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春梅
[摘 要]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基础性工作财会人员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需求的减少。为培养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经济发展的高职会计人才, 让具有互联网云端记账和智能财务软件的会计代理记账企业进校,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会计智能工场”, 把会计服务流程切割成若干连续的环节,企业和学校分工协作完成整个服务过程,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的业财税一体化,形成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线。校企共同记账,互相牵制和监督,学校紧跟变化研究新技术,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和长期紧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会计智能工场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各行业都在大数据驱动下开始改革创新,未来的财务工作和财务运作模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智能化会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未来真正需要的是懂法律、懂会计、懂业务、懂平台化软件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高要求,高职会计课程必须及时做出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当前政策和经济发展需要。
1 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认为校企合作仅是吸纳优秀学生到企业以解决用工之荒,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企业尚未尝到合作的甜头,对双方的责权利的界定比较模糊,校企合作的平台机制建设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参与校企合作学校真心为企业着想的少,仅仅把校企合作看成是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途径。
(2)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会计行业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的双重需要,忽视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弱化了会计决策支持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大多围绕职业资格或职称考试进行课程设计,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过于关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视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 课程体系侧重以核算为基础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停留在会计软件操作层面,涉及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偏少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宽度。
(3)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以核算为中心,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都是从技术技能层面开展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传统数据加工者。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以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会计技能为主要目标,以核算为中心,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意识,对会计分析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不够重视,高职院校课程也主要围绕资格职称考试,电算化教学也主要强调会计软件训练和操作,强调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难以提高学生会计职业判断力和决策力,无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
(4)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基本都是核算型,缺少财务共享系统下的智能记账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人工智能不是传统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它可以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分析,财务机器人通过设定程序和规范,对基础财务工作进行智能化处理。可是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验设备配备比较落后,大多数的实训基地都是核算型,缺少财务共享系统下的智能记账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无法适应智能化会计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升级改造。
(5)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师,教师脱节社会生产,培养的学生难于适应“互联网 + ”与智能化会计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为了适应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的特色,应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但实训课教师欠缺,尤其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在“互联网 + ”与智能化会计的推动下,会计成为一项重要的价值管理活动。高职院校应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跟上最前沿的互联网智能技术,从价值管理视角树立“泛会计”的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将学生培养有互联网思维,善沟通、知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
2 构建现代学徒制“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要框架
(1)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会计智能工场”培养协议,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确立“会计智能工场”培养目标,根据企业“会计智能工场”的岗位技能要求,梳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共同研制“会计智能工场”教学计划。企业全程参与会计的专业开发,确立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和协议,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2)企业把会计服务流程切割成若干连续的环节,对“会计智能工场”流程控制,每个专职业务员达到操作的规范化和条理化,确保记账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代理记账企业集聚广泛的人财物资源,以服务产品化目标为盈利点,切割成相互独立前后衔接的环节,实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采用信息化在线会计工具和智能财务工具,便捷进行凭证管理、实时生成报表跟踪分析,解决异地操作、节省凭证递送成本、便于保存和调阅数据。
(3)“会计智能工场”以代理记账核算为中心,分为销售部、业务部、监管部、咨询部、档案管理部,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牵制。其中代理记账企业的销售部专门联系客户承接业务,签订合同后交给业务部。
(4)企业销售部负责专门承接业务,利用基于互联网财务在线平台。首先,客户进行票据传输。客户通过自身的接口,将原始票据上传并远程报送给代理记账公司,不能传送的凭证直接送到或邮寄给代理记账公司。企业可以组建专业销售人员为主,外包销售人员为辅的销售队伍,可以吸引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进入销售队伍,负责销售的学生和企业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提供获客通道,推送客户,省去推广和电话销售的费用。
(5)在高职院校建立企业的“会计智能工场”,将公司的非核心的账务处理业务放在账务车间中,通过“智能财税云平台”的业财税一体化,形成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线。遵循内部会计控制原则,推行专业化分工,把业务处理合理进行分工,将记账报税分成若干部分,将客户、合同、账套、申报信息化管理,用人工智能零成本实现标准化、流程化作业,优化财务流程,由不同业务员分工完成,实现流水操作和相互監督。 (6) 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负责业务部的具体会计处理。按照具体会计处理,可以把业务处理流程切分为建账、原始凭证整理、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到编报表、报税、档案整理等环节。高职院校负责原始凭证整理、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到编报表、档案整理等环节;企业操作核心环节,可以负责建账、记账凭证审核和报税等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理票员导入发票、银行明细及工资单,系统自动匹配生成凭证,企业会计进行审核,确认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然后根据申报系统一键报税,不用人工操作。
(7)记账工作完成后,由企业监管部对业务质量进行检查,监管部签字后,交给档案部保管。档案部专门负责保管印章、合同和会计资料等。咨询部负责业务指导与对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智能财务体系,通过传统业务与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实现服务精细化和系列产品化。咨询服务项目包括公司注册、银行开户、纳税核定、税务顾问、融资理财、商标注册,财务培训等,这些咨询服务可以综合高职院校法律、金融、税务教师和学生一起提供增值服务。
3 现代学徒制“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优点
(1)“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政校企长期紧密合作和互惠互利驱动机制。校企合作要做到紧密、稳定、长效合作,关键是建立利益均享的共享机制,应考虑企业的利益,兼顾学校立场,使双方利益得到充分的满足,构建校企互惠互利驱动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基础稳固、合作密切,不流于形式,使校企合作能长期、稳定、深入、持久、健康地发展。
(2)校企双方通过共建“会计智能工场”,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会计专业课程,共享校企人才资源。校企双方通过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企业充分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和优势,企业在促进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高职院校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真正做到共同育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使校企合作更有生命力。
(3)代理记账企业在高职院校设“会计智能工场”可以实现记账质量管控,记账报税服务的成本最小化。传统记账模式下,会计接单后,从头到尾负责一家客户的所有工作流程,长此以往,客户资源基本都掌握在会计手里,校企合作“会计智能工场”,分工协作,流程控制,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全程业务操作的机会,只服务若干个环节,工作效率提高,降低每个环节的差错率,完成产品批量生产,服务创新升级,给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服务,稳定客户,有利于扩大企业客户,同时员工薪酬待遇上升,职工队伍稳定,确保了客户的稳定性。
(4)代理记账企业通过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分工,实现服务创新升级。通过智能代账平台用一个学生理票员+ 一个会计的模式,做原来5~10 个人的工作,工作量直接减少70%,财务运作成本可以降低30%,工作效率提高5 倍以上(实际运作可能存在各种影响因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让代理记账企业可以向外全方位延伸服务能力,建立小微企业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转向高附加值的工作为小微企业设置资金池,客户间的资金调剂牵线搭桥,加大与银行小贷公司等合作为客户提供增信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代理集中采购,开源节流,降低客户采购成本;同时对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打造简洁的服务流程和安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5) “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学科的视野,围绕互联网+智能化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重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删除或压缩一些传统核算型课程的课时并适当降低难度; 融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突出和强化管理会计的地位。
(6)“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可以锻炼并丰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使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增加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技术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大数据在会计中应用、云会计、自助报税流程、电子发票运用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云会计,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4 结论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发展将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 财税一体乃大势所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及时调整高职会计实践课程,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会计智能工场”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紧跟变化研究新技术,将企业的账由专人带到学校,学生利用智能化财务软件做账报税,运用信息化技术真账实训,在一线的操作过程中熟悉工作流程和掌握技术,将专业技术转向财务分析、管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參考文献:
[1]王民. 大数据时代“会计工厂”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5(2):96-97.
[2]王利民. 破解代理记账行业发展困局[J].财经界(学术版),2014(5):126.
[3]周俊. 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4]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 111-114.
[5]潘上永.论新技术下会计的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J].会计之友,2016(23): 18-20.
[6]谢财生.论会计的未来及应对[J].中国市场,2017(20).
[作者简介]张春梅(1975—),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和审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61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