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与目标构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丽

  [摘 要]文章在阐述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责任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设定过高的原因,并为如何科学确定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责任进行探究,旨在能够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持,进而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资源优化重组
   从整个国有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风险和机遇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互为关联、互相依存,在发现审计管理风险之后及时予以处理能够将这种风险转变为一种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建设发展。在2010年的时候中央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工作提升到程序化发展高度,但是从当前审计工作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明确企业风险审计责任和确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使得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为此,文章结合当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责任和目标的设定进行探究。
  1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内容具体如下所示:国有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国有企业已经建立完成的风险体系是否涵盖了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第二,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审计监督。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具体包含前期询价、施工报价、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管理、合同评审、合同签订等。第三,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监督和审计。这项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十分重大的工作,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够做到工作的面面俱到。为此,在开展风险管控的时候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在为企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技術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强化对建设工程的审计监督。第四,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比质比价审计工作要求需要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置在事前和事中监督阶段,通过全面的监督来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渐从单一的财务分支审计逐渐转变为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前提,囊括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比质比价审计、管控审计等多个方面内容的发展转变。其中,风险管理审计是管控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审计责任如下所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主要是对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部署安排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来对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程序进行优化。比如某国有企业每年的物资采购资金高达10亿元,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供货周期、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风险,还面临比较多的社会诱惑。针对这个问题,该国有企业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监控责任,通过及时的监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
  3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责任设定较高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3.1 原因分析
  (1)国有企业风险审计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部门的岗位设定和职责划分不明确,一些国有企业将风险管理工作交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处理,最终在无形中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责任较高。另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中对有关部门、岗位的职责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各部门没有正确认识自身责任的情况下会加大审计部门的工作量。
  (2)国有企业风险审计权责不清晰,审计评价缺乏规范的标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风险管理及其相关活动负主要责任,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下,我国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由此可见,权责关系的不明确是导致各部门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经过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往往将多个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风险管控工作交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处理,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无形中从事了较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无形中增大了工作负担。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需要承担的工作具体如下:①设定审计风险偏好;②对审计风险工程的实施风险进行分析;③提供管理风险担保;④对风险管控做出决定;⑤从管理者的角度上进行风险应对。
  3.2 影响
  第一,在企业各高层管理决策机构无法对企业风险管理形成充分理解和认识的情况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全面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执行。第二,如果企业的风险管理集中在内部审计部门会导致审计部门的责任过高。在较高责任的情况下没有增加其工作权利,最终会挫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热情。
  4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目标的科学确定
  4.1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诸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设计出11种职责,责任方涉及七个单位和部门,各部门权责关系如下所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方针、执行风险管控措施和对风险管理负责方面占据较多的责任。监事会在制定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方针、设置风险偏好,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切入点、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执行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过程中各部门沟通、风险管控程序监督等方面拥有十分重要的责任。董事会在制定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方针、设置风险偏好,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切入点、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执行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过程中各部门沟通、风险管控程序监督方面具备较多的责任。企业内部、外部审计部门、运营部门则是需要负责风险识别和评估,但是在制定风险措施和承担风险责任方面没有其他高管部门责任重大。
  4.2 科学确定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的目标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持,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的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实施资源优化重组,通过资源优化重组力求做大做强。但是实际发展下来的情况是,不管是中央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这样做大做强目标的引领下发展效果不理想,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企业没有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力量,且在资源利用和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重新明确审计工作的开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来重新设定适合自己的审计管理目标,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发展的防患于未然。   4.3 优化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内容
  第一,国有企业核心能力风险审计。国有企业核心能力风险审计一般包含国有企业发展核心管理能力风险审计、核心技术能力风险审计、核心市场能力风险审计。①国有企业发展核心管理能力风险审计。国有企业发展核心管理能力风险审计所涵盖的内容一般包含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能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危机处理能力。②国有企业核心技术能力风险审计。国有企业核心技术能力风险审计具体包含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③国有企业核心市场能力风险审计。国有企业核心市场能力风险审计主要包含国有企业的环境整合能力和产品市场营销能力。第二,国有企业治理风险审计。国有企业治理风险审计体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其中,客观因素体现的是外部环境对国有企业治理风险审计的影响,具体包含市场约束机制是否完善、国有资产流失是否严重以及责任的追究、国有企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国有企业治理风险审计的主观指标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環境风险,包含企业各阶层和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第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审计。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审计一般包含内部管控风险审计和内部管控执行审计。第四,国有企业业务风险审计。国有企业业务风险审计一般包含国有企业的营销风险审计、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风险审计、财务管控风险审计等。
  5 优化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策略
  (1)增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发展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匹配。国有企业以往的内部审计以检查和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为目标,审计工作目标的设定比较狭隘,在这样狭隘目标的影响下难以将企业的审计目标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提高企业发展层次为发展方向持续性地提升自身目标层次,科学合理的设定审计目标,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增值发展。
  (2)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意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和多个部门之间存在关联,因此,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国有企业引导企业各部门人员树立一种正向的审计风险控制意识,在国有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审计风险把控氛围。
  (3)升级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管控框架。内部审计风险管控是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风险体系的有效运作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成效,并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稳定运作提供有力支持。
  (4)推进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发展。在以往,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往往不够协调,使得各个风险管控信息割裂严重,无法提升内部审计风险管控效率。基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集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为了提升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成效需要提升风险管控信息的集成化水平,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出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控系统。
  (5)优化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并通过审计发现国有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内控问题,审慎分析,防患于未然,并在第一时间挖掘企业风险动因。根据风险分析还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风险管控效果。
  6 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指所有权归属全民或者国家所有的企业类型,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始终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因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恰如其分地规避审计风险,进而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需要相关人员重新明确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与目标,由此体现风险管理的敏感性和全面性,提升风险管控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责任与目标构建[J].审计研究, 2010(3):54-58.
  [作者简介]马丽(1985—),女,汉族,山西阳泉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6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