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经济论文  > 
  •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流产业是区域产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对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对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调研结果,运用钻石模型评价了该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探讨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钻石模型;湘南地区
  一、文献综述
  湘南地区自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方面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为了更好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预定目标,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营造好湘南地区的商业环境是必由之路。如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已经引起了湘南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规划文件和相关政策进行支持。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如何提高湘南地区的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助推产业转移承接的关键。对湘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湘南地区物流业的制约因素,更好地促进湘南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而顺利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物流产业集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成果。吴红丽[1]总结了鄂州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鄂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鄂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张勇和赵婉华[2]分析了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与商贸产业的相互作用机理,总结了河北省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归纳了河北省商贸物流产业功能定位及区位优势,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商贸物流发展的新思路。谢芹[3]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内涵,总结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及保障措施。陈萍[4]基于供应链网络共生的视角,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物流产业集群的演进模式。汪高元[5]总结了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及现状,探讨了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特定区域里集中,且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组成的群体。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物流产业集群特征也各不相同。尽管已有不少关于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但是关于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还很少见到。因此有必要对湘南地区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以便为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促进湘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还提出了“钻石理论”,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进而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后来人们将这种理论应用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资源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和企业战略;两个辅助要素分别为机遇和政府。根据课题组的调研结果,下面将基于“钻石理论”,对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要素
  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资源要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区位条件。湘南地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毗邻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群,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三个地级市,34个行政县,面积5.7万余平方公里,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人力资源。湘地区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有各类本科院校10余所,各类高职院校10余所,有约一半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类相关专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颇具规模,但是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很低。目前,湘南地区的物流行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3.技术资源。目前,湘南地区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采取手工或半自动的物流作业方式,物流设施和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缺少物流技术服务或技术支持的部门。
  4.基础设施。湘南地区是交通枢纽,该区域密布着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湘江流域从该区域贯穿而过,还有三个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在政府部门的重视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仓库等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
  (二)需求條件
  湘南地区的物流需求主要有五类来源。
  1.湘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有良好的耕作条件,农产品种类多产量较大,农产品物流量较大且比较稳定。
  2.湘南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金属加工行业比较发达,承接产业转移以来此类制造业物流的规模持续扩大。
  3.湘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物加工行业的物流量较大且不断增长。
  4.承接产业转移以来,转移产业的发展所引发的物流需求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转移产业的物流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
  5.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越来越频繁,网购活动相关的快递物流正在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在可预见的未来,湘南地区的物流需求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三)辅助行业
  辅助行业包括邮政、交通、包装、流通加工等行业和部门。随着该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生产和生活物流需求不断增长,这些辅助行业的规模和产值也在持续增长。
  (四)企业战略
  目前湘南地区约有300余家物流企业,但是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物流企业,4A级以上物流企业的数量很少,这使得物流市场的竞争激烈。竞争的形式大多表现为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也限制了企业引进先进物流设备进行服务创新的能力和条件。   (五)发展机遇
  随着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转移产业的产能和规模将会稳定增长,转移产业发展的物流需求将会不断扩大,这是湘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但转移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高,对于物流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湘南地区的物流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需求。网络购物的普及和常态化也使得快递物流相关企业迎来了良好机遇。快递物流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需要物流企业升级物流技术,适应网购消费者的个性化物流需求。
  (六)政策支持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来,湘南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物流业的发展都明确支持。在地区发展规划中,有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政府还制定了多种物流业专项发展规划,从政策上支持湘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2015年5月国家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衡阳市被列为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体现了国家对于湘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视。
  三、湘南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一)提高从业人员素
  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对于物流系统的性能有决定性作用。鉴于目前湘南地区物流企业招聘员工困难、现有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物流企业协同,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力度,引导物流从业人员规范物流操作,改善物流服务态度和质量。对于本地高校毕业的物流类毕业生,要提供优惠待遇,争取将其留在本地工作。例如许多城市都采取了购房优惠、落户优惠、工作津贴等举措,鉴于湘南地区物流行业的情况,还可以采取提供行业津贴的措施来加大对物流类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二)政策的细化和落实
  目前,湘南地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可以由物流行业协会汇总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支持性政策,再由政府部门考量出台政策的可行性。根据课题组的调研,目前湘南地区物流业的相关政策体系中,对于物流企业的固定成本已经能够较好地削减,但物流企业经营的变动成本目前还需要进一步降低。
  (三)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鉴于目前湘南地区物流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有必要从政策方面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同时,由物流行业协会筛选物流技术应用的标杆企业,供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另外,可以由政府部门引导、物流行业协会负责,设立物流技术咨询和物流技术支持机构,帮助有提升技术需求的物流企业合理地提升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水平。
  (四)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提升物流企业技术水平,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目前,湘南地区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由政府部门引导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提升,促进物流行业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红丽.鄂州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5,(34):75-76.
  [2]  张勇,赵婉华.河北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03-106.
  [3]  谢芹.黄河三角洲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2):88-91.
  [4]  陈萍.基于共生理論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演进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106-107.
  [5]  汪高元.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9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