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生物识别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其具体流程发生变革,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金融科技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五)消费者金融消费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金融消费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开发,因此,定期对互联网用户进行调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对于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信息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时代涌现出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改变了以往金融消费模式。网络信贷、网络基金、网络保险、P2P、移动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互联网金融产品只有不断升级,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在风险监控范围内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六)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经历了快速发展、遭遇寒冬、转型三个阶段,这也是资产过剩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特征的体现。互联网技术给金融交易带来了新生机的同时,由于其“过度开放”和“进入门槛低”的特性,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钻了空子,出现投机倾向,给社会广大的投资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坏的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首要位置,一方面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采取系列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意图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出台的互联网监控政策直接会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方向和模式。互联网金融健康成长,避免投机现象的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中将会有所体现。
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
互联网金融创新是指综合考虑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构成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具体表现形式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互联网金融工具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制度的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分析,主要从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理财服务创新、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信贷模式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模式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计算与存储模式。大数据技术为金融组织提供了一种运营成本更低、更灵活商业模式,有效地进行资源匹配,提高效率。云端通过分布存储技术,将大数据按照块进行存放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云服务平台类型有政府主导公有云和企业主导的商业云。金融组织需要根据自己的数据量和业务需求选择匹配的云服务模式以及部署方式,将大数据技术的服务价值发挥到最大。大数据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定位,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快速匹配供求双方对金融产品的交易需求,对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现内在规律,洞察和发现商机提供依据,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金融借贷、业务流程创新、风险控制模式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模式离不开科技创新,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模式上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模式
互联网证券业务、互联网银行业务、第三方支付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的涌现,丰富了传统金融业务,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用户的构成来看,第一类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等以自建B2C、C2C电子商务网站为依托,从事电子支付及担保功能支付模式。第二類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快钱。第三类就是微信支付平台,利用原有的交流平台,产生新第三方支付模式,微信支付创新功能包括转账、红包、找零、支付+会员等,一方面便捷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带来更多的乐趣,满足人们对社交支付、情感交流、传达爱意需求。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更高效、更便利、更低成本地为目标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互联网金融融资创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企业以金融普惠为主导思想,满足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对资金的需求,在金融市场中充当中介。主要有P2P网贷、阿里小贷与众筹融资等模式,其中P2P网贷是典型的草根金融,具有平民化、渠道网络化、过程透明化、进入门槛低等特点。阿里小贷是以“网络、数据”为核心的新型微贷技术,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模式。具有目标客户数量多、对融资需求量大、金额小、随借随还、手续简单等特点。众筹融资源于美国,这种模式打破传统的融资模式,使每位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只要对项目与活动感兴趣,就可以进行投资的一种融资方式,这为创业公司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四)互联网金融资金理财创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资金理财的出现,对原有金融市场带来重大的冲击,未来吸引市场上的闲余资金,根据目标客户需求的不同,开发出一系列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借助支付宝已有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出余额宝这种增值服务平台,开启平民理财的市场。这种模式体现用户体验优先、免费策略和长尾效应等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资金理财模式目前分为四种形态,分别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移动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商业银行、互联网基金。每种形态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积极开发新的理财产品。
(五)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金融模式创新
随着电商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中国居民主要消费模式之一,网购用户队伍日益庞大,改变了消费者原有的消费行为,网上支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京东白条、蚂蚁小贷等以及网络消费借贷行业的兴起,培育了大量互联网消费信贷用户。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趋势之一。从目前看持牌转入消费金融成为主要特征,如度小满入股哈银消费金融,微博入股包银消费金融,玖富入股湖北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正逐步走入消费领域。各大商业银行、相关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大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投入,促使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力度趋严,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将更加合乎规范,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和政策环境更加法制化,过去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将逐步丧失。未來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提升客户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加强风险防控的能力。利用科技技术的快捷与便利,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新的资金渠道。
参考文献:
[1] 熊抗韬.大数据助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的探析[J].科技广场,2017(9).
[2] 尹 骁,王明宇.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中国商论,2015(8).
[3] 薛炜星.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现代营销,2016(7).
[4] 范 宇.大数据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6(24).
[5] 荆 典,王婷婷.基于大数据下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7(5).
[责任编辑:王 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9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