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促我院实践教育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我院师生特点,从理论上研究科技创新社团在实践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我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人才为目标,从实践方面探索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方法和途径与大学生思维、能力及意识形成的关联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社团;实践教育;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042-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theoretically study has conducted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sociations in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Sett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and explo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thod and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soci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independent colleges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不仅是读好书,更是用科学态度和方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索、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1]。对于高校来说,作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起点,有必要担当开发学生创新原动力,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近年来,各高校在全民创新、全民创业的号召下,广泛开展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为主体项目作为突破口,积极通过社团建设培育和发展具有创新原动力的人才,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社团利用自身的主导性和引导性,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
  在三中全會教育工作中也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实践教育的信号,但是对于建校近十年的独立院校来说实践教育怎么走,按什么方式走基本都是一片空白。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发展需求为目标,以竞赛、比武活动为纽带,鼓励大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感兴趣的团体组织,对丰富大学生生活和美化校园文化有重要的地位[3]。
  一、我院实践教育和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指导老师积极性低。因为每位高校老师每学年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如果再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势必又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投入更多精力的工作量,却不能在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来体现,使得指导教师主动指导学生参加研究工作的意愿降低,逐渐失去指导学生的内在动力[4]。
  2. 学生热情不足,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既缺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必要知识储备,也欠缺研究课题的自信心,再者,学院缺乏通过适度的激励政策来有效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中,造成了大学生加入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更有学生被动参与或抵触情绪参与的情况。
  3. 评价机制缺失,即重“结果”不重“过程”。一般是通过“结果”,如比赛成绩等,而对于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也可以说,在该过程中成果的产生,参与者在活动或竞赛中所做的贡献,付出的时间等等都很难认定,然而在这“过程”中正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社会需求的实践教育特别注重的问题。
  二、社团建设对我院实践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积极推动作用
  我院作为西部区域条件下的本科独立院校,由于生源质量和办学的地域性决定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应用性、服务于地方一线的生产服务人才[5]。因此,实践教育占有突出的位置,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主要表现在:
  (一)社团建设对我院实践教育的作用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崛起与学院的成长都有现实意义,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社团组织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老师积极性以及学院教学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的主要渠道。为充分发挥社团对我院科技创新的作用,学院和各部门应重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其引导和扶持力度。
  (二)社团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是理论联系实践重要载体验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具有科技创新的愿望和意识,由于基础知识准备不足或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没有参与科技创新获得的动力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实践引导。但是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缺少理论知识,具体来看,当前制约在校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在校大学生有创新实践的愿望,但缺乏专业指导。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完成必须的专业课之前,对科技创新所需的创新点并不清楚,更不了解专业知识的前沿领域,对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动态和创新点无法把握。   2. 对科技的重视态度和身体力行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反差。一方面在精神上或意识上寻求创新,表现出较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却不知道怎样开始,无法把握科技创新的研究方向,以至于只能在行动上缓慢摸索前行。
  3.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有满腔热情,但在团队协助,研究方向上毫无目的,并缺乏足够的探索勇气和研究能力,仅凭热情还不足以支持大学生持续的创新实践,所以以学科竞赛为主题的社团组织更好地将有志于科技创新的同学凝聚起来。
  (三)社团组织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重要桥梁作用
  教师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指導者[6],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科技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老师的方法掌握研究的途径,让学生尽快度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迷茫期;另一方面教师将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科研项目让学生练手,为学生参与到科技前沿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四)社团的组织形式以及适合我院的社团类型
  研究适合我院的社团形式和组织形式,改变现有行政体制下的社团环境,建立以个人兴趣、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的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社团。
  (五)社团成果评价机制
  探究对学生和老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奖励和激励机制。
  三、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科技创新社团的组织和机制建设
  要切实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能动性、号召性、广泛性及可扩展性的特点,使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成立“智能汽车”、“无线电航模”等科技创新社团,为科技创新活动开好头
  把在竞赛中取得过成绩同学聚集起来,作为社团负责人,吸纳和培养低年级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在这期间可以组织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一起交流,相互沟通,形成老队员带新队员,高年级带低年级,提高学生的培养速度和培养队员友谊。
  (二)探索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渠道[7]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院资助体系,加大科技竞赛资助力度,加强领导对竞赛花费监督和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增加指导教师工作量,积极提高指导老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三是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可以采取企业冠名等方式将学生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搭建互惠平台。
  学院科研部门出台“苗子工程”项目,鼓励学生和教师通过培育现有技术,完成核心技术转让,在技术孵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方式,了解到产品开发过程、产品测试要求和产品资料规范化处理步骤等,逐渐形成工程设计概念和掌握行业标准。
  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每年举办“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以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来完成项目的立项申报,通过一年的时间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并达到立项要求的参数指标就可以申请项目结题,学生书写项目结题报告、工程演示、答辩等环节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完成,起到监督、咨询作用。
  通过“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体系,让在校大学生从大学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科技创新项目,经过教师和学长的耳濡目染,逐渐具备一定的项目经历,为接下来的各类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良性激励机制
  调动科技创新社团中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的建设、开展,学院就必须有效调动这两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2016年学院关于竞赛发布了《学生竞赛管理办法》文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对所涉及的竞赛分为A、B、C、D四类,如表1所示,根据学生参赛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同学的积极性,从政策上保证了实践教育的落实。
  表1 竞赛项目分类
  (四)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社团培养了更多的学生有能力参加各项比赛,积极开展纳新、培养新人
  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性地采取义讲和一带一的方式,即老师定期义务讲课和老队员教新队员相结合。促进了老师对学生的方向性指导,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磨合了队员间的默契,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提供了良性发展模式。
  四、我院实践教育成果
  自2012年实施科技社团建设以来,每年都会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和互联网等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到各类比赛中来,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了近500人次学生。
  从建团至今社团参加各类大赛有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能力设计大赛和智能汽车竞赛等,荣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66项,先后有201人次参加省级竞赛荣获嘉奖,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名列前茅,为学院的实践教育探索了方向。
  五、结束语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科技创新社团的建设、组织形式、教师机制等在实践教育的作用,为我院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管理方面找到一条适合我院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将基础研究、教学与科技创新直接联系在一起,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为我院在实践教育探索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宏宇,邵克勇,张会珍,等.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持续性创新能力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15-17.
  [2]韩巍,赵金子.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信息,2009(33):930.
  [3]蒋文海,张绍浩.试论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创新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67-68.
  [4]吴慧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2-13.
  [5]Peng Han, Kean Cheng.The explora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
  cal Innovative activities[C].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10:177-181.
  [6]李洪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4).
  [7]刘敏,朱骞.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文教资料,2013(23):13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