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数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科学习的不可或缺元素。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是数学文化、数学理念的渗透,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一种教育。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育进行研究,提出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渗透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策略研究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内涵及现状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素养”,就是在知识的教学下,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的培养,“素养”教学包含了“能力”、“技能”、“情感”、“认知”等抽象含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组成部分,是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主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分别是:数学知识基础、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用意识和数学态度。在这其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直观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建模理解能力、立体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与课本内容结合,进一步提高探究意识。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旨在通过学生数学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认知,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端正个人言行和培养优秀品格。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现状
  针对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依靠学校、家庭、学生三主体,同时完成的。现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也主要出现在这三点:
  1.教师学生核心素养专业能力不足
  近几年,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小学数学教师针对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展开了升入研究。但是,从根本来看,教师更多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创新,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依旧有待深入。教师希望通过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增加互动,却反而弄巧成拙,无法突出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稀里糊涂的快乐度过了,教师想突出的重点却被学生忽视了。
  2.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依赖性较强,这与教师培养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到问题就找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同样也习惯了学生提问,及时给与解答,并且有时还会觉得学生提问的多,表明学生进行了思考。提问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缺少对学生提问解答的引导,应学会甄别那些提问是学生通过思考后提出的,哪些是直接不经过思考就提问的。
  3.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参与性重视程度缺乏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教育学校是关键,自己照顾好学生的衣、食、住、行,给学生提供好的“后勤”保障就可以,而且,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專业水平、教育能力有限,将教育工作推给学校。但是,却忽视了,家庭教育是学生接收教育的初级阶段,教育也并不止局限于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也同样重要,甚至是知识教育的基础。目前,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参与程度不高,认知缺乏。学生学业中,家长的参与度较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强加一些家长参与互动作业,但是,强制性参与成效较低,并未达到教师预期效果,家长大多是被动参与,有时甚至成为给家长留的作业。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一)启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思维是认知的前提,数学思维也是靠教师后天培养的,通过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接触数学时运用数学眼光和数学视角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就应当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让学生在接触事物就可以想到数学,例如学生学习正方形,可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正方形,再延伸到其它形状,使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事物,自然而然想到课堂上教师讲到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数学认知情感
  七至十二岁的学生,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让学生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产生认知情感。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课堂上增加数学故事,既可以缓解紧张的课程节奏,也可以利用故事增强学生记忆。数学故事可以分为典故类和虚构类,典故类数学故事是本身具有历史依据的,虚构类则是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让学生增加运用能力。例如,田忌赛马就属于典故类故事,这种故事是真实或民间广泛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意义,教师通过这类故事,既可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另一类是数学趣味故事,就是将数学运算融入学生经常阅读的故事之中,例如,“唐僧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口渴难耐,遇到一户人家,主人倒了一杯水,孙悟空正要一饮而尽,主人说若答对题才能喝,于是问大圣,若是先喝了二分之一,又喝了三分之一,还剩几分之几”,利用这种将数学与故事融合的方式,将运算融入故事之中,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认知情感。
  (三)内化学生数学生活实践
  内化学生数学生活实践的含义就是,要重视实践过程,拒绝形式主义的实践教学,教师要有效开展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课余生活、假期等,增加实践机会。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让家长陪伴统计家门口半小时内穿梭的白色车和红色车数量、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等等,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出调查数据和条形图。通过家长参与,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主动探究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校、家庭、个人密不可分,在学校教师的努力、家长配合和学生自我意识催发下,才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小学数学阶段应当重视学生数学能力、思维、和情感的培养,通过这种培养,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成为社会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晨燕.新课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07.
  [2]徐显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培养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43-747.
  [3]黄玲侠.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7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43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