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区块链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金融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6-0070-02
  引言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去信任化和中心化为基础,集体维护的一种数据库技术。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任何参与到其中的人都可以利用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传输、账目的记录、合约的签订等操作,信用共识的达成无须中间方的参与。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分布式账簿。在这个数据库中存储了所有的交易记录等信息,并利用密码协议的方式保证其不可更改性。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许多国家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区块链在我国也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金融等领域得到高度重视,研究区块链及其应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明确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设想,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必将出现更快的进展。
  一、区块链对金融业的影响
  (一)区块链对数字货币的影响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从出现以来,虽然各国央行尚未承认其货币属性,但是确实对传统货币体系带来了直接影响。随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大行其道,世界各国也纷纷对这一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視,多个国家的政府正在试图建立一套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体系。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币成本,而且对于央行更好地管理货币流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对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势在必行。
  (二)区块链对征信管理的影响
  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征信始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征信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征信体系基本建成,但是信息不完整、征信数据造假等问题仍然存在,对于征信系统功能的顺利发挥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推动征信管理去中心化发展,有明显好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实现数据的及时记录,并且保持了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加上分散存储,更是决定了信息无法篡改,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获得征信信息的成本得到控制,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都远超传统征信系统。显然,区块链技术可通过优化征信系统的方式,推动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区块链对证券业的影响
  证券交易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基于中心化组织的金融模式。根据相关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证交所一方面面临着网络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困扰,另一方面资本合规性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而区块链技术引入证券行业之后,不仅可以凭借自身分散存储的特点而更好地抵御网络风险,而且也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数据的公开、透明,这对于合规性检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区块链技术对于证交所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证交所领域的探索早已开始,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纳斯达克在2011年开始了区块链研究,并于2016年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Nasdaq Linq。这个Linq平台可以将资产交易情况适时的展现给投资者,并为私人股权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四)区块链对银行业的影响
  1.降低银行成本。银行同样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化”金融机构。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要构建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而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无疑是异常巨大的。虽然中心化可以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系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对银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去中心化”,通过分散记账、集体维护的方式,能极大地降低银行数据维护成本。
  2.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业务处理效率偏低始终是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银行承担了大量清算、转账等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业务,这不仅极大地占用了银行的人力资源,而且费用也异常高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直接去掉了中间环节,交易双方直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快速的结算,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操作简单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结算、清算的速度,同时在资金整体利用效率方面也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3.降低银行管理难度。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投入巨资用于强化客户信用审核,以更好地防范风险。实际上,如果银行能够自行组建区块链,那么不仅可以保证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对于异常交易的识别也同样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在客户信息加密共享之后,可以帮助银行节省大量的客户识别工作,并且在分享分布式账簿之后,也能动态地监控用户所有账户的交易信息,及时发现异常,为银行呆账、坏账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应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金融领域监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引进时间不长,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实践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这种情况下,传统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显然难以有效地规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为。特别是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以及去中心化特征,更是在客观上对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同样没有直接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内容,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出来。
  (二)技术制约问题
  区块链技术产生于欧美国家,并且目前的主流研究成果、成功应用案例基本上都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虽然在区块链技术层面也同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都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区块链金融严重缺乏相关项目开发的经验。技术不足,成为制约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问题。   (三)标准缺失问题
  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标准大战已经打响,“得标准者得天下”也同样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金融机构的广泛共识。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在内的R3 区块链联盟早已开始了全球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希望能够通过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保证各参与成员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而我国虽然也同样认识到了争夺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话语权的重要作用,但是金融行业中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标准缺失,也是影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广泛应用的现实问题。
  (四)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无疑是金融业最为关键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日渐渗透,也同样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去中心化的运作机制必然导致中央政府对金融产业控制力度的减弱,尤其是一些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削弱,对于国家金融安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二是客户端风险仍然普遍存在,如比特币钱包通常安装在用户的电脑上,而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其财产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三是用户匿名化会导致操作失误后,相关权益的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当然,安全问题绝不意味着因噎废食,而是要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全面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三、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应用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区块链金融法律法规
  在金融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强化金融机构绩效已成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善区块链金融立法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应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将区块链金融技术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之中,为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实际情况,探索制定专门的《区块链金融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使其能够有效地对区块链金融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起到支持、规范和保护作用。
  (二)加强区块链技术研发
  鉴于技术建设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相应的研究开发项目。可以由央行等机构牵头,重点在跨境支付、银行跨行结算、数字货币、证券发行等方面加强研发,构筑若干通用型的应用服务平台,为金融企业开展相应业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要结合金融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各自的特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区块链技术真正意义上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出积极的努力。
  (三)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来,增强我国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全面强化国内金融新技术监管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应积极研究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参与到国际区块链金融标准体系中来,及早提高我国的区块链金融标准技术体系。
  (四)防范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风险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尝试不同区块链场景模拟安全试验,将债券、股票等交易情景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不断的试验积累经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多种金融场景下的安全应用。另一方面,要研究区块链应用的风险问题,探索新的监管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坚决打击非法融资、诈骗、洗钱、侵犯隐私等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  任安军.运用区块链改造我国票据市场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6,(3).
  [2]  刘一方.區块链技术拓展信用安全的无限可能性[N].上海证券报,2016-03-31.
  [3]  蔡然.区块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8,(1).
  [4]  张正平,刘云华.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农村金融中的应用及完善[J].武汉金融,20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15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