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科技扶贫的实践与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宁夏科技扶贫指导员工程实施为例,阐述了近几年宁夏科技扶贫的主要措施成效,以及科技扶贫对科技创新及科技扶贫服务体系构建的推动作用,简要归纳了宁夏科技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扶贫;措施成效;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0-0250-02
宁夏是中国内陆西北地区地域面积不大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宁夏的中南部山区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其中西吉等7个县(区)被列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3]。这些地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多角度发力,推动精准脱贫。
宁夏科技厅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工程,选派100多名科技人员与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建立“一对一”的定点帮扶关系。科技人员通过引入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理念等,使扶贫措施真正由“输血”式转向“造血”式,有力提升了贫困村发展内生动力,效果十分显著。几年来,科技人员在贫困村实施科技推广与服务项目639个,投入科技资金7000万元,为贫困村争取扶贫项目464个,争取资金24704.54万元,引进推广新品种675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534个,培养科技示范户9534人,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体经济305个,指导改建新建牛棚9097个,建立青储池1510个,举办培训班1963期培训131577人次,现场指导20794人次,发放资料196042份(册),科技人员帮扶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累计脱贫销号75个贫困村,使一批科技人员成为贫困村的脱贫领路人。
1 科技扶贫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1 扶贫措施
1.1.1 科技培训
宁夏贫困地区人口综合文化素质低,农户接受新知识能力弱、途径少。科技人员以科技培训为首选措施,向贫困农户大量开展国家政策、科普知识、种养殖先进技术及农村创业、经营管理方法培训,提高贫困区群众综合素质和依靠科学科技开展生产经营的理念。共举办集中培训1963期培训农民13万余人次,为贫困村培养了一批产业骨干、技术人才、职业农民。
1.1.2 技术推广服务
科技人员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展示,现场技术指导,入户跟踪服务,技术咨询等对农户开展科技服务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现场指导2万多人次,发放实用技术及政策、科普资料20余万册,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9534户。
1.1.3 领办实体经济
农村实体经济在组织、服务农民,发展品牌农业、开拓市场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4-5]。科技人员通过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开展技术政策咨询服务等,扶持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体经济305个,为贫困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产销对接发挥了巨大作用。如,科技人员领办的盐池黄花菜、同心鸡大腿红葱,原州区养殖等合作社,已成为带领贫困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1.1.4 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百名科技人员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464个,资金24704.54万元。陈卫民为盐池县盈德村争取村容村貌整治及妇女创业等项目资金2000万元,建设了该村人畜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谭政策为红寺堡东源村争取的人畜饮水工程,让多年来饮用窖水的移民群众开始饮用自来水。资金的整合,有力支持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事业发展,推进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此外,科技人员还通过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帮扶电商创业等开展帮扶。
1.2 扶贫成效
1.2.1 提升了贫困村群众综合素质,培养了大批乡土科技人才
贫困群众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培训,转变了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熟练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农户达到80%以上。培养的科技示范户、农村实体经济成为贫困地区科技传播的主要载体。达到了扶贫扶智的目标,为培养农村科技创业人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平台。
1.2.2 促进了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科技人员深刻研判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经济情况,针对贫困村传统产业品种退化、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科学种养殖技能的深入示范推广,有力提高了农户生产管理技能,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户增收贡献了科技力量。
1.2.3 为贫困村培育了新兴主导产业,促进了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
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动力。科技人员张清云、陈卫民多方调研,将黄花种植确定为助推盐池县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开展黄花全产业链科技元素投入和应用,使黄花菜产业成为取代小麦、玉米等产业的新兴主导产业。李锦馨通过科技培训、指导,让泾源县米岗村建立了投资少、效益高的花卉种植产业,取代了效益极低且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苗木种植产业。
2 科技扶贫对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推动作用
2.1 科技人员在扶贫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选派广大科技人员扎根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是让科技人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社会的直接有效途径,也让科技人员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极好的历练和成长。经调研,科技人员通过在农村一线开展扶贫服务工作,精准掌握了农村农民对科技的实际需求,促进了科技人员科研方向与生产实际接轨,有利于产、研、用的有机结合;来自高校的科研教师认为,通过扶贫工作了解了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探索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基层艰苦复杂工作锻炼,增強了科研人员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以及对贫困群众的同情和爱,激发了他们服务群众、社会的热心,使广大涉农科研人员真正成为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研专家。 2.2 促进了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移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难,难以破除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以来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宁夏科技厅实施的科技扶贫“百人团”工程,让科技人员累计在贫困村推广新品种675项,新技术800多项,为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创造了科研产业化道路,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在贫困村的转化推广。
2.3 构建了科技扶贫服务体系
宁夏在实施选派科技人员驻村结对扶贫中,针对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目前,探索建立了组团服务方式。即为每个深度贫困县建立了一个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各服务团的科技人员按照结对村距离相近、产业相似划分为科技扶贫工作队,同时为每村选派1名乡土科技特派员。选派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扶贫指导员与乡土科技特派员深度对接,通过培养科技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构建了省级科研人员+乡土科技特派员+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扶贫服务体系。
3 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宁夏科技扶贫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了科技扶贫新模式,构建了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為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客观和主观问题对扶贫成效影响较大。
3.1.1 客观问题
贫困村均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在村里的大多数为老、妇、弱群体,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极低、大多数不具备劳动能力,接受技能培训难度大,是制约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客观原因。同时,宁夏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农业产业规模小,销售难,“菜贱伤农”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户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科技人员开展前期开展技能服务难。
3.1.2 主观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为支持科技扶贫指导员工作,自治区财政每年为每个扶贫指导员给予4.6-12万元科技项目经费,用于开展技术推广、科技服务、培训等工作支出,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科技人员更深入的开展扶贫工作。二是激励政策不足。目前,对科技人员最直接和兑现的激励政策是每人每年给予1.08万元驻村扶贫生活、交通和食宿补助;为科技人员购买了扶贫工作意外保险,个别科研单位给予了适当津贴。但是在单位评先评优,职称、职务晋升,以及减轻高校教师教学任务中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大部分高校科技人员都要利用周末时间和假期时间去开展扶贫服务工作,使科技人员工作量大,任务重,难以保证驻村扶贫工作时间;同时,院校未将科技扶贫工作纳入年底个人效能考核,科技人员服务社会成效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人员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面对贫困村的复杂环境和群众思想,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和工作策略,扶贫思路不够开阔,也有极少数科技人员用心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够,工作不够扎实。四是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人员少,对该项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协调服务不够。
3.2 建议
为提高科技扶贫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扶贫效率,让科技扶贫发挥最大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3.2.1 建议加大自治区财政对科技扶贫的专项资金投入和灵活管理
一方面是加大财政对科技扶贫总的资金投入量,另一方面是在资金分配中破除“一刀切”方式,对一些科技人员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扶贫成效突出的,或是一些极度偏远,帮扶难度大的村,根据工作内容适当增加扶贫资金。
3.2.2 建议健全和加大激励政策
明确科研院校及贫困县科技部门职责,要求科研院校对承担科技扶贫工作的科研人员给予工作时间上的支持,保证扶贫工作时间,并将扶贫工作量和成效纳入本单位年底考核,给予扶贫科技人员优先评优评先和职称职务等物质、精神和政治方面的激励。科技厅对扶贫工作成效突出的科技人员在表彰奖励的同时给予科技项目申报上的倾斜支持,对科研院校和贫困县科技部门在管理方面进行年度考核,对在该项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表现积极,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缺乏工作经验和服务意识的科技人员给予培训引导。
参考文献
[1] 刘峰.宁夏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路径与对策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 李壁成.按韶山,黄占斌,陈莉萍,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扶贫战略研究[J].2002(3):107-108.
[3] 牛国元,俞鸿燕,赵功强.论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3(8):110-115.
[4] 滕海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农业,2015(22):27-28+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7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