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及治理模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煤炭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大型现代化矿井,开采时间长,开采强度大,环保起步晚,治理不到位,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有效保护煤矿地质环境对于促进煤矿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采矿活动的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浅谈现今我国煤矿地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加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实现对环境的友好发展的目的,如何搞好煤矿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煤矿地质  环境治理  方法
  引言: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我国,煤炭的需求量和消费量都是极大的,因此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及利用程度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煤矿的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而煤矿的地质环境又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环境保护以及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时常导致环境的破坏以及相关的地质灾难,因此研究煤矿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对煤矿生产活动加以规范,保护煤矿地质环境对于煤矿的可持续开发以及采矿活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是煤炭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对于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煤炭企业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企业内外和谐等惨痛的代价,造成煤矿企业所在地方、周边农村的矛盾一度凸显,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煤矿生产所引起的主要地质问题
  由于煤矿生产活动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而导致的地质问题有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破坏和造成矿山地质灾害,这些危害不仅制约了煤矿开采与环境的可持续友好发展,由于煤矿生产所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及严重的破坏性,更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职工的生命安全及工作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企业长远经济利益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也受到一定制约。
  其中,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煤层、煤矸石等地质体中的有害物质发生了迁移和扩散,从而使煤矿周围环境质量变差、出现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甚至在一些矿井周边还会导致辐射污染、振动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资源的破坏,主要是指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岩移及矿井抽排水过程中,改变了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循环状态,造成了在煤矿生产活动区域的水位下降和地表水严重流失问题。而因为煤层自燃及随之发生的岩层移动所造成大量煤炭资源减损,土体资源的流失也很严重。
  而矿井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表地质灾害和井下地质灾害两个方面。地表地质灾害,是由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岩移诱发导致了崩塌、山体滑坡或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井下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动压力引发的冒顶、矿井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采矿工人的安全。
  二、我国煤矿环境地质问题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对煤矿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强,伴随而起的煤矿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矿区由于采矿而引起的塌陷面积达到1159km2,仅国有煤矿矸石山就达到1500多座之多,历年的堆积量达到30×108t,占地面积达到5000Km2左右。煤炭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每年的废气排放量占到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以上,其中含有的有害物量达到73.13×104t/a,其中主要是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硫气体,其产生的酸雨对土地的破坏性最大,截止至2009年已经达到国土面积的34%以上。
  随着我国煤矿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在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关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的管理的同时,还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及治理的力度。虽然采取了这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较大,煤矿地质环境的恶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较大的地质灾难仍然时有发生。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煤矿地质环境恶化,通过分析各类型的煤矿地质恶化情况,我們总结出煤矿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目前煤矿开发秩序依然混乱,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作坊式的黑煤矿依然存在,它们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对矿产资源加以大肆开挖,造成地质环境严重破坏。②开发规模小而零散,由于开发规模的限制,直接限制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矿产品的开发程度不够,不但严重的制约了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利用,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地质环境的恶化。③煤矿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部分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工艺落后,不但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环境污染,同时还留下了环境地质问题的隐患。④环境治理的形式化。很多煤炭企业基于环境治理的原因是保证上级检查的过关,没有系统的细节的抓环境治理工作,没有从维持环境和谐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
  三、煤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研究
  煤矿地质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企业的安全生产、长远发展,更是对周围生活的居民的生存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影响了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双管齐下,在政策上和技术上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的治理,加大对煤矿企业的科学管理,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从而减轻煤矿地质环境的恶化程度。
  (一)以人为本,重视矿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我们国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煤矿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治理原则,建立一个地方性的群众监测网络很有必要,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保证矿区的安全。   1.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进行矿产开采时,要注意生态效益,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对待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要根据矿山环境对矿产进行分批开采,有时我们由于资金不足,就要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分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同时还应该实行資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主要包括: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水资源费用,同时应该建立起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保证环境保护资金到位,同时还应该实行严格的排污收费制度。同时以构建长效机制作为根本目的,积极探索出一个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机制。
  其次,健全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各个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应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用进行征收,还需建立起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从而保证环境治理的资金到位。每个矿区的环境特点和地质情况都是不同的,技术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相应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依据矿区实际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能更好的促进矿区环境治理工作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采用科学的形式,收集专家或是公众的意见,再进行相应的制定。
  2.树立全新的煤矿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观念
  今后,煤炭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积极、全面的环境治理观,变被动防治环境为主动综合治理,承担起煤炭企业应有的环保责任和义务。要把煤矿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议事日程之一,董事会、经理层要定期研究煤矿环保工作,提出目标和工作计划,确定重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要配置人财物资源,配齐配强环保管理人员,做到体制顺畅、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建立环境恢复治理保障金制度,专门账户,专款专用。要制定矿井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制定严格的环保考核刚性制度等。尤其是,在编制开发规划和上新水平、新扩区的同时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针对项目建设和煤炭开采中可能出现的“三废一沉”、水系破坏等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治理措施,努力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破坏降到最低。
  (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在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的保护政策体系下,还应加强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及时掌握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具体的危害情况,从而进行良好的预防和有针对性的治理,因此要建立一支技术高,设备精良,素质好的地质灾害监测队伍,从而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监督。
  1.应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要对服务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调查,对煤矿建设和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问题进行详实的预测和评估,并对其实行连续性的动态的实施监测。
  2.进行矿区瓦斯地质调查
  关注煤矿区煤层瓦斯的存量、来源及具体的分布情况和矿井瓦斯的涌出量、特征等进行科学分析、评价,从而掌握其抽放的地质条件,对此改良,从而降低瓦斯的危害程,确保矿区瓦斯的调查工作的时效性。
  四、结语
  在地质灾害处理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矿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煤矿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开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提升。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因此在矿产资源的总量与地域分布方面十分广泛,不仅矿产资源总量多,而且总体质量较高,资源种类较多。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在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平衡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1]韩杰.我国矿山环境破坏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7).
  [2]邱燕,甄洪.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322.
  [3]原沁波.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9):173-174.
  [4]黄录基.地光[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3:24-29.
  [5]吕绍林.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瓦斯突出研究综述[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16(2):95-100
  [6]杨建军,吴汉宁,冯兵,等.煤矿采空区探测效果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1):67-69
  [7]吴有信,方含珍,潘启章,等.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个与勘察实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2):53-56.
  [8]陈钢,陈建宏.矿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初步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6):10-12.
  [9]李树春,许江.矿业权评估价值的风险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2):1005-2763.
  [10]罗永国.对解决未来矿产资源需求问题的展望[J].矿产资源分析.
  [11]代涛.贵州矿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12]武音茜.矿业开发项目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贵州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6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