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建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笙平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本,农民更是农业的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经济的高速发展“三农”问题也凸显严重,城乡的发展不均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在不断加剧,以三峡库区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如农民进行务农生产的收益太低,当代农民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以及农民自身的条件因素限制。出一定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希望通过有效帮助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状况。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二元经济;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45
  0 引言
  三峡库区是指因为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同时也处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部位置。近年来随着经济效益的增加,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流失已经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会影响当地的农业发展,青壮年劳动力一般来说不会继续待在农村,但是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青壮年劳动力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缺少了青壮年劳动力当地的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农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农村发展缺少高素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农民。即使当地有很好的资源也会因为劳动力的缺少而不能良好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早就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现代化不能很好的推进。缺少现代化的主体即农民,农民越来越少,现代化进程就不能加快,农业就不能发展起来以带动和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基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会造成当地土地资源的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就能解决一部分“三农”问题。
  1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原因
  1.1 历史性的遗留问题
  我国在1949年后因为急需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面临国外的发展限制,在工业化的初期国家是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资本化,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完成工业化初期必要的原始资本积累。在城市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是以“三农”为着陆平台化解了危机,农业支撑了工业的发展,农村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以支持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就出现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理论,以先进且发达的工业和以落后而贫穷的农业并存的经济理论,前者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后者有剩余劳动力,这就促成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和乡村的差距是会不断扩大的,在这种历史性遗留问题的情况下城镇越发展越好,乡村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是会跟城镇的差距愈来愈远。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村劳动力往往会因为城市的发展更好,得到的工资更多而去城市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不得不往更发达的城市转移,因此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1.2 农民在农村务农收益低
  第一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但是农业的发展往往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农业本身比较脆弱,同时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增长。农产品的技术已经比较发达和完备,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须要有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农产品同样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每家每户都在务农,都在产出农产品以至于农产品的价格往往很低。根据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说明城市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为35425元,但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只有13927万元,收入的差距让农民愿意从事更高经济利益的行业。并且今年的猪瘟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农业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导致农业跟二三产业比起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农民抗风险能力有限。当生产农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的时候农民就不愿在务农,在很多时候这种状况下农民务农的收益就很低,所以兼业型农户就出现了。在农忙时回家务农,其余时间外流到城市务工。农民面临风险性比较低,或者说农民不太愿意面临风险,当他们在农村务农的收益低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去城市务工来补贴家用,同时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所以农村劳动力就会不断的外流,农村人口也在不断的减少。
  1.3 农民“后继无人”
  此处的后继无人并不是指农民没有后代,而是说农民的后代很多情况下不会再继续父辈的务农生活,他们往往因为接受了教育或者互联网信息的冲击长大后留在农村的可能性较小。从一方面来说农民的后代不会在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来说农民的后代都没有意愿生产农业,更不会有人愿意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农民已经变成一种职业而不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新时代掌握新技术的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在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后代就要好好读书不会教育后代好好从事农业,在特别贫困的地区只有接受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民世世代代的现状,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但是这种现状就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后代接收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对外界的了解增多,即使是没有通过教育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农民后代也会选择出门务工等方式,往更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流动。农村青少年不会也不愿进行农业生产,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地区也得到了發展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也导致了农村青少年不是生活所迫不会去进行农业生产。国家老龄化已经开始,同理农村老龄化也在慢慢加重,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加重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缺失,农民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
  1.4 农村生活成本增加
  三峡库区现阶段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如农药化肥,农业科技的更新。农产品又缺乏竞争力农民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无形之中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库区农村的婚丧嫁娶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特别是在随礼的时候往往会不切实际的随礼,农民都觉得随礼钱的多少代表了面子的大小。另外一个农民的后代结婚需要房子,以前可以直接在自家宅基地重新建房,但是由于农民观念的上升,女方会要求男方在城镇买房。但是单凭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农村男性面临的婚姻压力无形之中在增加,适婚农村青年在这种婚姻压力下不得不出门务工。而且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农村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大量的资金。把一个农民的后代培养成一个大学生需要大量的金钱。所以这种婚姻压力以及生活压力让农村在生存理性的驱使下不得不转移到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二三产业中去,加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2 针对重庆市村劳动力流失原因的对策建议
  2.1 打破二元经济的影响,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大部分是因为生存理性的驱使,使得农民不得不选择收益更快更多的二三产业来获得更多的金钱。由于二元经济理论的存在农村的发展始终跟不上城市的脚步,这就需要政府进行调节如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时给予一定的补贴保护好当地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有农民愿意生产了,农业才会发展起来,农民是发展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主体。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应当从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来完善,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饮用自来水的设施完善,农村电线电缆的修补以及换新,把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将乡村的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产业循环,同时可以将城市失业人口转移到农村进行农业建设和发展,引进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来建设乡村以此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的缺少问题。
  2.2 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三峡库区由于地处山地,多丘陵地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对三峡库区各个区县发展特色产业,现有的三峡库区旅游业比较发达,云阳龙缸,万州大瀑布,长寿湖等特色旅游产业已经逐渐发达,都已经作为当地的龙头产业特色产业,因地制业就是要确定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大规模的发展农业是否能够行程集约化产业化的生产,是否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如果不能就要从其他产业来进行发展,旅游资源发达的可以发展旅游业也可以种植业养殖业结合发展,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促成流失劳动力回流。
  2.3 改革土地制度发展规模化的农业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形成了土地撂荒化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土地改革方式,进行三变改革,把农民变成股东,把土地变成资产,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让出给有能力的农业产业公司和有意愿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农户,有效进行集中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然后在年底按股份制对农户进行分成,这样既可以有效的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农业的发展。要明确土地的归属,土地确权问题一直是农村农民间历史性的遗留问题,土地是农民的依靠所以政府必须要明确土地产权,对于产权不清晰的土地重新划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分歧和意见。此外由于农业的分散性,农村土地比较细碎化,需要对农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农村土地的复杂性导致在进行土地承包的时候农户会因为争执土地的归属权导致土地改革进行不顺利。土地改革必须要处理好个别农户不情愿的情况,要跟农户沟通清楚。
  3 结论
  农村劳动力流失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劳动力的流失更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比农村要好太多,导致劳动力流失的趋势将会一直存在,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同时农民自身也应该提高素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该提升自身能力。让政府起到积极的作用采取有限的政策来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失帶来的负面因素同时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吸引农村劳动力,建设好美丽乡村发展好当地农业。
  参考文献
  [1]陈坤秋,龙花楼,马历,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9):1424-1434.
  [2]顾霞.打破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就业[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50.
  [3]杨红丽.浅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6,(06):42-43.
  [4]张文武.农业人口转移、投入要素替代与乡村产业振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05):96-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6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