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文艳
[摘 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与语音和语法并成为语言学习的“三要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词汇教学,发挥词汇“建筑材料”的作用,为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词语教学应摈弃传统方法,探讨新方法、新思路,构建有效、精彩课堂,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要的内容。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言的材料,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的词语教学,脱离语境、死记硬背、学用分离,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词语教学,创新词语教学模式,让词语教学既轻松又有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兴趣激发,激活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新大纲以及《义务教育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多样化情境,倡导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体验,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教学也不例外,也应创设无拘无束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调动识字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情境促学生动,以学生动促课堂活起来。为学生创设词语学习的情境,可以将枯燥的词语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想学、乐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图片、表演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可以为学生营建快乐学习的氛围,实现乐学的飞跃。
首先,字词的教学时,遵循小学生好奇、善于想象的特点,创设趣味情境,如呈现一些汉字的古字,根据古字,猜测是什么汉字,从而让字词生动化、形象化。如“山”字教学时,给出其甲骨文的图片 ,让学生猜猜这是一个怎样的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探究字理,让学生对于汉字“山”的演变有所了解。这是一个汉字的甲骨文,下面的“横”代指地平线,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三座峰,古汉语中“三”代表很多,为此,“地平线”上的起伏不断的山峰,代指多座山峰,学生对“山”字的学习引发强烈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在字词学习之初,渗透古体字的写法和象形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进行联想和想象,既激发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情境模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词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如教学“去”时,模仿一个老人走路,然后告诉学生:弯腰老人没注意,走进了土坑里,这样,“去”的字形,給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纷纷模仿老人走路的样子,在嬉笑声中,“去”的学习轻松、愉快、有效。再如“拿”字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拿起课桌上的橡皮擦,然后,由问题“刚才的动作是什么?”而引出“拿”,再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样“拿”的?教师再让学生做一次“拿”的动作,或者教师演示“拿”的过程,于是,“合+手=拿”,让学生巧妙理解和记住这个字的音、形和义,提高了词语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注重巧妙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重视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主要目的。词语教学,从语言学习的层面上分析,应包括识记、理解和运用“三部曲”,理解是词语学习的重心,即使词语学习学会了读音和字形,但不理解字词的意义,也不能自主运用。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才能在交际中自主正确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字词、词语的理解教学,巧妙引导是关键。只有教师有效地“引”、艺术地“导”,学生的学习才有效,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如上文对于“拿”的教学,教师通过“张开手、合上手、拿起来”的动作演示,让学生对于这个汉字的构成“合”+“手”成为“拿”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掌握其构字法,渗透了意义的引导,促进学生的理解。
词语意义的教学,为增强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师可以用简单、贴切的语言对词语进行释义。如“休”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个人依靠在树上休息的图片,介绍“累了,依在树上休息”。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形”——“人”+“木”(“木”就是“树”),学生理解这个字的意思是“休息”“歇息”。
词语意义的教学,应放在文本中,在文本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是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途径。同时,字词、詞语意义的教学,也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真正的意义。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有“推开”“环绕”“歌唱”等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意义的理解,教师应先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这些词语,再结合语境猜一猜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彼此互动,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巧妙给以点拨和引领,如“推开”这个词语,教师走到窗户边,边做“打开窗户”的动作,边给学生说“看,老师正在推开窗户”,这样,“推开”的意义自然浮出水面;“环绕”“歌唱”的教学时也是如此,教师做出双臂环扣在胸前、拿起麦克风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而诠释“歌唱”之意,这样的引导形象、直观,利于小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教学生动有效。
三、注重阅读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词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音、形、义的学习层面远远不够。词语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的顺利进行,丰富的词语量是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训练,加大学生阅读训练力度,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语,丰富词语。阅读在核心素养培养的今天,更具有实践意义。阅读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阅读也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有效策略,是学好语文必备的技能。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知识。
注重阅读训练,首先应把教材中的文章作为训练的主要素材。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到好词、佳句,不断积累词语,积累基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如《草原》一文的阅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发现一些用得生动、形象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猜测、理解其意义。如“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渲染”“洒脱”“迂回”“柔美”“翠色欲流”“奇丽”等,从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知中,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阅读教学时,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感知、体会,学生的词语量不断积累和丰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训练,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阅读,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不可小觑的途径。推荐学生阅读,可以是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目,如《地心世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朝花夕拾》、《西游记》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目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随时记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再者,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教材相似、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教学时,推荐学生阅读“长征”的故事,既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储蓄素材,为语言的运用奠定基础。
词语教学,除了文章中论述的几个方面,还应注重口笔头训练,促学生运用词语。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际和运用,词语的学习,更应注重口笔头的运用。如《东方之珠》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理解表达运用的部分,根据文本中的学习知识,选用写景的方法,运用优美的词语写一个熟悉的地方,这样的训练,显然是“读写结合”,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词语运用的好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记录优美的词语、靓丽的句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强化知识的运用,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词语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探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营建轻松愉悦的氛围,为语文教学开启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朱敏彦.巧引导学 乐“词”不疲——谈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
[2]荣治阳.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四部曲——贾志敏《爸爸的老师》词语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8,(35).
[3]张晓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