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深化合作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强势抬头,单边主义横行。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合作框架的成功范例,有助于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困境。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这个里程碑式的合作刚好10年。值此之际,我们对其现状、困难、展望等进行梳理,对它所呈现的产业组织、社会总产品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推进全球经济气候转好。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作为一个成功的区域性贸易集团,已经成为适应世界经贸形势变化,促进区域内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研究发现,当前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很多进出口项目已为零关税,并逐渐趋于平衡和谐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框架有待深化提质、合作领域不够广泛、合作创造效应不足、运行机制亟待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等。因此,应着力消除非关税壁垒、拓展合作范围、提高贸易紧密度、提升机制水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在两国为世界丰富社会总产品的同时,提升劳动价值,通过互联互通等方式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公平、互惠、共赢,为全球的国家间、区域间和南北合作方面的经贸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共享发展成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南北合作;劳动价值率;社会总产品;命运共同体
   中新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新两国政府在2008年4月,签署了《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FTA),同年10月正式实施。也标志着新西兰实现其经贸历史上的四个“中国第一”:一是第一个与中国展开FTA谈判的发达国家;二是第一个完成中国入世双边谈判的国家;三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四是第一个与中国完成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发达国家。中新FTA签署以来,中新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显著提升。由2007年的37.2亿美元,经2008年的44.02亿美元的转折,已经增长至2018年的182.5亿美元,从2008起算增长了300%以上。这10年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为南北合作的标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的典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
  一、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合作现状
  (一)中新双边贸易波折中持续增长
  自2008年中新FTA协定签署以来,两国双边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对新西兰出口贸易额翻番,而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翻2番。随着两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努力,社会总产品极大丰富,为贸易规模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2008年的44.02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82.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
  中新FTA的签订极大刺激了中国对新西兰的出口贸易,主要产品涉及机电、纺织品等。机电产品是新西兰自中国进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从2012年开始,以机电类为代表商品呈逐年快速递增态势,攀升至2018年的31.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占新西兰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6.7%。纺织品及原料方面,由2012年的10.64亿美元,平稳增长至2018年达到11.1亿元。(见表1)。
  同样,它也刺激了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涉及乳制品等。自2012年以来,中国对新西兰的乳制品进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2.83%,新西兰开始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国。奶粉方面,从2012年开始,其份额就已经稳定在80%左右。(见表2)。
  (二)中新FTA强化了双方的经贸地位
  长期以来,新西兰并非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双方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不多。2007中新双边贸易额仅占中国进出口额的0.17%,2008年约0.2%左右。当中新FTA协定签订后,两国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2018年占到中国进出口额的0.41%。在新西兰对外贸易总额中,中国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2008年,中新自贸区建立初期,中新双边贸易额44.02亿美元,占新西兰对外贸易总额的9.81%,中国位居新西兰第三大贸易伙伴。
  十年来,双方的贸易额逐渐达成相对总体平衡态势。中新FTA签订初期,新西兰反应及时,事前政策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准备充分,以乳制品、液态奶、奶粉等为主的消费品迅速而大量地进入偌大的中国市场。而由于中国正处于产业组织和经济改革政策调整期,对新西兰的机电、纺织类产品输出强度偏弱,中国对新西兰贸易逆差额度逐渐增大,2014年达到历史峰值47.68亿美元。但是到了2018年,随着中国行业技术得到进一步革新后,有关政策和基础布局逐渐调整完成,中国机电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和纺织业呈现爆发式发展,中国对新西兰出口额度增加明显,达到86.30亿美元,当年贸易逆差额度仅为9.9亿美元。双方的贸易总额规模相当,互惠互利的贸易结构也基本符合各自国情。此后,中新两国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发力,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2.5亿美元,占新西兰对外贸易总额的21.83%,中国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由此可见,双方的经贸地位在彼此间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一)中新自贸协议有待深化提质
  自从中新FTA协议签订以来,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稳中有升。但在实际层面,中新FTA协议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促成中新两国的贸易自由便利化,并没对关税做统一规定,仍然以原产地原则作为是否享有特惠待遇的标准。相对于欧盟等经济同盟而言,中新两国并未组建统一机构来对经贸协定进行运作,而仅仅是通过类似信用与虚拟资本的协议来进行规范,这使得彼此在对方国内遭到不公平待遇时,不能上报到统一管理机构处理,而只能依照FTA协议进行调解或仲裁,程序手续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资本循环效率。另外,原产地规定只要50%以上的商品构成由本国生产,就能够享受其特惠待遇,这就使得缔约方可利用原产地规则漏洞,借道第三国出口来避开反倾销调查及关税,并从中谋取额外利益。在原产地证的实际操作中,其規则边界难以界定。例如:美国针对中国的部分出口商品,将原产地规则标准提高,其本质上是为了征收高额关税。在中国和新西兰的原产地证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类似这种情况。   (二)中新产业合作领域有待拓展
  中国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涉及农业相关的项目,是结合自身商品结构的一种有限开放。如:奶制品业、羊毛业。乳制品对于新西兰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且是弥补中国不足的产业之一。随着协议的签订,中国放宽对农产品的税率,而从短期来看中国对农产品依旧实施保守政策,这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奶制品的进口从而使互补优势发挥有所下降。这首先是由于中国农业的有限开放和配额制度限制了两国乳制品方面的合作,且受到两国地理位置较远和运输条件有限的影响,新西兰对中国乳制品出口并没有质的提高。同样,新西兰虽承诺对中国出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但由于其国内市场有限,经济体量不大,中国出口产品规模也并未出现高速增长态势。以机电产品和纺织类产品为例,自FTA协定签订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出口新西兰也呈现出波动增长,并反复平衡的趋势。所以,从两国全社会的劳动价值率上看,均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更多地发挥其效益。如何实现中新两国产业的优势互补,两国还要在自贸协定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协商,推进全社会劳动价值的彰显。
  (三)中新经贸创造效应还需加强
  中新自贸协定展示了发展中国国家与发达国家的里程碑式贸易的创造效应。示范意义不可谓不大,对中国的经贸国际地位提升明显,而新西兰在这个方面也得其所,双方优势产品顺理成章地更好彼此输出。可喜的是,双边的进出口规模在全球的比重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还存在的合作带动效应不足等问题。从双边紧密交流或投资角度看,两国之间金融、文化、教育等合作还不到位。就中国和新西兰来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还显不足,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等,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在中新FTA协议合作效应中,由于两国货品差异,高位构成部门的资本因为利润率低而向低位构成的部门转移,结果高位构成部门的产品因资本的减少、生产量的降低而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使商品价格和平均利润率产生变化。这就拉低了中新两国社会总产品的总供给,产品贸易构成和合作交流不够理想,两国的经贸创造效应往往容易低于预期。
  (四)中新自贸机制亟待持续优化
  首先,协议规定两国在投资方面要给予对方投资者以国民待遇,并给与其不低于第三国的待遇,但实际执行情况不是很好。比如:中国的鹏欣集团收购新西兰牧场失败的案例,鹏欣集团想要收购牧场肯定会涉及到土地问题,而中国土地使用权收购与新西兰土地使用权收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国家对于土地都是非常谨慎的,鹏欣集团的收购申请因为涉及到土地问题而被驳回。其次,奶制品方面的负面信息,使得中新奶制品进口存在灰色地带。一些企业或个人购买新西兰奶粉时,常通过水客夹带或零散购买转批量进口等方式流入中国,使得非法进入中国的新西兰奶粉数量激增,从而使中新双方蒙受损失,一些数据也无法统计核算,而仅靠限购法令很难杜绝民间走私行为。第二,关税减让政策。中国对新西兰一些领域的进口产品FTA覆盖率不够,配额限制问题显而易见,新西兰经济又高度依赖中国贸易,因此在双边贸易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2016年,新西兰对我国出口新西兰的钢卷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此外,虽然新西兰已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还未将这一共识落实到具体法律条例中,这在双边贸易中仍缺少可操作性。
  (五)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加剧。
  近年来,美国因自身经济困境和大环境影响,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施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逆全球化经贸政策。美国一意孤行,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当前美国挑起与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在内的多国或区域经贸摩擦。美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却不受国际贸易准则约束,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令人不齿,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带有忠实商品拜物教思想。据中国新华国际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发起贸易保护主义约拉低了2018年全球增速的1.6个百分点,预测2019年还将继续拉低1.1个百分点。全球资本周转和货品贸易同在一个世界里,许多国家深受其害。或饮鸩止渴地采取冷战保护措施,或必然受到社会总产品价值链条的大环境影响。中新自由贸易区在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初期,两国经贸发展确实受到了影响,一些指标性经济数据有所下降,经贸交流的频次、资本价值周期和效益均有所降低。可以说,这些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地球上的发展成果没能很好实现共享,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三、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深化合作的路径分析
  (一)积极消除非关税壁垒
  首先,加强对中新自贸区关税优惠落实。让双方企业更好的运用优惠关税的政策,以充分实现中新双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可探索在电子商务、环境与贸易、竞争政策、自然人移动和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市场准入等新范畴推进持续深入的税务优惠合作。其次,推动中新两国口岸管理能力建设。通过中新两国技术标准、协议法规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协同制定环保、健康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积极消除两国贸易中可避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降低两国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再次,深化中新两国海关部门的合作。对通过程序进行有效的简化和协调,推动货物通关便利化的海关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拓展经贸合作范围
  首先,拓展科技创新合作。在牧场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既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新西兰新近发展的一些工业,如:炼钢、炼油、炼铝和制造农用飞机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通信技术、高铁、移动互联网在全球有比较优势。双方可以在这些内容上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其次,拓展深层产业合作。新西兰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中国在这些领域偏弱。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主体,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工业体系门类的国家,新西兰在这些方面相比不及。双方可以尝试在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间到产业内分工的贸易转型。最后,拓展服务贸易合作。服务贸易是其它贸易的风向标和润滑剂,以自贸协议为契机,加强中新服务贸易机制体系建设,推进生产性、消费性等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三)提高双边贸易紧密度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两国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在双边贸易中发挥了互补作用,成功地扩大了双边贸易往来和贸易额。与此同时,可探索在文化、金融、教育等方面进行紧密度粘合,延伸到双边贸易的各个环节和进程。中国可积极借鉴新西兰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开放,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市场主体在华投资。如:积极学习新西兰银蕨牧场在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先进技术,学习新西兰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管理,学习其在教育、金融领域的贸易服务等方面建立的先进体系,学习该国在资本循环、信用与虚拟资本、区块链推动扩大再生产的运行。新西兰可在探月工程、轨道交通、深海科学装备、通讯技术等方面与中国交流。除了相互学习借鉴之外,双方还可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等风险共同建立了金融监管和防范机制,在保持资本增值的同时,注重资本循环周期及其可持续发展。以此,不断提高双边贸易紧密度,增强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区域和全球经贸发展。
  (四)提升战略机制水平
  首先,中国和新西兰有着来自历史的深厚情谊,都应持续深化政治交往。继续提高政治互信,尤其要加强两国政府高层间和民间的深入交流。两国应当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增加高层交流频率,以便对彼此政策形势、市场情况有更深的了解。两国可定期、不定期开展双边活动,从政策、协议、实践等方面及时处理自贸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确定FTA协定中内容法律化地位。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自贸区符合中新两国共同利益。不可否认,两国国情不同、法律不同,协议执行力也存在差异性。两国应将FTA协定中内容以本国法律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可以提高协议内容执行的效率,推动信用与虚拟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丰富社会总商品,推进双方和全球贸易发展。最后,提升彼此政策的监督和沟通机制。为进一步解决自贸区发展中的障碍,要继续强化敏感贸易品监管,中新双方在涉及相关产品进出口政策时,要注重关注其在自贸协定框架中的地位问题。重要的是,兩国要加强该过程中对彼此政策的监督,发现对方有超出FTA协议范围的政策时,要正面积极交涉并协商解决,而不能一味以制定反制政策来应对。中新及其它国家(地区)应更多地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相互合作,不断深化交流,活跃全球经贸市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2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