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实践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贫困发生的特质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即大规模的“普贫”现象已有所缓解,贫困问题的区域“异质性”特性明显。因此,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推动县域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创新。本文以产业扶贫理论为基础,从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出发,结合休宁县泉水养鱼产业扶贫现状,发现现有模式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扶贫;扶贫模式;泉水养鱼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5日
产业扶贫是以精准为前提,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通过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甚至带动贫困地区致富。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是基于替代生计模式、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三者融合提出一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其要点是注重原生态品质的保持,着力“区域属性”的深度开发,注重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这一模式为县域产业扶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泉水养鱼特色产业为例进行产业扶贫分析。
一、泉水养鱼产业扶贫现状和发展模式
休宁县位于皖南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山高林茂,溪流众多,雨沛泉丰,纯净水质与清凉气候的共同作用,为山泉水养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休宁县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便利、旅游业发达,且休宁县泉水养鱼历史悠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泉水鱼以草鱼为主,搭配红鲤鱼等,由于山泉水水温较低,并以当季农作物为饵料,泉水鱼长得很慢,年增重不到1斤,但具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
休宁县针对泉水鱼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即政府引导和规划建立合作社,合作社按养殖户的要求在鱼苗投放季节统一采购,并以优惠价格提供鱼苗,保证规格质量且缩减农户支出;合作社负责在泉水鱼养殖的各个环节向养殖户提供专业性技术支持,对鱼病防治的药物保证平价供应;合作社对成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农户和贫困户的利益,有效预防市场波动对农户所造成的损失。休宁县政府先后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对贫困户修建泉水鱼池塘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扶持泉水鱼产业快速发展。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生产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泉水养鱼产业扶贫模式的不足
(一)人才匮乏。人才匮乏是限制泉水养鱼产业发展完善的关键性因素。一是贫困地区由于受基础设施条件、人口质量、教育水平和自然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意识淡薄,自身人才紧缺;二是由于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晋升空间较为狭小、人员待遇相对偏低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工作生活条件差,缺乏人才激励体制,且人才资源开发系统尚未健全,激励机制不到位,对人才缺乏相应的吸引力。休宁县泉水养鱼中同样存在管理、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合作社现有人员年纪普遍较大,后备人才短缺,这也严重影响泉水鱼产业的发展。
(二)农民素质较低,思想固化。贫困户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第一,贫困户脱贫意识消极,依赖政府,观念保守多数农户“等、拿、靠、要”思想较为牢固,思想素质仍然较低。第二,思想观念落后,关注眼前利益,经营良好的农户出于盈利性考虑,对贫困户的带动意愿低,无法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农民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不足。面對自然灾害,无法解决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面对农产品滞销、抗病毒能力弱等暂时个别性问题,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产业规模小,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差。第一,农户和贫困户对合作社的认识理解不深,合作意识淡薄;合作社发展缓慢,基层政府重视程度有限;合作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带动能力有限,发展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第二,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但是由于政府的扶持资金有限,扶持范围较窄,并非泉水养鱼合作社得不到政府的资金补助,导致合作社经营困难。第三,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的随意性强,规章制度和监管体制无法落实,约束能力较弱;且由于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造成合作社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四)扶贫资金短缺,使用效率低下。第一,产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扶贫的中央的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是产业扶贫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对于整个扶贫工程建设的需求资金来说十分有限;第二,依靠贫困户自己筹措产业发展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小额信贷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但贫困户则因贷款风险大、额度大、手续繁杂,导致扶贫产业建设资金短缺;第三,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投入成果不明显,带动脱贫能力较低,脱贫成本较高。
三、完善泉水养鱼产业扶贫的建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政府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教育,改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贫困户的文化素养。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扩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防止人才外流,同时政府要吸引村民积极返乡创业,扩大新型产业主体的力量,为返乡创业的人员提供支持;第二,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对贫困户进行技能指导,学习相关知识,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的基本技能。政府要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性,提高产业扶贫效率;第三,针对当地农户“等、拿、靠、要”等落后的思想观念,应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脱贫意识,加强贫困户的精神文明建设,帮助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劳动光荣、主动脱贫光荣的观念,减少贫困户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加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积极促进贫困户与地方政府之间积极的良性互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潜能。
(二)增加筹集扶贫发展资金的渠道和效果。第一,政府作为产业扶贫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应继续加大对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工作。同时,提高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项目资金支持额度,针对自种自养、农业务工、入股分红等不同项目类型和不同产业类型,科学确定不同的支持力度,引导贫困户、带动主体实施或参与最合适的项目、发展符合方向的产业,实现支持资金效益最大化。创新项目支持方式,积极推行按效益奖补、物化奖补等有效方式,确保实现项目目标。第二,针对自筹资金的问题,金融机构应降低项目贷款门槛,同时加大宣传金融政策力度,并且持续跟进村内产业项目的发展进程,提供资金贷款支持;应落实扶贫贷款政策,精简贷款手续,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第三,针对泉水鱼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休宁县应由合作社牵头建立泉水鱼加工企业,对泉水鱼进行加工,延长泉水鱼生产产业链;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整合、“互联网+”等各种新型手段,支持引导“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积极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自产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依托“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三)扩大规模,加强合作社抗风险能力。第一,加大对贫困户的支持,把带动贫困户作为支持新型农业主体的必要条件,发挥贫困户的主体地位,组合运用订单、劳务、服务、租赁、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和相应分配方式,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推介,实现生产规模扩张,增强抗风险能力;第二,合作社必须制定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强化指导服务,积极主动推进。进一步加强与扶贫、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形成推动行动实施的强大合力。各乡镇推进落实产业扶贫行动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汪雷,周旭.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特色产业扶贫中发挥核心纽带作用——安徽省休宁县泉水鱼产业的扶贫实践调研[J].中国合作经济,2018(10).
[2]汪年逸.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基于砀山县和休宁县的扶贫实践[J].安徽财经大学,2018(4).
[3]白艺菲,刘宛泠,吴伊璇,陈尚泽.湖北省产业扶贫问题研究——以李场村稻虾养殖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