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觅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为揭示信息觅食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本文梳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11~2017年研究文献,采用科学系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发文数量前十位国家、前十位机构、前十种期刊、前十位作者、ESI 高影响力论文和前十位学科领域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讨论信息觅食的国际研究进展,以便为我国信息觅食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Web of Science;信息觅食;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8日
   Web of Science通过严格的选刊程序和客观的计量方法,收录全部学科领域中最权威和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成为全球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平台。为方便研究人员了解信息觅食研究领域现状及自身研究与研究强国间的差距,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科学系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对已发表的信息觅食研究文献进行科学分析,对信息觅食相关研究居世界领先(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来源出版物、研究机构、作者、ESI高被引论文和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信息觅食研究领域国际研究动态,以便推动我国信息觅食相关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SCI-EXPANDED为数据源,检索方式为:TS= Information AND foraging,PY=2011~2017。检索日期为2017年10月13日。期刊分析依据基本科学指标(ES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及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年度的发文数量可以反映科研活动的绝对产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发展速度。根据 Web of Science 的SCI-EXPANDED 数据库,2011~2017年共收录有关信息觅食的研究文献总数3,114篇,发文量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信息觅食研究领域年度发文数量呈缓慢增长态势,2015年的研究文献数量为508篇,是历年来之最。从2016年起开始缓慢下降,这表明信息觅食相关研究此时已经趋于成熟,开始进入深入研究阶段。(图1)
   (二)发文数量前十位国家分析。从表1可看出,2011年以来,共计82个国家进行信息觅食的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前十位的国家中有八位都地处欧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信息觅食研究发文数量和h指数都位居世界前三位。美国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即美国的发文数量为1,093篇,占全部文献的35.10%,是排名第十位的苏格兰发文量的8.4倍;总被引频次达到9,856次,占前十位国家总被引频次的33.9%,是排名第二位的英格兰总被引频次的2.1倍。英格兰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有12.76次,总被引频次居于第二位。可见,英美两国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的信息觅食研究文献发文数量排在第八位,篇均被引次数分别只有4.57次,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的排名都是第10位,说明文献的影响力还不够,整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表1)
   (三)发文数量前十位机构分析。全世界共计960个机构进行了信息觅食的相关研究。由表2可看出,发文数量前十位的信息觅食相关研究机构中,美国占四成,苏格兰、法国、英国、南非、中国、西班牙各有一个相关研究机构。来自七个国家的这十个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共计483篇,占全球发文总量的15.5%。这些高产机构都是在信息觅食领域比较突出的研究机构,为国际信息觅食研究做出了贡献。(表2)
   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发文量73篇,高居第一位。结合总被引频次的排序,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数均超过500次且位居前三。篇均被引频次前三名的机构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从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来看,牛津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都排名前三位,表明这两所机构发表的文献关注度最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牛津大学的有关学者是高被引作者,反映该机构拥有信息觅食研究领域中的顶尖人才。
   (四)发文数量前十种期刊分析。研究来源出版物分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从而为出版物采购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投稿指南。表3所示,信息觅食研究发文数量前十名的期刊共刊载文章673篇,占全部文献总量的21.6%,说明来源出版物分布比较分散。从表3可知,载文量前十种期刊中,以JCR类别为依据,动物学、生物学、生态学、行为科学的专业期刊各4种,海洋学期刊和综合性期刊各2种(每个期刊可能存在多个JCR类别)。(表3)
   载文量前三位的来源出版物为《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动物行为》、《海洋生态发展丛刊》,总被引频次前三位的来源出版物分别为《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动物行为》、《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篇均被引频次前三位的分别是《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实验生物学杂志》。其中,《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在载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方面均高居榜首,表明该刊成为信息觅食研究领域被业内学者广泛认可且高度关注的知名学术期刊,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尽管该刊的影响因子低于平均值3.0327,但是不能仅以影响因子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的影响因子最高,h指数为20,仅次于《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总被引频次第三,篇均被引频次第一,可见该刊也是信息觅食领域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将期刊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区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n的平方)关系。从表中可知,目前信息觅食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学、海洋学等方面。这与表6从文献研究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大致一致。检索到的期刊共381种,根据布拉德福定律,n2+n+1=381,n=19,即排名前19位(占期刊總数量的4.99%)的期刊为核心期刊。    (五)發文数量前十位作者分析。共计1,546个作者进行了信息觅食的相关研究。从表4可看出,全球信息觅食研究发文数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共发145篇,占作者发文总数的4.66%。在发文数量前十位作者中,英国有4名,法国有2名,瑞士、德国、澳大利亚、苏格兰各有1名,再次验证了英国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尚无作者进入该行列。发文量最高的3位作者分别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RATNIEKS FLW、法国拉罗谢尔大学的CHEREL Y和瑞士洛桑大学的GRUTER C。总被引频次最高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SHELDON BC、RATNIEKS FLW、GRUTER C。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SHELDON BC、PHILLIPS RA、GRUTER C。(表4)
   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h指数:一名研究人员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h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h指数越高,表明该研究人员的论文影响力越大。h指数最高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RATNIEKS FLW、CHEREL Y、PHILLIPS RA,这三位的学术影响力最大。牛津大学的SHELDON BC信息觅食发文量位居第10,h指数排名第5,但其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都是最高的,学术影响也不容小觑。
   (六)ESI高影响力论文分析。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用来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库中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有利于追踪学术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
   从表5可知,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前十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有6位都来自美国的研究机构,可见美国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最高。十篇文献几乎都集中发表于2011~2012年,九篇都出自世界顶尖大学,可见大学是信息觅食研究的最重要基地。(表5)
   总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美国的Araujo,MS等人于2011年发表在ECOLOGY LETTERS的一篇文献“The ecological causes of individual specialisation”,总被引频次位居榜首,达到224次,年均引用次数达到32次,也位居第一。可见Araujo,MS是信息觅食研究领域论文影响力最高的作者。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两篇文献分别是“Distinct behavioural and network correlates of two interneuron types in prefrontal cortex(2013)”和“Neural Mechanisms of Foraging(2012)”,分别高达40.137和37.205,但其年均引用次数只有25.8和28,论文的影响因子并不是判断学术影响力的唯一指标。
   信息觅食研究领域前十篇高被引论文中,有三篇都刊登在PLOS ONE即《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上,进一步验证该期刊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排在第5位的是上海理工大学的Lu,LY等人于2011年发表在该刊上的“Leaders in Social Networks,the Delicious Case”一文,被引164次。该文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团队领袖,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信息觅食效果。
   (七)学科领域前十位分析。信息觅食研究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见表6,该研究涉及最多的学科是生态学,其发文量占比为23.563%,其他学科依次为动物学、行为科学、综合性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说明信息觅食的研究更加倾向于生态保护、生物特性、动物行为以及交叉学科的研究。(表6)
   三、结论
   从发表年份看,2011~2017年共收录有关信息觅食的研究文献总数3,114篇,2016年起,信息觅食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开始进入深入研究阶段。
   从国家和地区看,英美两国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的信息觅食研究文献的影响力与之相比还有差距,整体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从研究机构看,发文数量前十位的信息觅食相关研究机构中,美国占四成,这些高产机构都为国际信息觅食研究做出了贡献。从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来看,牛津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发表的文献关注度最高。
   从来源出版物看,目前信息觅食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学、海洋学等方面。排名前19位(占期刊总数量的4.99%)的期刊为核心期刊。其中,《公共图书馆科学·综合》和《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已经成为信息觅食研究领域被业内学者广泛认可且高度关注的知名学术期刊,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
   从研究人员看,学术影响力最大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RATNIEKS FLW、CHEREL Y、PHILLIPS RA,牛津大学的SHELDON BC学术影响也不容小觑。中国尚未有作者进入发文数量前十位作者的行列。
   从高被引论文看,美国在信息觅食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最高。Araujo MS是信息觅食研究领域论文影响力最高的作者。上海理工大学的Lu LY于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献也进入前十篇高被引论文的行列。十篇高被引论文中的九篇都出自世界顶尖大学,大学是信息觅食研究的最重要基地。
   从学科领域看,信息觅食的研究更加倾向于生态保护、生物特性、动物行为以及交叉学科的研究。
   信息觅食已经成为生物、植物、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国家、机构、作者、来源出版物和高被引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信息觅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获得了全面认识。中国虽然已经进入前十位国家和前十位高被引论文的行列,但具有国际高影响力的作者和科研机构都比较欠缺,亟待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加强国际合作来推动中国信息觅食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缩短与研究强国的差距。
  主要参考文献:
  [1]庄蕾波.国外数理化出版物核心出版社的确定[J].情报探索,2010(10).
  [2]王颖鑫,刘德洪,刘清.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应用浅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6).
  [3]邱均平,孙凯.基于ESI数据库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
  [4]Lue Linyuan,Zhang Yi-Cheng,Yeung Chi Ho,等.Leaders in Social Networks,the Delicious Case[J].PLOS ONE,20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