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真的,近几十年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就导致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有业难就、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等现象,这就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制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通过自身改革来改变以上种种尴尬境地。只有设身处地的从企业视角出发,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深入校企合作,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才能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理论性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于服务生产、生活实际。[1]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只有让企业真真正正的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未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真正的了解到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展理念,让学生对企业有向往感,走出校门后才能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企业工作中,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将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受我国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均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完善的理论架构,但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不够,而目前我不多说几遍对工人的要求都要具备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这样职业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和市场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也较少,毕业后到了相关企业后没有归属感。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精神也比较薄弱,到了相关企业后,一旦工作与自己心里所想的差距较大,很快就会提出离职,对企业和学校产生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类职业院校也不断自身的研究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式教學等,对学生的培养有一定起色,但是这些模块和项目也是通过专业教师多年的经验经验积累创造出来的,也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模块和项目,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比理论架构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受企业的欢迎度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满足企业上岗前的实际要求,企业还是要对这批人进行岗前培训,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比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时至今日,在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作为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校企合作”也成为时下职业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其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它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接地气,让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1、双主体办学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的主体是职业院校,而真正的校企合作模式办学,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构建以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与共营的利益诉求为纽带的双主体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3]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培养流程等一系列跟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的教学文件,教育资源由双方共同提供,其中的教学实训设备和教学场地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更好的达到相关教学标准。
  2、针对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校企双方进行双主体人才培养后,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就非常具有针对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军事朝着企业需求的方向,走出校门后可以直接在企业进行就业上岗。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操作技能,直接就是企业特定岗位所需要的。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培训的针对性强,不利于学生转岗。
  3、教育资源可以互补,互通有无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虽然有大量的投入,但是针对专业和人才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场所也不能面面俱到。学校的实习设备要滞后于企业的生产实践。这样一来就导致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难度相对较大。深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企业投资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教学场场地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直接保证教学和生产同步。实现企业和院校双赢。
  4、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盲目进行专业设置,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就业相对困难,甚至难以就业。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同市场相结合,对行业进行分析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是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达到平衡,解除学生就业隐患。同时还可以针对难以形成规模的专业,设置大类专业,避免学员流失和教学资源浪费。
  5、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完全是由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或者院校传承设定的,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授课效果不好。而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设定,完全是采用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操作的课程体系,授课形式多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真真正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计时也充分与企业进行交流,提炼出课程的核心要求,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均进行分类,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该熟悉的、哪些内容是了解的,让课程更具层次感,让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有所降低。同时把企业的评价标准,也引入到课程当中来,通过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的情况,对课程能做出有效的评估。   6、强化了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
  近几年来,我国所有职业院校都在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是有很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操作技能上的功夫并不是很理想,导致所教出来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达不到企业需求。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后,教师可以到企业顶岗,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院校进行实操课程授课,学生上过这样的课后,倒逼院校教师必须到企业去强化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只有技能强化了,才能在后期的教学中受到学生欢迎。这样也就提升了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同时院校教师也可以把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强化的技能水平相结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中来,为企业、院校和自身三方创造效益。
  7、促进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习实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不强,同时职业院校生源的层次并不高,理论学习也一知半解,导致就业时学生不受歡迎。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各类是职业院校均都有与开设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场地,但这些场地参差不齐,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设备还有一定差距,更新换代也跟不上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职业院校与企业进入深度合作后,企业可以投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车间直接变成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去体验操作技能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所要从事的产业的真实情况,对其有深入认知,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其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操作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弥补了院校实习实训场地中设备与企业接轨不严、设备老旧、更新速度慢,等缺点,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三、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
  1、政府和行业协会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关于校企合作,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指导部门,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而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学校和企业的一纸文书上,这样就导致在合作上存在缺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理想状态。只有政府和行业协会真真正正的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制定出合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院校和企业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利益最大化。
  2、深入的校企合作受专业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五花八门,多数专业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一些热门专业,校企合作均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些相对冷门专业或者人数需求较少的专业,校企合作就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有的专业找不到相关合作企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中,而院校对这类专业,很多是闭门造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前景堪忧。
  3、进一步完善沟通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企业的内部信息能否及时有效与学校进行沟通,对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沟通,使院校能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信息,使院校的“产品”,也就是毕业生,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专项培养。完善沟通机制后,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完全不必担心自己是社会需求过剩的那一部分。同时有效的沟通也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会到企业的工作模式、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等,让学生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去就业。
  4、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强化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有了飞跃式发展,很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比也非常高,但是真正了解企业,甚至在企业工作过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虽然国家也大力提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是因为授课任务重、到企业顶岗劳动强度大、与企业沟通不畅等各种原因,导致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人员比例相对较少。专业教师不了解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很难真正把握企业需求,更别说企业一些相对比较新和先进的技术,导致人才培养层次过低,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建设迫在眉睫。
  5、专门针对企业需求的专业教材建设需提上日程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虽然校企合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企业需求的专业教材少之又少,而根据传统学科型教材,实践内容不足,针对性差。至于针对企业的某些岗位专门建设的教材就几乎没有。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具有针对性强、实践内容综合应用较多、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将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融入到新教材中,这是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秀绒.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2]潘建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刘春光,唐小艳.“双主体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经管类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9(04): 129-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2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