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持续性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多元化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企业上市后盈利难以持续,经营业绩显著低于上市前1年、前2年,或者说企业上市后难以维持上市前的业绩水平,上市后盈利能力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了类似主板市场“一年红火、二年平淡、三年亏损、四年重组”的现象。本文从创业板整体出发,研究整个市场的盈利状况,分析盈利不持续的一般性原因。
  【关键词】创业板;盈利持续性;盈余管理;资金使用效率;股权集中度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現状
  创业板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出现业业绩变脸,盈利大幅度下滑这种现象,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主要体现为其股价变动、财务指标变动、盈利预测和与同行业对比四个方面,综合变化程度高10%即可视为业绩变脸。本文从业绩变脸数量来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不稳定现状,如下表1所示。
  通过上表1可以看出,创业板市场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出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或公司上市后当年即业绩变脸的现象,2012年业绩变脸现象最为严重,占到所有上市企业的64.23%。据WIND统计,2009年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在上市后第一年即有26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上市后第二年,28家首批上市公司全部呈现业绩下滑,由此可见创业板普遍存在的盈利不稳定和业绩变脸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业板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以及创业板市场的效用。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盈余管理削弱了企业持续发展动力
  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实证研究表明,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的声誉和股票的首发价,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提升IPO期间的经营业绩,虽然在短期内实现了管理者特定目标,但从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势必会对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导致IPO后经营业绩下滑。
  创业板公司在IPO过程中为了营造出公司高成长性、高盈利性的特点,往往会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来对公司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各种有利调整,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本文认为创业板为试图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设定了关于最低盈利水平和盈利连续性的双重指标,使得谋求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尤其是更倾向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加剧了业绩变脸现象的出现。
  (二)股权集中度高,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股权集中度是反映一个公司股权分布状况的数量化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WIND数据显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平均达到了30%左右,占到总的50%;股权集中度超过50%的有5家,同时考虑到关联股东关系,本文发现超三成企业都为家族企业,平均家族最终控制权比例高达43%,“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在这种现状下,上市公司的决策权往往集中于个别人手中,削弱了公司的决策经营效果,使得大股东得以掠夺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也很容易导致非效率投资,降低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最终影响公司的盈利性和成长性。
  (三)筹资规模及募集资金使用不合理
  创业板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具有三大特点,即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集资金。表2统计了近6年来创业板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由表中我们发现超募比例在2011和2012年年一直居高不下,大多数企业实际募集到的资金远远超过了其计划募集金额。根据证监会规定,IPO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遵照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企业不得任意挪为他用。然而,创业板如此高的超募幅度意味着,创业板公司IPO募集资金金额远远超过了企业实际需要的资金金额。面对超募的资金,大量企业资金闲置,极大地降低了公司IPO后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使IPO后的业绩不及预期。或者IPO后的公司还会利用超募资金肆意盲目扩张,最终导致公司经营失败,业绩直线下滑。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然而,自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上市公司频繁出现业绩变脸,盈利不稳定等问题,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资本效率,使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认为为有效缓解创业板公司盈利持续性问题,社会各方应一起努力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提升创业板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超募资金额规模,促进募集资金的规模更为合理化;完善创业板公司的股权结构,合理调整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内部经营决策的约束监督。
  参考文献:
  [1]焦阳.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首批28家公司上市前后数据[J].中国证券期货,2013(8):14-15.
  [2]袁萍,孙红梅.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中):56-61.
  [3]刘辉.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成长持续性实证分析——基于首批28家公司数据[J].会计之友,2014,(33):87-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6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