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艳波 许宪东 王建伟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主要途径。课题践行了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理念,创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为:(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2)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协同育人体系;(3)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对接;(4)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5)课程体系模块化,能力、任务、合作、综合多元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导向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加快现代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程教育的本质回归,也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1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源于19世纪末德国的职业教育,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应用型大学都深入的开展了校企合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理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在2014年4月“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178所高等学校通过了《驻马店共识》,提出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探索实践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北京指南”提出要:“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但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如何制定适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实现校企共同管理的全方位深度整合,如何制定面向地方高校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师资队伍等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新的背景下,结合高校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在指导思想和理念方面,应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地方经济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行业,服务地方。
  (2)在培养目标上,应能够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3)在课程体系上,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课程安排,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展跨学科和综合性课程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学生在行业企业中的实践锻炼。
  (5)在师资队伍方面,应注重教师在行业中的实践经验,既能熟悉理论教学,又能将项目开发的技术、工程经验融入课程中。
  3  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标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产学研融合育人入手,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先导,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实验室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平台,以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为指导,以培养混编师资队伍为基础,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系统化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2)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协同育人体系;(3)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对接;(4)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5)课程体系模块化,能力、任务、合作、综合多元化。
  根据人才培养的思路,结合信息行业研发和生产的特点,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
  3.1 三元运行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三元运行机制,其中三元指学校、企业、和社会,如图1所示。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和合作就业,企业为学校提供服务,学校为企业提供需求信息反馈。学校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社会反馈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就业评价情况。企业服务于社会,社会对企业行业提供反馈。三元运行机制可提供人才培养的持续可循环的绿色生态环境。
  为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入融合,采用双方全方面、多角度、相互融合式的双架构管理模式,校企共建共管,如图2所示。企业参与到教学管理和教学中,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师资队伍采用混编模式。校方教师吸收企业管理的长处,开展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具有工程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到教学当中,吸收高校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3.2 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建议,进行专业论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
  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来。
  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安排、编制适合人才培养的教材、线上课程视频的录制、线下课程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实验平台。
  共同监控教学质量:校企双方通过课程达成度指标、教学督导评价、教学过程检查等手段,共同监控教学质量,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持续改进,以保证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课程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综合教育”课程体系。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专业基础教育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根据不用领域的研究方向细化为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信息安全、智能技术等。
  3.4 “三师一体”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三师一体(工程师+讲师+创业导师)”教师为重点,坚持“内培外引、内涵发展”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一支既熟悉理论教学,又能将项目开发的技术、工程经验融入课程的“三师一体”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培养手段主要包括:(1)让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关培训或者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2)参加教学方法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中来,加强教育能力培养。
  4  结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本文讨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思想和整体框架,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机制等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國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文件.
  [2] 朱为鸿,彭云飞.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2):30-37.
  [3]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2):17-24.
  [4] 石竹青,焦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6(1):38.
  [5] 李文国.本科工程类专业“2. 5+0.5+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7(5):94-100.
  [6] 刘楠,杨策.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26-28.
  [7] 赵红军,徐畅.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8(2):75-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