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甘蔗制糖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飞飞
摘 要:制糖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广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得甘蔗制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全球食糖产量的不断攀升,供需平衡关系被打破,供大于需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糖价在低位运行在所难免。低价糖与高制糖成本之间的矛盾使得制糖企业大面积亏损,长期以往将会严重制约甘蔗制糖业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甘蔗制糖业存在的问题,并从供给侧的角度提出甘蔗制糖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甘蔗制糖业;转型升级;路径;“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10
1 甘蔗制糖业的发展现状
1.1 甘蔗制糖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制糖企业的主要制糖原料为甘蔗与甜菜,国内的主要产糖区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其中以甘蔗作为原料的产糖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由于广东地租与人力成本比较高,甘蔗种植面积比较小;云南由于种植土豆、玉米等其他经济作物比较多,甘蔗种植面积不大;相比较而言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甘蔗成为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广西甘蔗种植与甘蔗制糖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截至到2019年上半年,全区共计有制糖类集团企业10家,制糖厂92间,年产百万吨的制糖企业6家,广西甘蔗制糖总量占到国内制糖总产量60%左右。广西区内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崇左、来宾、柳州、贵港、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是广西最大的甘蔗种植区与产糖区。截至到2018年年底,全市总计有制糖类集团企业7家,制糖厂15间,全市甘蔗制糖量占了广西35%左右,占了全国总产糖量的20%以上,连续多年甘蔗制糖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农民种植甘蔗的收入占全市农民总收入的55%左右,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糖都”。
1.2 甘蔗制糖业的行业发展现状
甘蔗作为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制糖业一直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2011年国际糖价走低以来,糖价一直在比较低的价位运行,这给广西甘蔗制糖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广西制糖企业最近几年大面积亏损。以广西最大的甘蔗制糖上市公司南宁糖业为例,由于国际糖价的持续走低,甘蔗制糖成本不断上升,南宁糖业2017年与2018年两年连续亏损,其中2018年亏损超过13亿元,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其财报显示由于糖价地位运行,仍然亏损5.39亿元。相对于巴西、泰国、印度等产糖国,我国甘蔗制糖企业制糖成本明显偏高,根据ISMA数据显示,近三年印度甘蔗收购价格在40-50美元/吨、泰国为20-35美元/吨、巴西为20-30美元/吨、而中国甘蔗的收购价格在450-500之间,甘蔗收购成本比最贵的印度贵了将近100元/吨,按照每产糖一顿耗费8.2吨甘蔗计算,每吨糖的甘蔗收购成本就比最贵的印度高出820元左右,成本劣势非常明显。另外由于原料蔗的收购价格采用政府指导的糖价联动机制,为了稳定蔗农种植的积极性和保证蔗农的基本利益,甘蔗收购价格不可能随着糖价的大幅下跌而大幅下降的制度刚性,使得制糖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2 甘蔗制糖业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条件差,蔗农种植积极性不高
虽然相比于其他省份,广西种植甘蔗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相对于甘蔗制糖大国巴西、泰国等种植条件而言,广西地区的甘蔗种植条件比较差。广西平缓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等其他作物,甘蔗主要种植在坡度大、石块多、缺水且不适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区域,种植田块小且较为分散。由于缺水与蔗田土壤养分贫瘠,造成每亩甘蔗产量在5吨左右,亩产量仅相当于巴西的60%左右,泰国的70%-80%左右。另外由于人均土地较少,广西种植户每户种植面积远低于巴西与泰国,再加之长期以来广西甘蔗种植品种单一,甘蔗含糖率也低于巴西、泰国等国家,导致制糖企业的每吨糖耗费的甘蔗量也高于巴西、泰国。
2.2 机械化种植水平低,种植技术落后
由于广西蔗田主要集中在坡度较大、地块分散的区域,从而导致了甘蔗的种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进而使得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巴西和泰国。根据翁卓等人2015年的测算结果显示,巴西的每吨甘蔗生产成本大约在134元左右、泰国在189-201元左右、印度成本在140-168元左右,广西地区的成本在365-400元左右,其中成本构成中主要的差异在于土地租金与人工,由于巴西蔗田连片大面积种植,其种植全过程中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因而其甘蔗生产成本最低。机械化水平低,种植技术落后使得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2.3 多重因素叠加,糖价持续低位运行
食糖价格自2011年下跌以来,长期处于低位运行,虽然在2017年出现了一波上涨的行情,但是糖价仍然处于低位。一方面由于巴西、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产糖国在2017/2018榨季超预期的增产使全球食糖供给量过剩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巴西、泰国等货币在2018年出现大规模的贬值,多重因素的跌价导致食糖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甘蔗收购价格较低,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减产面积较为严重,制糖企业由于成本居高不下,大面积亏损。
2.4 食糖需求增長缓慢,走私冲击较大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与国泰安期货服务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16/17、17/18、18/19榨季,全国食糖消费总量分别大约为1500万吨、1480万吨、1500万吨,食糖总消费量并没有出现增长,原因主要有两点:(1)随着国内健康消费理念的提高,居民摄入食糖的数量在下降;(2)二孩政策后不及预期,婴幼儿食糖市场增长缓慢;另外根据数据显示 16/17、17/18、18/19榨季,全国食糖走私量大约为250万吨、200万吨、180万吨、150万吨,大量的走私糖流入国内,由于走私糖成本为 (4000—5000元/吨)远低于广西食糖的生产成本(5800-5900元/吨),导致走私糖给国内甘蔗制糖业造成较大冲击。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甘蔗制糖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3.1 进一步加快双高基地建设,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
2015年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规划,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之前全国要建成“双高基地”(高产、高糖种植基地)700亩,其中广西规划建设500万亩,截止到2018年,广西已建成双高基地435万亩,“双高”基地机械化率已经超过67%,每亩蔗田可降低直接生产成本120元左右。因此广西应当更进一步加快“双高”基地的建设,整治土地,变小块土地为大块土地,并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设计开发适合广西甘蔗业种植的机械化设备,从而提高广西甘蔗种植的机械化水平。
3.2 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制糖企业兼并重组
由于长期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广且种植区域交通基础设置不是非常完善,甘蔗等原料运输成本高,因此大量小型制糖厂选址于原料区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蔗农甘蔗的运输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由于小型制糖厂制糖工艺较为落后,大量的小型制糖廠的存在并不利于将制糖业做大做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产生规模经济,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品牌的创建,并且小型制糖厂也极不稳定,出现亏损时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容易导致蔗农甘蔗款被拖欠。因此政府需要重选调整产业布局,助推大型制糖企业兼并重组小型制糖厂,支持大型制糖企业做大做强,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也有利于大企业的品牌创建。
3.3 加强进口食糖进口监管,严查食糖走私
我国对于蔗糖业的定位是“以自产食糖为主,适当进口食糖满足供给缺口”。对食糖的进口主要采用配额制,对于配额内的进口食糖给予较低的关税,对于配额外的食糖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关税水平控制在40%- 50%之间。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外制糖大国产糖量的供过于求,大量的食糖被出口到我国,成本也比较低,进而对国内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制糖大国产量严重过剩,大量的食糖通过走私进入我国,而走私糖成本一般在 (4000—5000元/吨)之间,低于我国制糖企业的制糖成本(5000-5500元/吨)。使国内制糖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政府需要在进口食糖的过程中加强对食糖进口的监管,严格打击查处走私食糖进入我国,扰乱我国食糖市场价格。
3.4 推进政府直补蔗农政策,降低制糖企业生产成本
由于受地租与人工成本的影响,国内甘蔗种植成本远高于甘蔗制糖大国,而甘蔗收购成本又占了制糖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在“双高基地”还没有完全建成前,目前国内甘蔗种植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为了使制糖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应该取消政府对甘蔗的指导收购价政策,由市场来决定甘蔗的收购价格。同时为了保证蔗农的经济利益,在收购价格之外,政府适当的根据蔗农出售甘蔗的数量给予直接补贴。一方面甘蔗价格的放开可以降低制糖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有政府的直接补助政策,蔗农也不会因为甘蔗收购价格的放开而遭受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将制糖企业解放出来,制糖企业盈利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改进与品牌创建。
3.5 改变制糖业管理体制,争取甘蔗制糖业税收优惠政策
在制糖业的管理体制中,借鉴制糖大国较为先进的管理体制,加快食糖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建立统一的制糖业管理部门(虽然各地都建立了类似于糖业办公室的职能部门,但其管理权限有限),避免多头管理,从而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建立统一的糖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用于制糖工艺的研究与改进及保障糖料蔗的生产,从而促进制糖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向国家争取西部大开发政策中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2020年后按照15%的税率得以延续,积极向国家争取将甘蔗生产农机列入安全生产设备中,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在增值税方面,提高吨糖核定扣除甘蔗的单耗量,使制糖企业能够享受更多的增值税抵免,进而减轻制糖业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制糖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翁卓,黄寒.中国制糖产业竞争力对比与政策建议—基于对巴西、印度、泰国考察的比较[J].甘蔗糖业,2015,(4):65-72.
[2]张业明.促进崇左市制糖业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53):24-26.
[3]农正权.促进广西糖业二次创业税收法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5):54-58.
[4]广西来宾市地税局课题组[J].广西制糖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6,(47):64-68.
[5]雷承宝.广西糖业转型升级的思路[J].广西经济,2014,(12):47-49.
[6]东方财富网.白糖年报:2019年国际糖价将在危机中迎来转机[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3309500 65280497&wfr=spider&for=pc.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2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