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为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防止行政事业内部出现纰漏,行政事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建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当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强调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体系建设;内部控制;改革
  内部控制(以下省略为内控)是在职能化管理的基础上,辅之以流程化措施,形成多维、立体的管控体系,对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单位业务行为、提高防范经济活动风险能力、保障资金资产安全、科学管理行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是党的决策部署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单位中落地应用的具体体现和保障机制。
  加强内控建设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根本需要。如何能做到内部的高效控制,精准控制,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发展起到關键作用。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以下将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受限
  专业能力的强弱决定财务管理人员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专业性越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其所从事的管理及会计工作中的效率以及素质就越能得到保障。《会计法》明确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独立处理单位财会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单位内控质量。尽管如此,仍有行政事业单位选用办公人员兼职财务管理,专业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制约内控实施;部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过分依赖第三方公司,本单位财务人员未充分参与建账和制度转换过程,影响内控高效实施。
  (二)行政事业内部体系不完善
  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制定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方法,后续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任务和措施。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推进存在不同程度偏差。一些单位领导重视度不高,认为内控是基础工作与事业发展关系不大:风险评估不充分、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流程控制不到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差导致内控体系建设受阻;更有甚者“照葫画瓢”原封不动将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搬过来,缺乏自身考量,照猫画虎最终漏洞百出。
  (三)缺乏有效监督
  许多行政事业内部存在自我考量的意识,对岗位监督认识不足,受人情世故、自身能力等因素,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未起到风险防控、约束行为的效用。有些单位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内控与监督未分离。有些单位内部权力过于集中,话语权大多掌握在管理层,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管理层意念相悖,积极的见解、预先风险防范得不到运行,内部控制实效不明显。
  二、行政事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内控意识,严把管理人员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要求是高效、严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强化内控意识。单位主要领导充分重视,将加强会计规范和内控管理提升到单位现代治理内容上来。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内控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考核制度方式,实现从上到下“人人讲内控”局面。严格筛选财务管理人员,充实扎实政治作风、专业素质过硬、实务操作能力强、具有专业职称的骨干型干部统领控建设,确保内控真控、敢管、实改。
  (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一套完善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够对行政事业工作产生质的推动。内控建设制度设计关键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因此,设计时须要结合单位性质、考虑单位业务实际,借鉴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建议、学习内控建设效用较好单位,及时“诊脉”,“对症下药”制定防范措施。强化财政管理,当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的内控制度,有效把握预算的同时跟各部门之间的职责相结合,加强对全流程监督,强化预算责任岗位化,严格执行预算执行分析和报告制度,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避免流程中存在偷漏、重复、偏差,做到内控精准无误。
  (三)加强内控监管
  “监督”是行政事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健全的监督体制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控制效率、为内控协调运转提供重要保障、有效抑制廉政风险。单位要明确风险节点、突出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制衡,压缩和规范自由裁量权;干部定期轮岗和交流;切实将内控牵头部门和内控评价监督部门分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建立风险应对策略。充分发挥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效用,组织专家定期对行政事业的内控建设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管体系。监管,一要“监”,二要“管”,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考评问责制度,将纪检监督职能引入内控中,对于出现明显偏差问题,拖累集体的人员或者部门连带监管层,给予惩戒惩罚,做到权力大众化,人人都可“监”,人人都要“管”的制度形式。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内控的管理理念、机制和制度,需要信息系统作为载体才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要与制度流程设计互为支撑,要以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平台为核心,整合信息系统,实现系统优化、数据共享。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改造,逐步拓展内控信息系统功能,确保信息系统与党的决策部署、政府工作规划、单位工作方案一致。挖掘内控报告价值,注重内控报告专题分析和评价结果应用。
  三、结语
  内控体系的完善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必然的产物,在国家经济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下,切实做到内控体系高效、准确,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内控体系任重而道远,而完善内控体系需要的是稳扎稳打的耐心,不可急于求成,不断总结,听取建议,持续改进才能在当今时代持续保持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入玄.如何加强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6(7).
  [2]林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4(2):66-68.
  [3]杨长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西部财会,2013(11):27-30.
  作者简介:
  夏菲(1983-),女,汉族,湖南人,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研究方向:地方会计管理、会计制度研究、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中介服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2441.htm