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3-0042-05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概述
  产教融合的研究体现以下特点: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高职高专及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很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的意义、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研究角度主要从学校层面研究较多,从政府层面、企业行业层面研究的较少;研究方法从理论层面研究的较多,从实证方面研究的较少。国外对产教融合的研究比较多且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研究对象包括职业教育和应用科技大学等,研究层次提高到本科层次;研究内容涉及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法律,合作路径及取得的成效等;从学校、企业、政府等多层面多角度研究。
  2014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到“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2014年以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研究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但是研究的不深入,尤其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研究很少。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条件限制,产教融合发展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的联合,缺乏深度合作。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潘懋元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教学为主,以开展本科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主要面向地方、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孙广勇认为,广义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应用学科、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为主,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狭义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應用型”为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等高等学校[2]。王继元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应用学科和应用型专业设置为主,注重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和应用型成果转化,以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的高等学校[3]。
  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办学定位为应用型,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主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设置应用型学科专业,科学研究以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为主的普通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主要包括地方本科高校、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涵是以遵循当地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主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提高学校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匹配度。
  (二)产教融合的概念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产教融合做了不同的阐释,代表性的观点有:杨善江认为,产教融合是指高等院校等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等产业部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以互利共赢为动力,采取项目合作、共同研发技术、技术转让等方式深度合作,以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各参与主体都能够相互配合的经济教育合作方式[4]。何龙安认为,产教融合是政府、企业、行业等产业系统的各主体与各要素与教育系统中各主体、各要素之间的深度合作[5]。产教融合类似于美国的合作教育,在美国合作教育是指社区学院与个体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部门紧密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劳动力有效需求的教育培训项目[6]。
  笔者认为,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满足各自发展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知识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推进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的概念界定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是指应用型本科高校利用学校的学科专业、人才、科研平台等优势资源,主动对接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采取项目合作、共同技术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与行业、企业等紧密结合,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合作教育模式。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解决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在结构、水平、质量上不匹配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是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体,政府参与支持,紧扣地方主导特色产业,主动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是我国首次发布的专门关于产教融合的纲领性文件,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意义。虽然,“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且国家在政策层面已经为产教融合做好了顶层设计[7],但是就目前我国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的产教融合的实践现状来看,整体进度缓慢,在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中存在着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原因就是缺乏科学高效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一)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国内学者、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与认识没有达成共识。有的认为校办产业或企业 “校中厂”“厂中校”就是产教融合,认为企业的逐利性与学校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教育与产业是不可能实现深度融合的;有的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的事情,作为本科高校开展产教融合会降低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思想认识上没有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政治站位不高;有的虽然认识到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但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路径研究不透彻,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各主体发挥作用的路径尚不清晰,对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推进产教融合的力度不够;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是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但是整体参与力度不够,甚至仅仅是为了做表面工作,背离了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初衷。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完成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走深度产教融合发展道路[8]。   (二)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1.学科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高
  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新型产业的研究与分析预测,在学科专业设置时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不紧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衔接不够。
  2.产教融合缺乏连续性
  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满足评估的需要,签约一些大企业。由于区域位置和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与企业持续开展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发展目标、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当企业不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好处时就缺乏继续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在实践中仅仅是浅层次的合作,合作内容、合作程度都难持续。
  3.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形式仅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开发等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足,这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原因。
  4.“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在产教融合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大多数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学术型教师不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技能,缺乏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导致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9]。
  (三)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空间不足
  1.产教融合政策不完善
  目前,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产教融合方面的可具操作性的政策法规较少,且相关条款的力度、操作性与约束性不强,如对产教融合各主体的权、责、利缺乏详细的规定,对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税收或其他政策优惠,校企合作的资产归属与权益分配不明确等。
  2.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省市政府部门没有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当地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没有明确产教融合专项规划,没有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未能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路径和重大项目。政府的监督工作体系和监督职能不完善,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定位不准,在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搭建平台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缺乏信息服务与监督考核,未能营造促进行业企业与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外部大环境。
  3.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国家对产教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给予的专项经费较少,不能够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当前,政府还没有明确的部门对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无法从宏观上建立起良性的运行机制。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出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和各种评估的目的,产教融合仅仅止于合同的签订上,并没有真正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0]。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部门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部门通过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细则,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建立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环境等措施,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11]。
  1.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实施细则
  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产教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等实施细则,明确产教融合各主体的角色定位、承担的责任,明确校企双方师生的权益、政府补偿机制,明确对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行业的税收或其他优惠政策,明确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资产归属与权益分配,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
  2.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政府部门应结合省市重要发展战略部署,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编制省市产教融合专项规划。明确省市不同类型高校在产教融合发展中的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明确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3.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
  抓好典型引领,制定省、市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地市、学校、企业争取试点任务,联合申报产教融合发展重点工程项目。确定产教融合省级试点,明确遴选方式、试点任务、目标要求,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产学研合作、行业企业产教联盟等试点任务。承担产教融合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建立产教融合项目专项资金,在产教融合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4.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
  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为产教融合服务的社会组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促进校企合作对接。打造覆盖全省的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人才供需、产教融合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信息,向各类产教融合主体提供精准对接活动,组织高校、行业企业、科技园、产业区等各类主体在项目合作、技术研发、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产教融合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当地龙头企业、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建设独立运作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为当地学生提供基于真实生产项目和生产岗位的实习实践场所。
  5.建立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
  对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成效明显的企业、行业,政府在税收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政府补贴等方面给与激励性支持,引导、吸引、鼓励更多著名企业行业参与产教融合发展。对推进产教融合效果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更多高校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发展。
  6.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环境
  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为推进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示范校的评选工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做好“五个对接”,加强产教融合内涵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对接融合,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融合,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融合,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等“五个对接”,加强产教融合内涵建设[12]。
  1.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对接融合
  学校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是由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来检验的。根据产教融合发展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著名企业、行业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等,提高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要的适应度。
  2.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融合
  专业是对接产业的纽带桥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新型产业,专业开发要对接产业转型和发展,专业实施对接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或产业园区等,不仅能够提高这些平台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实训实习技能水平,提高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真正做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和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融合
  课程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载体,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与关键。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对接产业行业对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标准,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融入行业企业的工匠精神、文化理念,要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最新知识与技术、最新工艺、最新岗位标准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
  4.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融合
  教学过程要对接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即把教学过程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做到教室与车间的紧密融合,让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都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真正实现教学、生产、实习的紧密对接。教师根据行业企业工作场景,对课程体系、教材进行重构,把教学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
  5.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
  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是必须有“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深化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的灵活机制,从职业素养、实践经验等方面破解师资队伍发展的困境。为促进学校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紧密融合,学校教师需要与行业企业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做好对接,合理流动。可通过签订“双聘人才”进行“岗位互换”“挂职锻炼”,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水平。
  (三)行业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深度参与产教融合
  行业企业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利益主体,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发挥技术创新优势。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知识转化、实践创新等方式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发挥平台资源优势。行业企业通过制定人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行业企业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资源、实习实训场地的优势,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行业协会在推广行业企业管理标准和制度规范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增强产教融合的针对性和规范性[13]。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综合工程,涉及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等各利益主体,需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各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背景、专业发展能力、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没有产教融合发展的固定模式。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等方面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孙广勇.追问“应用型大学”[J].职教通讯,2007(7):11-14.
  [3]王继元.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功能与特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26-30.
  [4]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5-6]何龙安.基于OBE视角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3):130-133.
  [7]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8.
  [8]杜亚冰,楚瑜.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9):12-13.
  [9]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35-41.
  [10]陈星,张学敏.依附中超越: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1):46-56.
  [11]袁靖宇.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观照与战略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5-57.
  [12]王秋玉.地方本科院校深化產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3):36-39.
  [13]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责任编辑:刘东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3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