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仍不能满足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概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分类,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  公平与效率  对策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分类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
  农村公共产品,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指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只有政府提供,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村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物品是指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性,既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又可以采用混合提供方式。
  二、农村公共产品中公平与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效率问题
  多数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溢出效应,消费者会因为边际个人成本以及收益等影响,会做出基于自生利益做出的决策与社会利益相背离,必然会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因此,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应该多元化,而不是一味的依靠政府。
  现有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有多种:政府供给、私人供给、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混合供给方式 ,这种供给考虑到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及政府负担等现实问题,可以成为一种较好效用的供给方式的选择。但由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偏离了农民的需求,供给严重不足,城乡差距大,且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这些现状造成现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
  1.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资金缺乏和政策指导偏离需要的问题;在生产方面供给不足,主要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网络,生产设备,农村科技普及,农作物的改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其次农民由于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山村,接收到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提高农产品的社会交易成本,导致农民的优质农产品市场萎缩,导致农产品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等。
  2.准公共产品的严重匮乏.
  比如农村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农民积极性降低。有学者(蔡赟、徐珍源,2009)提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與农业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最低,农村教育与医疗的供求矛盾最为突出。①在贫困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下,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迅速变化,进而使大部分农民与社会脱节,限制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给予与营养膳食补助,并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担,加之近些年来中央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无容置疑的是,对于“一保安全,二保吃饭”的贫困地区财政水平,要地方政府完全承担起新机制中要求自己负担的部分仍是困难重重。另外,新机制虽然使农村教师的工资有了保障,但因全部取消农村中小学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后,学校收入主要靠地方财政补助的公用经费。贫困地区财力不足,无法发放国家规定的教师工资外应享受的各种津贴,教师的实际收入没有随着新机制的实施而改善,反而面临减少的可能。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承担新机制中要求地方政府负担的部分十分困难,造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设备不完善、对学生补助低和对教师的激励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②在医疗卫生方面。近些年 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大力支持,各乡村设立新型农村卫生院,增加了医用设备,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良。但是与贫困地区的需求相比,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缺陷很大。因为贫困地区的交通不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增加缓慢,很难满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需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特别是村卫生室条件相对简陋, 仅能勉强为农民开展简单的医疗保健。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平问题分析
  1.城乡差距大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差距加大,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备,人们的生活水平高,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 城乡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条件相差甚远,农民想要获得公共产品的使用权,除了交付公共费用外,还有缴纳私人提供的其他费用,这无疑为农民又增加了财政负担。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这无疑是在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其他私人部门供给不足,因而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缺乏的问题。
  3.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闲置
  农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农业方面公共物品的提供,包括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农作物优种培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但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提出的政绩,大力建设文化广场,健身乐园等文艺类产品,由于农民自身及现实的原因,导致这些公共物品出现严重闲置,资源的浪费,却没有满足农民真正的需求。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和质量。
  (二)构建多元化主体
  倡导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引入“市场化”机制,增加或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途径一,劳动力代替资金。某些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可以由村民以劳动力代替资金的方式参与提供,从而减少资金的实际需求。途径二,尝试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經济组织,按市场化的模式去运作,“谁投资,谁受益”。途径三,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的注入,给予合理的利润分成,可以解决一些急需资金的农村公共产品项目建设问题。途径四,设立村际互助公共基金,解决单一村资金不足或暂时短缺问题,积小资金为大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以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最直接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在决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种类和数量时,农民最具有发言权,应该是最主要的决策者。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 导致供给效率低下。为此,应建立由农村内部需求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摈弃政府包办的做法,实现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的强制命令式向“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馈式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需求表达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用民主的方法,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投票表决,以使农民的意见得到充分反映;二是通过真正的民主选举,使决策者在当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中真正的对本地选民负责,深入了解本地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加强可行性分析,避免脱离当地农村实际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
  (四)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建立并完善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首先,拓宽农民需求表达渠道。把属于村民自治的事务交给农民自己治理,培养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其素质,实现有效供给。并且,通过投票选举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实现农民多样化的表达需求,同时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时,要充分了解农民需求,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秦燕.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企业导报,2010.
  [2]孙志亮.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 9(11).
  [3]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2,(07):36-44.
  [4]矫晓明.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分析[J].农家参谋,2017,(21).
  [5]廖文梅,彭泰中.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交易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3).11-13,23.
  [6]胡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
  [7]岑乾明,宋卫琴.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8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