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保持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支柱。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将自主创新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的各项流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对税收政策及其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影响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自主创新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税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056-02
政府给予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补贴和税收政策两方面,而且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金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我国主要还是通过税收优惠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税收优惠是政府在特定的时期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给予特定的对象在合理合法纳税的基础上减免一部分税收负担的税收政策。而当前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对我国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这时就需要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税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资金基础,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激励方式,它不仅能够为国家筹措更多的财政资金,为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更能够通过合适的优惠政策带动企业的自主创新热情,使其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税收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方式,政府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激励,从而引导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稳定发展。好比政府对某一个行业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初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扶持,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起到了一个政策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税收主要是通过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即政府放弃了一部分税收收入并将其转移给企业:如果是当作企业的初始投入资金,就意味着自主创新工作的成本会降低;如果是作为最后成果产出收益,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虽然从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但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就是完全作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当中,同时也减少了社会的其他额外支出,这也是政府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当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税收政策问题
1.税收优惠政策无法涉及到整体的创新工作。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已经出台的且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涉及到企业自主创新的所有环节,甚至大部分都只是针对创新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是具体的问题,无法做到对整个创新工作的全部过程进行优惠调整,尤其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技术创新、后续推广等部分,缺少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只会让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步伐趋于缓慢。这种情况就会将整个税收优惠政策分离开来,使企业无法将所有的政策联系起来,也就会影响政府无法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激励政策。再加上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以十分正式的方式发出,仅通過通知或者暂行条例的方式发布,并不会引起企业的重视,并且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限制,难以衡量它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无法稳定开展。
2.对于自主创新的基础环节还不够重视。当前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所涉及到的环节包括新型技术研发、优秀成果展示、优质产品产出、获取成果收益。然而我国现在所施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涉及的是中后期的产出及回报环节,对于研发环节没有给予更多的优惠扶持,就会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出现,而且当创新者出现研发失败或者在创新初期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时,并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来保护创新者的自身利益,这就说明优惠政策还无法做到预估相关的经济风险。同时,较弱的资金扶持难以吸引优质人才进行创新工作,传统产业无法转型升级,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也会降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自主创新工作止步不前,在国际市场上也难有一席之地。
3.优惠方式较为单一且无法一视同仁。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以税率优惠和减免税额的方式为主,缺乏灵活的优惠方式,而且十分单一。像美国、日本等国家还会采用加速折旧、加计扣除、提取准备金等方式进行优惠扶持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而我国现在应用的这些优惠方式不仅无法覆盖到所有的企业,甚至针对的只是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盈利的部分企业,即对于在创新初期出现高成本、亏损的新型技术企业完全无法给予扶持和激励。同时这些政策的适用对象是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企业,对于其他的传统企业无法给予更多的与自主创新相关的税额优惠。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就会出现不同地区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大不相同,缺乏公平性,不利于国家整体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4.缺乏其他方面的政策扶持。一方面,缺乏对投资者的优惠政策:企业的风险投资是自主创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新型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我们当前仅有部分优惠政策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并没有针对投资者或者投资公司出台与收益或者纳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就会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出现收益低但税负高的情况,从而失去了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企业有时会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但我们暂时只是对捐赠资金时的个人所得税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事实上如果能够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对企业来说能够更加激发创新的动力,也能够降低投资者的经济压力。
三、解决当前创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税收措施
1.制定健全的税收优惠制度,惠及更多的中小企业。首先,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我们可以允许在合理的条件下减免部分应纳税额,或者允许其提取准备金并规定在相应年限内使用完毕。如果在这种条件下,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了更多的效益,并进一步转型升级,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次给予合理的税收抵免;相反,如果企业亏损了政府可以相应的放宽要求,给定前转或后转的年限,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其次,在一般纳税人的界定方面,可以尝试取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因为很多税收优惠政策无法惠及到小规模纳税人,所以我们可以让会计核算制度健全、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和使用制度的纳税人均可享受一般纳税人的优惠待遇。最后,我们需要定期对税收优惠的范围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应涉及的企业目标,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的经济条件下,尽快制定合理科学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我国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优质的税收环境。 2.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对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将工作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后期环节,大多都是针对销售及最终成果部分的优惠,而很少顾及到前期的生产和创新工作,就会使自主创新的前期投入量大大增加也无法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从某个角度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全力产出当前产品,但相对来说对新兴技术研究开发的思考和分析就会减少,缺少新的产品产出,只有不断重复的流水线和最终的成品,原材料的质量及加工过程的技术就难以進一步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后期成果的产出,还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到最初的投入和研究上,从而完善整个自主创新机制。
3.优化税收优惠制度和方式。首先,因为区域的差异我们对于不同地区适用的是不同的优惠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税务机关制定一个统一的创新要求,只要符合该条件,无论属于哪片区域,我们都要给予相同的优惠激励。其次,虽然优惠政策针对的是高新技术企业,但也并没有完全涉及到全部的高科技行业,所以我们可以扩大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像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产业,甚至是一些传统行业,这样也可以拓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最后,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大型企业,所以我国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但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猛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二者兼顾,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合理扶持,可以制定一套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政策,尽量多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进一步制定规划相关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势必要顺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并且要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这样既能够保证税收政策的法律地位,又能够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税收政策。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当前自主创新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将我们能够给予的税收资源发挥到极致,将资源尽可能地合理分配到企业当中,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这些阶段虽燃侧重点不同但也是紧密相连的;另一方面,在制定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以随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严谨又不失灵活。由于税收的特殊性,政策必须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政策目标,所以在国家整体税收优惠政策的结构下,可以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调整相应的政策条例,从而使国家整体的经济都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是一个复杂又多变的过程,高成本、高风险、收益不确定,势必会降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而税收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需要税收政策的优惠扶持,而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也需要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来支持。所以,现在我们既要调整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又要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的政策制度,从而使我国自主创新工作能够又好又快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金水,林滇,郑敏莉,兰延灼.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发展研究,2008,(11).
[2] 赵志耘.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税收政策分析[J].中国税务,2006,(5).
[3] 岳树民,孟庆涌.构建税收激励机制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J].税务研究,2006,(6).
[4] 匡小平,肖建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整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分析[J].当代财经,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