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保质量 聚焦脱贫谋产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是省级贫困县,2018年脱贫摘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838户3172人,其中,2017年计划搬迁514户2000人,2018年计划搬迁324户1172人,规划建设5个集中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提出“两年计划一年完成”的工作目标,聚焦脱贫,严守政策,高位推进,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统筹谋划规划,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6月底,所有安置房全部建成,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提前半年完成建设和搬迁任务;9月底前,拆旧复垦全部完成。目前,全县838户3172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顺利脱贫793户3014人,占搬迁总人口的95%。
一、明确一个目标,快速推进实施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201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2017年翻身仗,确保走到全国前列”的要求,提出了将2017年、2018年两年工作任务合并到2017年全部实施的工作目标,实行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泌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泌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管理服务方案》《泌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实施方案》《泌阳县盘活土地资源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实施方案》《泌阳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10个文件,坚持规划先行,提前谋划,做到未雨绸缪。三是突出规范运作。在搬迁对象识别上,严格程序和标准,认真落实“十二步”工作法,加强公示公告,确保识别精准。在安置区选址上,按照“三个有利于”要求和“四靠”原则,通过实地勘察、调研、论证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选定5个集中安置区。在住房建设方面,安置区选址符合“三个有利于”和“四靠”的要求,严格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严格执行法人责任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要求。
二、强化两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工程质量不合格不放过、档案资料不齐全不放过、设施运行不正常不放过“三不”原则,严格标准和程序,切实加强工程建设。一是抓规范化管理。监督各项目建设业主单位、设计部门、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规范透明、概算投资控制合理、质量安全达标。挂图作战,综合协调各建设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制定了科学的推进机制和严格的奖惩措施,激励各工程建设单位,趁天抢时,最大限度争取施工时间,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各项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式督导。制定了各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作攻坚责任清单,加压增责。每个集中安置区成立由一名副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具体负责制定集中安置区工作方案、安置區选址、规划、征地、施工建设等工作。同时由县发改委全体班子成员成立五个易地扶贫搬迁督导组,每两名班子成员分包一个集中安置区,坚持到施工现场蹲点,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督促各业主单位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自查,完善项目建设资料,做到一个项目一套档案。另一方面,重点对安置社区“六个有”配套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台账拉清单,加强整改,确保正常运行,保证质量安全。
三、坚持三个到位,健全服务体系
下大力气解决“重建轻管”问题,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工作机构到位。在4个乡镇安置区进一步完善规范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县产业集聚区安置社区成立搬迁社区管委会和党支部的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组建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作为常设机构,直属所在乡镇(街道)管理。二是管理服务到位。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设置民事调解、社会事务、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党群服务等便民服务窗口,增设监控安保设施,加强超市、学校、幼儿园、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搬迁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精神面貌,达到“家和院净人美”。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大力开展爱心超市积分换商品等活动。三是教育引导到位。健全完善安置社区文明公约、好人好事评选规则、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加强疏导教育,引导搬迁户自觉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继续组织开展“送戏曲进社区”“搬迁故事演讲比赛”“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五个新”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促进搬迁群众感恩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四、实施四个一批,促进就业增收
坚持把促进搬迁群众的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围绕“1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思路,坚持分类施策,全面推行“四个一批”就业行动。一是就地安置一批。规范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的运营和管理,增加带贫比例。动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建筑企业、住宅小区、宾馆酒店等安置社区周边的用工企业,招聘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挣钱管家两不误。二是县内企业安排一批。完善企业招用搬迁群众就业支持政策,对县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每安排1名搬迁贫困户长期稳定就业的,财政补助2000元,鼓励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进一步提高搬迁群众就业率。三是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为搬迁到县城集中安置社区的搬迁群众提供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城市交通协管、河道看护等公益岗位,保障就业困难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四是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一批。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搬迁群众,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参加县内就业培训的给予每人每天40元的补贴;对参加市外省内培训的,给予每人450元的交通住宿补贴,提升搬迁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加大推介力度,借助在外成功人士、网络平台和各类就业中介等帮助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就业。
五、打造五种模式,强化产业支撑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搬迁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保障每户搬迁群众有2种以上产业覆盖,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围绕夏南牛、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依托恒都食品、亿健食品等龙头企业,在搬迁安置社区建立产业帮扶基地,实行订单式种植养殖、保价回收的方式,由搬迁贫困户免费租赁香菇种植大棚、托管养牛,实现零风险、稳收益,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二是实施扶贫公司带动。围绕提升后续发展后劲,加强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和管理,统筹支配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租赁,定期向搬迁贫困户分红。加大“三块地”等搬迁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大力开展拆旧复垦土地指标交易,为全县搬迁户提供一份集中理财的稳定收益,累计完成A类复垦券交易200亩,交易额6000万元,其中3000万元委托河南省扶贫搬迁投资有限公司理财,收益覆盖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三是实施党群创业服务社带动。在搬迁社区成立党群创业服务社,吸纳党员致富能手、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导搬迁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集中托管、入股经营、劳动用工等方式增加收益。四是实施产业到户带动。设立搬迁社区产业发展基金,对自身具有发展产业能力的搬迁户,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采取政府奖补方式,按人均3000元的标准进行资金扶持,最大限度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致富。五是实施金融扶贫带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户中自主创业户和就业困难家庭,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通过“户贷户用”“户贷社用”“致富能人+贫困户”等五种途径,给予每户1—5万元不等的免抵押、免担保、全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助推搬迁群众发展产业或入股企业分红增收脱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1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