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扶贫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产业扶贫工作当中,不仅促进互联网成果的转化,也使得产业扶贫工作具有可持续性。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工作,对更好地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产业扶贫;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9日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电商扶贫、科技扶贫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到2017年7月借助网络激发了全国2.65万家民营企业对接2.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工作。可以看出,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推动产业扶贫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产业扶贫”在扶贫工作开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相关概念
(一)“互联网+”。“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实践成果,是指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传播平台,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深度融合,创造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不是简单地与各行各业和生活的各个层面相加,而是将互联网的成果应用于传统行业之中,满足行业和社会领域的发展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社会的创造力。
(二)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SWOT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分析研究对象主要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然后根据系统分析思想,把各个因素进行相互匹配并加以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最终依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对策等。这种方法一开始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SWOT分析
“互联网+”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产业扶贫更是具有深远意义。“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的SWOT分析,是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对的策略,更好地促进“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发展。
(一)优势分析
1、定位需求精准。互联网以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信息更加开放和透明,打破了信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多样,需求不一,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进行分析,能对不同贫困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精准扶贫;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产业相结合,能够让生产者准确对接市场需求,对生产进行合理规划,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2、交易成本降低。传统产业扶贫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成本,而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各种资源的传递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将产业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减少中间环節,能够降低信息搜集、信息交换和决策的成本。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使科技代替人工,让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成为了可能,从而有利于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如利用互联网的遥感技术能够进行矿产、水等资源的调查,对气候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扶贫的效果。
(二)劣势分析
1、“互联网+”理念普及程度不够。虽然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但还有许多地方对“互联网+产业扶贫”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将其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导致当地政府和地方媒体缺乏宣传,“互联网+”理念普及程度不够,贫困户、企业都对“互联网+”理念缺乏了解,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
2、互联网专业人才缺乏。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对互联网应用认识不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难以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需求,思想闭塞容易对互联网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三)机会分析
1、互联网相关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具有广阔前景,我国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大力拓展互联网与领域深度融合,巩固网络基础,强化应用基础,做实产业基础,保障安全基础。2015年12月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各种相关政策决定都体现了国家对“互联网+扶贫”工作的重视,政策倾斜为“互联网+产业扶贫”带来了的重要机遇。
2、各主体积极参与。“互联网+产业扶贫”工作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企业、贫困户都积极参与到其中。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发放专项资金,从金融、基础设施以及人才等方面多角度加大对“互联网+产业扶贫”的扶持力度。贫困户自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也积极参与,主动参加知识技术培训,有能力的贫困户自己小规模创业,以互联网为平台对外销售产品。企业利用互联网改进生产技术,享受优惠政策,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四)威胁分析
1、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偏远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灾害频发、气候恶劣,难以抵抗自然风险,而互联网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搭建平台,显然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不具备互联网应用的良好物质基础。
2、监管法律法规缺失。目前来看,“互联网+”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已经受到多方重视,但“互联网+产业扶贫”发展仍不太成熟,企业和个人科学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意识不足,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给信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应对策略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扶贫的SWOT分析,要充分发挥优势,利用机遇,克服弱点,化解威胁,制定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突出政府引导。产业扶贫属于政府的社会职能,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但是政府存在失灵的情况,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仅靠市场来发展生产是行不通的,因此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市场和社会同样要积极参与。政府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制定政策支持“互联网+产业扶贫”的发展,各企业也要积极探索与政府合作的新模式,为“互联网+产业扶贫”注入活力。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道路和网络的覆盖面,提升互联网在贫困地区的普及率,降低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进当地企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互联网平台,使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完整的服务体系。
(三)发展专业人才。一方面对贫困地区的居民进行技术培训,“专家下乡”为贫困地区送技术,定期举办培训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互联网知识的普及,提升当地居民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培养互联网的思维;另一方面引进人才,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培养既懂得互联网技术又懂得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下乡扶贫的互联网人才给予相应补贴,重视贫困地区的人才建设,使其积极主动投身贫困地区发展的事业。
(四)加强互联网建设。“互联网+产业扶贫”中有市场逻辑,难免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的问题,政府要完善互联网监管制度,加大对互联网监管,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增强信息透明度。在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包括贫困户信息、产业链和电子商务交易的综合性的贫困地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和共享。
(五)完善延伸产业链。使农业、加工和销售、旅游、餐饮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扶持力度,但产业发展不能局限于低层次产业链,要依托“互联网+”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创新,拓宽产业营销渠道,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坚持以顾客为导向,并对产品服务形成反馈,形成完整的高端的产业链。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2015.7.4.
[2]楊艳军.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河北省“互联网+”特色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J].经济论坛,2019.7.
[3]郑志来.“互联网+”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路径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