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正迅速的锐减。以贵州省云舍村为例,指出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等政策文件方面提出保护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融性与可持续性,为欠发达地区山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方法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山地
  中图分类号:TU982.29;K8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1-0068-04
  引言
  民族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延伸和见证载体,是各民族生活生产的重要地域,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但是,近年来随着快速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其数量急剧下降,引起了各界关注。《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1]指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减少;传统村落毁坏日益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式微;传统村落环境破坏与污染严重。对此,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调查[2],2013年和2014年分别印发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防止传统村落的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破坏现象的出现,对积极稳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保护与发展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
  本文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等政策文件对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要求出发,以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为例探索欠发达地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实现欠发达地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共融性与可持续性,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方法借鉴。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全省地貌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92.5%。虽然近年来贵州省的GDP增速有所提高,但受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其经济基础差、经济总量低,人均GDP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公布了共4 153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贵州省共有545个(表1),占总量的13%,是我国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之一,在数量上仅次于云南省[3]。铜仁市作为武陵山革命老区,在贵州省其传统村落数量仅次于黔东南州,位居全省第二。铜仁市各传统村落中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占绝大多数的比例,以土家、苗族和侗族为主的传统村落有54个,占73%,其中有2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4]。
  一、云舍村的基本概况
  (一)区位与自然条件
  从区位条件来看,云舍村位于铜仁市江口县,距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云舍村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属于武陵山脉中部,境内河流穿过,依山傍水,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内。
  (二)社会经济情况
  云舍村隶属于江口县太平镇的一个行政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650户,村民2 295人。据统计,2017年有近一半多的村民已经从外面务工回到村里建设家乡。其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以土家族为主。2012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是贵州省批准建设的第一批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三)历史文化
  云舍村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山寨,至今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汉文化和土家文化不断交融发展下,云舍村形成其独特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至今仍保留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形式、传统民风习俗、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如“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文化、婚嫁习俗、山歌、情歌、盘歌、哭嫁歌、伴嫁歌,摆手舞、金钱杆、茶灯、板凳舞、毛古斯等民间艺术和土家歌舞,土法造纸,水排作坊,“筒子屋”建筑,石板巷,是一个集山、水、洞、民俗、民族文化于一身村落,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在建筑上,主要有民居和生产建筑。现存民居建筑以民国以前和建国初期为主,其中民国时期以前占20%左右,建国初期占20%左右。现有建筑保持木构的基本特征和“筒子屋”的建筑形式。
  (四)村落格局
  云舍村境内有龙潭河穿过,村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对它的选址和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居民点被东边的龙潭河、南边的农田、北边的水银坡围绕成一个位于山体与河流之间的平坦地带。整个村落受地形、道路影响,整体呈街巷式肌理和松散团聚型,呈树枝状展开的村落布局形态。
  (五)基础设施
  自2002年被纳入國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帮扶点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云舍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如全村已全部接通自来水;村里的垃圾统一收集,运往县城处理;有一条5—6米宽的沥青入口路,村内街巷有1.5米等不同宽度的青石板路[5]。
  (六)产业结构
  云舍村以旅游业为主,附带农副业种植和养殖业。村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围绕浓郁的土家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坚持发展旅游为主线,办“农家乐”、“民宿”和“民族风情表演”等相关旅游实体经济[6]。据统计,当前有乡村旅游“农家乐”42家,民族风情表演队3支、演职人员180人;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近3 000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1.6万元,增长了43.33%。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保护理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村民新建的民居形式与周边建筑风貌不协调,建筑形式缺少指导性规划和未按规划进行修缮;另一方面,云舍村的建设发展与保护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村民在其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如村民对无人居住的古民居没有进行修缮和维护,任其荒废。同时,村里面的广告标语不规范,未统一规范。居民改善居住条件过程中对传统村落保护间矛盾凸显。   (二)旅游开发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大
  近年来,云舍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乡村旅游发展下,传统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初见成效。但是,云舍村的旅游开发水平较低,景点缺少相应的说明和讲解服务;民族文化挖掘不够,受现代文化冲击较大,如村落节目表演与周边类似村寨相比很难感受到浓厚的土家族风情,民族文化文化体验不突出;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不足,难满足旅客的需求,村落内仅有数个由民居改建成的简单民宿和农家乐,基本没有旅游产品和娱乐产业;旅游体验比较单一,难以留住旅客,据作者调研,发现很多旅客上午去游玩中午就回去。
  (三)本土特色缺失,文化遗产丢失
  国务院鼓励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省欠发达地区。为体现帮扶对象城市特色,村落在新的建筑上出现非本土文化的建筑元素。另外,注重土家族特色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等保护与研究,缺少对村落民居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手工艺等研究、保护与发展。如现在仅有个别人会土法造纸工艺,这种特色的手工艺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与研究。
  三、保护措施
  (一)提高村民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自觉
  尊重当地村民合理、健康的要求,让村民既能住得安全、舒适,又能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成果。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发展与保护的过程中与村民一起探讨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能够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的机制,提高村民对本土民族文化和本村文化的认同,这样更有效地保护好古村落,才能真正留住文明记忆。
  (二)宣传政策文件,提高村民保护意识
  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加快推进关于传统村落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和法律法规体系[7],让村落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做好村落保护法规条例的宣传工作,让村民知法懂法,以主人翁的姿态保护传统村落。
  (三)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
  以村民需求为首要内容,有计划地保持村落原生态的环境、文化和生活方式,让当地的村民生活得更舒心,做到村域的环境、民居的外观不变和提升民居的内部品质,保持保护和发展的持续力,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让村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宣传传统村落的精神品质、文化内涵。
  (四)改善村落设施服务条件
  在符合村落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品质和水平,推动旅游业发展[8]。铜仁至江口县的快速干道的建设将完善交通设施,对其扩大旅游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供水、供电、环卫等设施的完善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结语
  传统村落作为本土文化、建筑艺术、风俗习惯的集成者,反映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归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保护与发展”理念为前提科学规划,在改善村落居住环境、村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过程中,体现本土特色风貌。在保护与发展难题下,从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自觉;宣传法律法规,树立立法保护意识;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改善村落设施服务条件等方面实施整体的保护策略,强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本土特色。
  参考文献:
  [1]  胡彬彬.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  李宁,周勇.精明增长视野下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J].规划师,2015,31(S2):162-166.
  [3]  佟玉权,龙花楼.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J].經济地理,2015,35(3):93,133-1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5]  李骁.传统村落基础设施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6]  文叶飞,黄政方.在扩展空间中寻求转化新机——江口县着力探索“构建服务型产业型党建工程”新路径[J].当代贵州,2010,(15):38-39.
  [7]  夏周青.中国传统村落的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0):62-67.
  [8]  王佳莹,朱晓辉.中国传统村落现状与保护发展研究——以山西碛口古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22-2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rapidly decreasing.Taking Yunshe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te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olicy,laws and regulations,and relevant norm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at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underdeveloped areas;ethnic traditional villages;protection;mountainous area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3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